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制假、售假本是社會問題,即便電商平臺不存在,假貨問題依然存在,諸如淘寶、微信、京東這樣的電商公司又為何成了眾矢之的?
還記得,12月3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的廣州白云區某鞋城假冒名牌鞋的新聞吧。
看完這段新聞,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央視對電商公司的滿滿惡意與偏見——淘寶與微信、京東等電商固然存在水貨、假貨問題,但它們卻不是特例,也非電商公司初衷。在聲討電商行業的同時,央視并沒有告訴大家,廣州的假冒名牌鞋,除了電商渠道,還會有許多貨品會流竄到線下的實體店。
制假、售假本是社會問題,即便電商平臺不存在,假貨問題依然存在,諸如淘寶、微信、京東這樣的電商公司又為何成了眾矢之的?
其實,電商公司一直受到假貨困擾,尤其以淘寶、微信這樣的非零售的電商交易平臺。甚至如京東、聚美優品這樣買貨賣貨的電商公司也會時常面對這樣的問題。面對假貨,電商公司其實都是受害者,尤其是淘寶、微信這樣的交易平臺。
事實上,諸如淘寶這樣的電商交易平臺,從成立開始,就從未停止對制假、打假的打擊:從2010年開始,通過淘寶網上的線索以及對涉嫌售假賣家進行抽查和鑒定,在從相關渠道獲得充分證據后,阿里巴巴集團與行政執法部門有效合作,將知識產權保護發展到線下實體,延伸到輸出假貨的大型假貨集散地直至生產基地,連帶端掉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制假鏈條,協助阿迪達斯、杰克瓊斯、WENGER、以純等品牌打擊假貨;而2011年,淘寶則響應公安部“亮劍”行動號召,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售假線索400多條。這其中,聯合杭州警方“獵影行動”,抓獲各類違法人員80多名,摧毀犯罪團伙11個。僅2012年,阿里巴巴就向警方提供線索共涉及72個品牌商品信息,涉案總金額1.7億元,抓獲嫌疑人總人數324人,團伙數43個。
互聯網的一切,都是線下物理世界的映射與擴大,淘寶、微信、京東假貨問題的困擾,根本原因是,線下制假、售假活動未曾得到根治。只不過,互聯網將這個問題放大了。
回到央視的那篇報道,我們肯定央視記者的辛苦調查與付出,公允地說,這是篇不錯的調查報道。但美中不足的是,央視并沒有告訴大家,假貨其實并非電商獨有,那些假鞋也會流竄到線下實體店中——將假貨問題一味推卸給電商公司,多少顯得有些舍本逐末,嘩眾取寵。
當然,雖然假貨、水貨的源頭在線下,電商交易平臺也是受害者,但電商平臺也絕非可以零責任的。這也是淘寶這幾年一直在堅持打假的一個原因。現在,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大數據技術之下,打假變得更加精確,效率更高。
近期,我們看到淘寶聯合質監部門、新聞出版、各地公安發布了《2014淘寶商品質量檢測打假報告 》。淘寶開始通過大數據技術,與相關部門,聯合打假。上周,12月18日,淘寶聯動廣州越秀區警方,收網打掉5個線下運動服假貨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據初步預估,案件值達到2000萬元。
這個案例,只是其中一個。其實,一直受到假貨困擾的淘寶,也一直在努力打假。2013年,曾被公安部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的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邵曉鋒,出任阿里首席風險官。當時,有記者問他,首席風險官,要做什么?邵曉鋒說,“打擊假貨”。
“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由于每一筆交易在技術后臺上都有記錄,每個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跡可循,這就意味著,傳統線下因假貨的隱蔽性和流傳廣特點,而導致發現假貨難的問題得到很大解決。互聯網技術能夠為知識產權保護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管理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邵曉鋒是這樣看待,電商打假的。
天下最終無電商,現在已經是“無商不電”的時代。在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假貨的時候,我們不妨對電商給予適當的寬容,其實,它們也是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它們正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更精確地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