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代號為“NSNG”(京東智能)專注于智能硬件的團隊最近開始浮出水面。這個去年開始籌備的業務在內部被稱為“第五大事業部”,跟上半年拆分成的京東商場、京東金融、拍拍和海外事業部這四個事業部級別相當。
NSNG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定位,也在于京東CEO劉強東的刻意“保護”。這位新銳CEO并沒有在公眾場合具體地解釋過京東在智能硬件上的策略,但去年底,他曾把2014年的戰略歸結成五個方面:技術、金融、O2O、渠道下沉和國際化。而眾籌業務連續出現了幾個千萬元級別的硬件產品,外界都以為京東在智能硬件上的主戰場就是眾籌和傳統的電商渠道。
劉強東之所以讓NSNG一直保持神秘,就是因為京東的野心很大。“我們是要做一個平臺,讓不管是大廠商,還是創客,都能在這個平臺上完成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NSNG副總裁那昕稱。為此,NSNG做了大量的基礎技術研發,他們還向產業鏈上游延伸,跟像英特爾、高通這樣的IT廠商有了芯片級的研發合作,甚至還在思考如何去構建一條專門針對智能硬件的供應鏈,據說跟富士康等制造型廠商的接觸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所以劉強東給予了足夠的耐心,但現在的勢頭應該是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據那昕透露,前八個月智能產品的銷售量已經比去年增長了3到4倍,有的單品一天的出貨量就高達2000臺。京東智能云平臺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已經有超過100家的企業參與進來,與京東對接的智能硬件產品超過了幾百款。
但智能硬件并不僅僅是京東一家獨秀,騰訊、百度,甚至是錯過了互聯網時代的蘇寧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而物聯網的到來看上去比任何調研機構的預測都要快得多。京東只能趕緊地揭掉NSNG的面紗,讓它在智能硬件的圈子里沖得更猛一點。
伙伴
實際上,京東內部早就意識到了智能硬件的機會,但在NSNG成立之前,他們在這個方面并沒有成型的思路。“主要的方式就是投資一些還不錯的公司。”京東云平臺智能硬件事業部總監鄧正平說,他原來是無線業務研發的負責人,去年初才來到新的崗位。
去年12月,京東聯合360共同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投資了古北電子(BroadLink),這算是京東在智能硬件領域的第一筆投資。這家公司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去年7月曾痛斥小米在與其合作過程中,“剽竊”了它的核心技術,也就是遠程遙控硬件的技術,小米要把它用在路由器上。
類似的投資還有一些,但這并不是劉強東最想要的。在智能硬件的參與者眼中,京東的渠道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可是也僅止于此。如果想要做成一個平臺,給大公司和創客們提供類似于水、電、煤的基礎設施服務,那么京東就需要在眾多新的領域加入更多的維度。
NSNG雖然是一個獨立的事業部,但這并不是京東在智能硬件上唯一的團隊。鄧正平就不屬于NSNG,他所在的團隊嚴格意義上隸屬于京東云業務,除此之外,還有眾籌、電商、以及物流部門都在支持著NSNG。“這是一個跨部門的合作,牽扯到非常多的環節,可以說舉整個公司之力。”鄧說。
去年2月推出的“JD+”計劃能表明京東的邏輯,他們希望這個平臺能聯合創客社區、眾籌平臺、生產制造商、技術服務商、內容服務商、渠道商等,形成一個共同體。而在第三方合作伙伴還沒有大量涌入之前,京東為了保持這個平臺擁有基本的功能,就必須自己投入資源去做。比如鄧正平負責的技術團隊,就是亟待補齊的一個短板。
很多新角色和新職位在產生,也因為沒有任何的模板可循,NSNG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抱著探索的心態。“未來當然是希望上邊有無數的第三方公司,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太有限了。”那昕說NSNG現在只有幾十個人,這些人多是商務職能,每天去全國各地看項目,實際上費時費力,這還遠沒有形成一個自生長的系統,“我們就是要通過技術做出很多的模塊,開放SDK,讓更多的參與者接進來。”他說。
尤其是那些已經足夠龐大的創客群體,以及未來會扮演重要角色的服務提供商,京東希望讓他們都參與進來。在與大公司的合作上,京東有天然的優勢,比如讓采銷團隊說服像海爾、美的這樣的大公司加入京東的智能硬件平臺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事實也如此,絕大部分的大公司都已經與京東合作,一些廠商甚至在今年會把所有的產品都接入這個平臺。
