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如何改變了傳統的零售格局?
商業咨詢機構科爾尼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84%的中國受訪者更喜歡在線購物,這個數字遠遠高于全球54%的平均水平。在電商的攻城略地之下,許多實體零售商日漸淪為前者的“showing room”(線下試衣間)。
有意思的是,“showing room”這個口號已經在大悅城喊了兩年。2013年“雙11”期間,朝陽大悅城發起了“正大光明抄貨號”活動,所有商戶全部公開商品編號,消費者可隨意抄寫。表面上看,大悅城是在替電商做嫁衣,不過數據顯示,電商的狂歡節刺激了大悅城的銷售額增長,2013年“雙11”環比增長22%,2014年又刷新為40%。
不要以為這樣的結果得來僥幸,實際上它源于“精心策劃”。經過數據對比,大悅城管理人員發現,在線上零售店人均消費僅幾十元的客群,與單筆消費300元的客群全然不同,因此不僅業績不會受到影響,也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噱頭。高調成為“showing room”,足以讓大悅城名利雙收。
這也證明了,線上和線下的零售業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絕對競爭關系。實體零售的傳統優勢在電商的沖擊下逐漸消解是不爭的事實,但與此同時,實體零售所提供的更強的體驗感,也是任何一個電商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是許多電商線下布局的原因之一。因此,正如大悅城所堅持的理念,線上不可能救線下,同樣的,線上也不可能完全顛覆線下的商業邏輯。
科爾尼公司在上述研究報告中指出,成功的關鍵不在于是數字化銷售還是實體銷售。成功的零售商知道應如何提高每個接觸點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因此這些零售商會制定全方位渠道戰略,最大程度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自身的盈利能力。
而大悅城的O2O邏輯也與之類似,即不是提供全渠道的銷售,而是進行全渠道的營銷。因此,你會看到大悅城一方面積極地與各種類型的網站合作,來擴展自身的數據平臺,另一方面,這種數據合作最終又都在實體店面落地。他們一方面借用各種網上渠道為線下活動造勢,另一方面卻固守價格不輕易進行打折促銷。一系列的“觸網”行為,皆離不開對顧客消費行為的精準預判。
“大數據”給實體零售商更多的啟示在于:不要固步自封,期望以此來封殺電商侵蝕,這樣的守舊模式終究不堪一擊;更不要繳械投降,價格上完全臣服電商邏輯,不計成本地打折促銷,也終究會彈盡糧絕。
畢竟,線上和線下的盈利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長尾理論,一個是28模式——前者最大的成本來自于支付和庫存,而后者則在于現場營銷。因此,最重要的是先把實體零售的顧客研究、現場體驗做好了。
換言之,如果放棄根本,別的做得再多,也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