摘要 : 不解決好“假貨”問題,阿里占領世界物流也白搭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阿里巴巴正式宣布進軍韓國物流,以搶占韓國直購先機。天貓、支付寶和菜鳥網絡均參與物流網絡建設。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消費者購買韓國商品的支付、物流綜合服務可能將在阿里巴巴的一站式服務下得到解決,而且低于EMS30%的運費,也是讓韓企紛紛表示“看來不得不選阿里巴巴”。對熱衷于韓品的海淘團們,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唯獨對時下正如日中天的代購們可能就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了,前面自貿區如火如荼,后面阿里巴巴緊追不舍,櫻花已開,代購們還能不能等來屬于他們的春天……
海外直購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一部《來自星星的你》成就了一個都教授也火了某寶的千頌伊同款,而一直風頭不減的韓國K-pop流行音樂也是一次次的讓我們感受到韓流勁頭。韓國文化通過影視劇、音樂的形式在亞洲乃至世界占領了一席之地。
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韓國的文化經濟模式很好地驗證了這則口號。跟隨韓流而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對韓旅游、韓品銷售成為兩大支柱。而已從“世界工廠”成長為“世界市場”的中國無疑成為韓國最大的銷售市場,甚至韓國出現了專門針對中國人的購物商場,配備中國售貨員。中國的海外直購市場的迅速擴大也吸引了韓國的目光,2014年中國海外直購市場達27億韓元,預計2018年將朝過400億韓元。如此大的蛋糕,對于三五成群的代購們來說,實在是猶如“獅子吞象”,所以可能注定是需要阿里這樣的企業加入才能有序的運作以求國民利益的最大化。
代購們的優勢正在一點點消失
現如今,如果你的朋友圈沒有個2、3個搞代購的朋友,都被判定為與社會脫節,足以見得代購是多么的火爆。
單打獨斗或者三五成群的代購黨說白了就是干“二道販子”的活兒,他們拼不了大商場營造的奢華的購物氛圍,拼不了實體店的現場驗貨,也拼不了天貓國際的快速物流,他們拼的只有“價格”,個體經營賺多賺少都是自己的,沒有亂七八糟的物業費、員工費,少賣個10塊錢,但我賺了回頭客,足矣了,相對優惠的價格無疑是代購的殺手锏。但是隨著自貿區的建立,關稅的減免,勢必韓國商品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即便代購仍然比實體店的便宜,根據經濟學上的替代效應原理,可能那時消費者追求的不再是那一點點差價而是更多的購物享受和實實在在的先驗后買了。
另外一點,代購其實是很被動的。現在代購的貨源基本上有三種,一種是由親戚朋友在國外,由他們購買然后郵寄,第二種代購們親自去國外掃貨。第三種,通過國內中間商拿貨。我們先看前兩種,其實存在著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商品種類受限,要么單一要么五花八門。拿一個真實的例子作參考,身邊一個朋友就是搞韓妝代購的,她的經營方式就是,國內買家先訂貨,然后讓韓國的朋友購買郵寄回國內,國內買家要什么就買什么,其實到頭來基本上自己什么品牌都有又什么都沒有,形成不了自己的特點也就沒有什么競爭優勢。另外因為手里沒現貨,要現從國外買,國際郵費又貴,又要等一定數量再寄,這樣一折騰,少則小半月多則30天才能拿到貨,能夠如此容忍的如此長時間的到貨速度也基本上就是朋友圈的這些人了。
再來說說第三種拿貨方式——從中間商手中拿貨,中間商手中有大量存貨,從他們手中拿貨節約時間也節約費用,的確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但是這里就可能要涉及到一個無論代購還是電商都要面對的“假貨”問題(關于某寶的造假我們隨后說)。國內其實現在已經存在很多這樣打著“代購”的幌子,出售“made in china”商品的商家,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根本不是代購,代購是無辜躺槍,但是這類商家的存在,無疑會降低代購在消費者心中的可信度。
不解決好“假貨”問題,阿里占領世界物流也白搭
阿里的“假貨”似乎以一紙文書、一則聲明就再沒了下文,不知此事進展到哪一步,這邊阿里的長鞭已經伸到了韓國,不得不說馬云總是有“見風使舵”的本領。但是“假貨”不嚴查嚴打,再強大的阿里也會被腐蝕。
“天貓國際”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過年的時候筆者還從這兒買了一瓶發膜,物流確實快,不到一星期就送到了,不過是從臺灣來的,可能要更快一些,但是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就不敢妄下定論了。縱觀“天貓國際”的這個牌子的發膜上到百元下到幾十元,這中間差的可能是2、3倍的價,但凡有點常識的人就會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渾水摸魚的家伙存在。“天貓國際”應該是阿里打造的一個相對高端的品牌,可是參差不齊、以次充好的商品仍然隨處可見,更別說某寶中有多么魚龍混雜了。
隨著阿里這次進軍韓國市場,預計不久就會上線“XXX韓國”“韓國XXX”之類的專門針對韓國直購的業務,但是會不會有企業假冒韓企尋利呢?畢竟在中國有很多聽起來洋氣實際上上地道的中國公司的品牌,比如“XX櫥柜”和“XX地板”,所以監管和把關是阿里必須要加大重視和投入的事情,這一點再做不好,消費者遲早是要離開的。
無論阿里有沒有走進軍韓國這一步棋,其實代購也到了收場的時候,畢竟國家有意打通中韓自由貿易,代購很難在夾縫中生存。而阿里的這一步棋,可能不僅僅是想分一杯羹而已,只不過別光想著開拓新版圖,對于電商而言,質量還是要過關,做VIP的那家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