而JD+計劃在早期就是針對中小公司的,這個計劃包括各種技術、流量、物流、資金層面的支持。為了吸引那些創意十足的年輕人,NSNG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他們接觸。“大家都說小米在智能硬件上走得很靠前,但其實他們看的項目我們全看過,而且我們投資的數量并不少。”那昕說。
現在京東有三種方式跟他們合作,最普及的是JD+計劃,再往上走一點就是投資,還有更一小部分的公司,有機會跟京東推出聯合產品。“創業者一開始會對接好幾個平臺,但有很多最后都轉向了我們,他們起初會有一個錯覺,就是京東只是渠道很強,可是后來他們會發現,我們才是最懂這個產業鏈的。”那昕說。
用戶
這源于京東一開始在思考智能硬件這件事時,就把消費者當做是原點。這跟其他的平臺有本質的區別,后者的邏輯是通過各種補貼政策把開發者釘死在自己的平臺上。“一切都要看用戶的數據,老板沒有給任何的收入指標,他唯一的考核標準就是用戶。”那昕的團隊在跟創客們接觸時,會非常在意合作伙伴對京東用戶的了解程度是否足夠。他們會給出很多的數據,雙方再一起研究是否能滿足這些需求。“超級APP”是鄧正平來到新崗位后第一個核心項目,甚至可以說他去年大半的精力都放在這個上邊了。簡單地講,超級APP可以讓用戶用自己的手機控制一切智能硬件,當然前提是這些智能硬件要接入京東的平臺。“我并不懷疑未來有一天,一個APP就足夠了。”鄧正平說。
但這對于絕大多數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尤其是像海爾這樣的大公司。他們希望黏住用戶的方式是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然后用戶就會為了享受這種增值服務而全部購買他們的產品。互聯互通是家電行業早就提出的概念,但直到現在都沒辦法實現。
雙11當天,京東同時上線了40多款支持超級APP的產品,而多數大廠商都還是淺嘗輒止。“這的確是用戶最大的需求,所謂的智能,就是應該互聯互通。”鄧正平起初在籌備超級APP時,內部是幾乎沒有阻力的。這是顯而易見的邏輯,空氣檢測設備檢測出了PM2.5超標,但卻不能啟動另一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那智能硬件的意義有多大?
為了讓更多的人去接觸智能硬件,從而拿到他們對這些產品最真實的反饋,京東做了大量的工作。廣告資源的傾斜很明顯,眾籌平臺上熱門的項目還是以硬件居多。分類搜索也加入了智能硬件的維度,比如用戶搜索空調,結果篩選中會增加“智能”這個選項。“如果我們的用戶都接受了這種方式,那廠商自然也會轉向這邊,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這是未來的趨勢。”鄧正平說。
對于京東來說,“痛苦”就在于輕重緩急的區分。用戶至上,只有用戶的需求才能撐起來一個市場,但后端的開發者如果不足夠成熟,也無法去滿足這些需求。所以,他們只好希望能面面俱到。“從用戶角度來說,不算重復購買,在京東上購買過智能產品的有500萬用戶了。有趣的是他們中的很多都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極客,比如70%的用戶是有車的,60%的用戶有小孩。”那昕說,“這是一個信號,設計和定義一款產品的時候,不僅僅需要去考慮如何服務于技術人群和年輕人群,智能硬件已經開始融入到大眾的生活當中了。”
而越來越多的硬件公司也愿意配合京東去用互聯網的方式拉攏更多的用戶,這當然也是趨勢所在。比如小智智能電水壺在京東上的眾籌方式就很具代表性,他們的產品是499元,如果消費者在今年3月1日前下載激活APP,并連續12個月每個月至少使用APP控制燒水一次,他們就會在1年后全額返還用戶的眾籌金額。“我們很多的合作伙伴已經不像傳統的硬件廠商了,他們跟我們一樣在意服務的價值。”那昕說。
所以,構建自己的供應鏈并不是沒有可能。現在跟京東合作的廠商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去研發產品,“而未來會有很多稍縱即逝的機會,創客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開模這種標準化的制造環節了,所以他們很難快速地去滿足用戶的需求。”鄧正平說。那昕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現在智能硬件領域很亂,在沒看清之前,VC很保守,相反,富士康、Intel非常興奮,他們很樂意跟我們合作。”“智能硬件時代,用戶的需求會很細碎,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繁雜,我難以估計未來幾個月會發生什么事情。”那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