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界瘋傳微信正在研發新的移動廣告平臺,將進一步拉近用戶與商家之間的距離,把來自微信的寶貴流量“變現”。事實上自從微信成為手機中無可替代的一款應用之時,騰訊就一直在尋找各種與人連接的可能性。
微信作為溝通工具的意義已經毋庸置疑,但如何將強大的用戶黏性轉換成巨大的商業價值,微信顯然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可及時獲取更新,每日一深度!)
微信摸到的第一塊石頭名叫“廣點通”。據經常使用廣點通推廣的廣告主透露,不是廣點通的效果差,而是廣告主的期望值太高。微信公眾號期望通過廣點通盈利,廣告主期望通過廣點通推廣。我認為廣點通只是移動廣告的1.0版本,不用糾結太多。
現在,微信已經開始摸第二塊石頭,這塊石頭名字還不知道,但是和已經全面部署iBeacon網絡的分眾傳媒一起摸。我認為這種新移動廣告方式的出現意味著移動廣告真正升級至2.0版,需要引起諸位的關注。
【微信會成為一個"搖"出來的帝國嗎】
微信正在深圳測試一個新版本,其中一個爆點是可以“搖一搖”搜索附近的商戶。具體測試方式是,在電梯口的分眾電視屏幕前打開藍牙進行“雙屏互動”,用微信“搖一搖”即可領取由分眾提供的約600的獎品。獎品當然是針對普通用戶的噱頭,內行得看“搖一搖”能夠搖出來的是什么,以及這種搖一搖移動廣告是如何實現的。
據了解,這次“雙屏互動”的活動由微信與分眾傳媒兩方合作實現。微信依托分眾全面部署的iBeacon網絡,支持微信搖一搖功能,將活動中產生的每日近十萬的流量從線下導入線上。此舉有效地培養了分眾人群互動的習慣,更進一步驗證了分眾傳媒一直以來的觀點,即移動互聯時代“線下即線上”。
微信通過與分眾這樣的O2O廣告營銷平臺的合作,一舉打通了用戶與商家之間的任督二脈,進一步拉近了用戶與商業的距離,也拉近了微信與現金流的距離。每一部手機都將成為一個“流動的儲蓄罐”,只要用戶在微信上通過搖一搖搜索附近的商家,就等于往微信這只流動的儲蓄罐里投錢。
可以說,微信“搖一搖”搜索附近廣告的方式,屬于一種自發尋找廣告的方式。對于用戶來說,無端出現的廣告信息當然是反感的,而在需要出現時候出現相關信息,則會被當作是有價值。譬如在商場中,我們會可以去尋找每一個樓層有哪些品牌哪些餐館。這時,微信聯合分眾傳播ibeacon的價值就被體現出來,儲蓄罐的意義變得更大。
結合已經被騰訊收購的大眾點評、嘀嘀打車等“連接型公司”,騰訊已經鑄成了商家數據庫的基礎,只需要通過與分眾傳媒的iBeacon網絡共同向用戶傳遞有效的廣告信息,去年大手筆收購的“連接型公司”將在微信上發揮出更大的商業價值,或會遠遠超過這些公司單獨上市。
然而,這一點僅靠微信自身是無法完成的,分眾傳媒在其中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
【分眾傳媒的天花板忽然看不見了】
在接入移動互聯網之前,全中國有多少樓宇,分眾傳媒的天花板就到多少。但無線互聯網的出現,特別是ibeacon網絡部署之后,分眾傳媒的天花板忽然看不見了,好像全中國希望通過O2O做營銷的商家都離不開它。
實際上分眾傳媒一直定位為“生活圈媒體”,是中國最大的LBS互動平臺,是被動型空間媒體(按照資訊模式分)。與微信的戰略合作更進一步將分眾傳媒在移動時代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整合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掌控主流人群的消費力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分眾傳媒顯得比那些互聯網公司更接近用戶。據了解,分眾廣泛覆蓋110多個主流城市及地區,日均影響近2億都市主流消費人群,以白領、學生、商務經驗為主。分眾媒體要做的就是在目標消費人群必經的生活空間里形成有影響力的強制到達并激發O2O互動,引爆品牌勢能與話題,進一步拉近品牌與消費者銷售的距離。
這些優勢是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所缺的,正是分眾所擅長的。數據表明,2014年,在大環境的持續發酵下,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井噴式增長,市場規模飆升至125億元,相較2013年的102億增長23%,2015年預計可達175億元。我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廣告形式升級到2.0版,這個數據預估的還是太保守了。
微信、分眾、商家、用戶四者之間形成的強大營銷網絡,或將把移動廣告市場再擴大數倍,當然,這種擴張,用戶絲毫不會感覺被騷擾,因為通過“搖一搖”搖出來的廣告信息,正好是用戶當下最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