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頭幾天里, TMT 領域的熱鬧毫無疑問是屬于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的。在美國, CES 展上唱主角的是一系列智能家居的控制、檢測產品;在中國,李克強總理剛剛參觀完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引發了珠三角硬件創業圈一輪亢奮的朋友圈刷屏。
在這份熱鬧里面,一些科技媒體的年度總結顯得額外地理性和冷靜。就像 36kr 的《這一年,新硬件平臺崛起》里說到的那樣, 圍繞健康和智能家居兩條主線,新品數量持續增長,但同質化嚴重;大小巨頭持續布局,平臺崛起,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鮮有小而美的單品。而騰訊家電部的那份《2014年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報告》調查得更加詳盡,消費者對這份熱鬧有多懷疑,從數據就能看出來了。
目前這波智能家居浪潮中的產品,更多體現的是各個廠家或創業者在踐行對一個古老概念的理解,用各種靠得上或靠不上邊的產品來述說那個似是而非的故事。在這些故事的不同版本里頭,最激動人心的是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的段落。
畢竟, PC 時代是瀏覽器,手機時代是微信,而智能家居的王者還沒有出現,誰都可以說自己有加冕的潛質。各種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安防鏡頭甚至音箱等,都跳出來宣稱自己是用戶不可或缺的高頻使用產品,將來會是信息采集的中樞。
然而,即便這些小型家電確實是某些用戶所必備的日常,它們也理應安安靜靜地呆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與用戶發生更多的交互。它們的本職工作做得好不好的一個衡量,是能不能在獲得越少用戶指令的情況下執行越多的功能;進一步地,它們主動采集的信息也應該是最少量的,只為了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不帶來額外成本。傳感器的成本比實際執行功能的單元要昂貴得多,是小型智能家電普遍的極其荒謬的現狀。
就像騰訊的報告提到的那樣,說到底,滿足強需求的新應用才是打破智能家居目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的武器。而這新應用的載體,必然還是舊有時代就已經是主角的大型家電,它們才有可能在性價比合適的條件下,單品就集成充分的傳感和交互,破局。
這大家電,在大多數消費者的心中,特指的就是電視。無論是陋室還是豪宅,客廳里沒有電視是罕見的,而其它的冰箱、空調等白色家電,雖然也是人們高頻使用且不可或缺的,但其核心功能是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也應該是干得越好就越讓人覺察不到其存在才對。
作為客廳曾經的王者,電視目前頗有王冠蒙塵的感覺。過去的成功孕育出極其強大的既得利益群體和既定思維,讓實質性的新應用很難在客廳里的這張大屏幕上得到推廣,哪怕灌入了智能電視的新系統,電視主要還是繼續承擔著舊有的功能。
滿足用戶在電視上使用新用途的渴望,就能帶來成功。這里頭一個明顯的案例就是 Chromecast 。作為一個非常廉價的電視附件,Chromecast成功地拓展出電視的一個新應用。這個應用的功能很單純但也很新穎,就是能方便地將手機及平板的音視頻流投射到大屏幕上,方便觀看或共享,沒有其它的作用,但這是全新的,用戶需要。
與之相比,過去的 Google TV 與抽離了Chromecast功能的 Android TV 都無法為電視擴展新的應用場景,它們只是整合舊應用的鎖鏈而已。人們一直用電視觀看視頻內容,無論直播還是錄播的;人們也一直用電視在玩游戲,事實上,電視游戲機的歷史比個人電腦要古老和正統,沒有雅達利的話,喬布斯不知該從何處入行;而說到電視上的娛樂,如果不改變交互的模式的話,那也玩不出什么新的花樣。
但Chromecast還不夠,因為它是單向的功能,只是在多屏互動的場景下將電視大屏幕屈尊紆貴地為了小屏幕來服務,電視上的交互和通信功能喪失掉了。從瀏覽器到微信,稱之為殺手應用也好,入口也好,它們主要的作用都是作為主體交互的界面來為交流而存在,目前的電視應用,并沒有往這方向進行發力,缺乏有想像力及實用價值的產品。
當然,這新應用絕不會是無中生有的全新構造。這一波智能硬件浪潮中真正有價值的,其實也是將工業及商用領域產品民用化的那些。如 Dropcam 等就是安防的系統進入家庭;無人機、體感捕捉器是從影視制作領域進入普通消費者手中。在電視的交互和通信部分,將現有的高大上的視頻會議解決方案搬入家庭,或許也是一種自然的延展。但這種對于家庭來說的新應用,即便推出市場,也必然不是舊有的形態,不由舊有的廠商所創造了。
早在2013年底,調查就顯示美國青少年一代黃金時段觀看 Youtube 的比例已經高于傳統電視。在未來,成長的一代必然不會觀看電視,但他們肯定還會使用電視,因為沒有人會抗拒大屏幕的存在。
最后,騰訊家電那份報告中的調查還有個毫不意外但非常堅實的數據,調查中關于“如果只能選擇一處智能化,你最希望是哪里”的問題,客廳排在了第一位,占比達到40.84%。智能家居的戰場一直都是在客廳,而制高點就是正中間那塊電視的屏幕。
入口就在那里,而自古華山一條路,問題只是誰人憑借什么應用能夠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