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微店商群體處于媒體和政府關注的盲區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落后,然而他們確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就在身邊。電商當日達就已經夠快了,但是身邊小店送到顧客家中只需要幾分鐘,當我們在花大錢做快遞提速的時候,驀然回首,那人卻在身邊小店
微信火了之后,微信電商也火了,微電商成為電商創業者們極其關注的話題,前幾天加入閆躍龍的粉絲QQ群圍觀了一下,全國各地微電商草根創業者非常有激情,而且很有信心,頗有早期淘寶店時期的火熱景觀。
目前的微電商大多數是做分銷的,玩微電商的草根玩家自己搞不定專屬渠道,只能靠分銷別人的產品來賺錢,營銷通路在朋友圈上,其實也挺苦逼的,淘寶時代的草根創業者是鍵盤黨,現在這波人是手機鍵盤黨。
上周六,去了一趟亞洲最大的居民社區-天通苑,圍觀了一下拉卡拉的生鮮速達進社區活動,他們和社區里的小店合作,為社區小店增加了生鮮類目,現場也挺熱鬧的,大爺大媽、大姑娘小媳婦兒都來了不少,有種趕廟會的時光穿梭感。
一個小男孩追我,我躲開,他還追,追上來問我了一個問題:叔叔,你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尼瑪!都叫叔叔了,還問,這是哪家野孩子。
我和老冀跟著CCTV的記者去了天通苑社區里的一家小雜貨店,不算大的店面空間被貨架占的滿滿的,在超市的一角還一位攤位合作的小裁縫,一個姑娘和一臺縫紉機。這家小店的老板叫小磊,他在屋里接待樓上過來的客人,媳婦兒在門口練攤和拉卡拉合作的生鮮商品,夫妻小店,日復一日,只為多收三五斗。
微店商,一個被忽視的草根創業群體
像小磊超市這樣的社區小超市,每一個城市都很多,不像大超市或711便利店那樣企業化,社區小超市們基本上都是小個體戶,一個個小夫妻店,沒有節假日,也沒有星期天,夜里往往到凌晨后才打烊。
這么苦逼的一群草根創業者,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的互聯網大潮之下,逐步成為弱勢群體,很少人會關注和關愛他們。被采訪到的一位和拉卡拉合作一年多的小店家,一位東北大姐向記者訴苦:“這年頭的小超市買賣真不好干,現在年輕人買個牙刷都從網上買,連一兩塊錢都不好賺了,要不是拉卡拉小店合作帶來活動和人氣兒,自己都打算不干了”。
這就是生活,那邊微電商媒體到底幫著炒作,這邊微店商們卻在尋找出路,我回到家思考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在網上買東西遠遠多于線下店,樓下山東老鄉開的小超市確實不容易。
前幾天我去我家樓下小超市,問店主,“怎么進的桔子這么多爛的,下次換個進貨商不行么”,店主告訴我“不是不想換,做了十幾年小生意了,換來換去都差不多,人家只讓你整箱進貨,不讓你翻來翻去,到兩三次批發商,哪能沒爛的,只能認了”。這就是真實的傳統社區小超市的無奈,沒有議價能力、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微店商群體處于媒體和政府關注的盲區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落后,然而他們確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就在身邊。電商當日達就已經夠快了,但是身邊小店送到顧客家中只需要幾分鐘,當我們在花大錢做快遞提速的時候,驀然回首,那人卻在身邊小店。
逆流而上,關系是紐帶,連接是變革
這些年B2C完全蓋住了C2C,淘寶小店生意不好做了,近年來的新入者中還算不錯的都是農副產品和生鮮零售,但是,營銷困難,大多被大商家擠壓的有苦難言,即便再苦再累,也要喊親。
微電商火了之后,大不同了,草根創業者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和關系人群來獲得零成本的推廣營銷,并且顧客群相對穩定,只要拉下面子,敲敲鍵盤,多懂腦筋,微電商的生意就會很不錯。
線下的社區小店同樣也被電商、大超市、連鎖便利店等擠壓,他們卻不敢賣生鮮,一是生鮮的配貨變化多,二是進貨麻煩,三是占空間大。等呀等,熬呀熬,終于某一天,拉卡拉推出了社區身邊小店合作計劃,拉卡拉統一管理供應鏈,用O2O式的社區電商模式重新武裝社區小店,微店商們終于找到了組織。
身邊小店可以通過拉卡拉的生鮮速達計劃做生鮮類目了,不需要大批量進貨,不用整存整取,可以零存零取,借助自己現有的冰箱,就可以做社區居民更關心的生鮮產品了。社區居民通過拉卡拉身邊小弟的微信公號就可以定位找到自己身邊的小超市,可以在線下單,店中取貨或送貨上門,夫妻店現在也微商創業者一樣,可以通過移動互聯和電子商務來做做生意了。
微電商是通過微信和朋友圈來維持關系和營銷,微店商是通過線下社區小店來維持關系和營銷,拉卡拉推出身邊小店,給微店商插上了O2O的翅膀,一下子變得高大上了。身邊小店,這樣的名字讓微電商的格調一下子青春起來了,至少給了小超市們一個拿得出手的更親民的身份。
通過O2O模式、微信、APP等連接居民消費者,通過動態供應鏈來解決了身邊小店的倉儲難題,利用小店自有冰箱解決了末端冷鏈難題,通過生鮮類目提高社區消費者的到店率,這一切都是過去看起來很微不足道的事兒,卻被拉卡拉用自己的社區電商連接了起來,連接就是創新,連接就是變革。
草根已覺醒,去中心化是正道
微電商的火爆,自媒體的繁榮,讓“去中心化”成為焦點,微信的老大張小龍將去中心化奉為微信的使命之一,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又出現了“去中心化是為命題”的一月逆流,UC的俞永福拋出智能化推薦才是正道的觀點,一大波隨波逐流的自媒體又開始批判去中心了化了。
按照自由市場理論,壟斷是必然現象,去中心化是資源的人本化分配方式,以人為節點,以人的活動和能動性為分配依據,這是很好的理念,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智能化推薦能解決資訊和物的注意力匹配,但是解決不了人的困境,比如社區的線下小店全國有很多,智能化推薦的push的方式解決不了優化關系鏈的問題,也解覺不了倉儲冷鏈問題。
無論是微信上的微電商,還是拉卡拉身邊小店們,微都是從人出發的,人的創造力和積極主動會在去中心化的經濟中變得重要,智能推薦更像是找了一個權力無限大的上帝。草根要想逆襲,要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借助平臺的連接和服務,去中心化就是要把能力分發給個體,一個個的個體再構成大生態。
小微經濟體的重要是不需要我說,總理都說了N多,小微經濟體也做不了多么牛逼的商業模式,草根就是要靠微電商、身邊小店這樣的去中心化的模式。古人云“遠親不如近鄰”,無論是微信的線上關系,還是社區的鄰居關系,都是去中心化的,上帝一直在身邊。
社群啟迪社區,線下回歸線下
如果站在某個商業巨頭的角度,拉卡拉身邊小店的布局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可能出力不討好,但是,微電商的伙伴和一個個創富奇跡告訴我們微商不微,正在狂飆突進的O2O創投大潮告訴我們線下流量很重要。
社群經濟喚醒了我們對消費者關系的反思,過去我們把消費者捧為上帝,用窮盡一切的商業邏輯和模式去伺候好上帝,然而,社群經濟讓我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其實上帝真的很孤獨!
社群經濟告訴我們和上帝做朋友是最好的伺候上帝的方式,啟迪我們線下社區超市也不應該只有買賣關系,身邊小店也可以玩C2B。事實上,社區的年輕人已經有用拉卡拉終端買電、還信用卡的習慣,再進一步通過終端購物并不太難,最重要的是身邊小店豐富了社區超市和居民消費者的關系連接,還有什么比提到到店率更重要的。
O2O讓本地化成為商業模式熱點,社區作為本地化的重要組織,應該被重視起來了,社區經濟這個詞,也需要重新認識,既然大家都在搶線下流量,何不逆向思維一下,別去談顛覆了,回來重構升級一下社區小店,回到身邊,豈不是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