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 PlaceUs 這款 App 時,是在它上線 Android 一個月后。后來,我用了兩個月時間去抓它的創造者 Sam Song Liang。我不打算避諱我的喜好,我挺喜歡這個 App 的,我發現它突破的技術目前在美國也沒有。
但讓人吃驚,在上周我與 Sam 的聊天中,得知去年底 PlaceUs 所屬公司 Alohar 其實已被高德秘密收購,而因之后兩個月,阿里全資收購高德,所以實際上它已間接變成阿里美國布局的另一個種子。請出斯坦福博士、四年前離職谷歌地圖創業的 Sam Song Liang,以下是我整理的 Sam 主要觀點,Enjoy the insights from Silicon Valley!
傳統地圖風云
基礎地圖這塊,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和你講些歷史。谷歌大概是從 2004 年開始,早期主要通過收購,但后來自己投資也很大,包括做 Street View,因為地圖是個對數據量要求非常高的產業。
我當時實際上是在手機地圖那個 Team,手機地圖它和傳統地圖 Focus 有點不一樣。簡單說,采集數據有兩種,一是地圖公司自己直接派人派車采;另一種就是眾包,就是用戶在用手機地圖時,它實際是在跟蹤這個用戶,當然是用匿名方式。
那為什么跟蹤?這個好處巨大,因為這種方式會有上億人在用你地圖,這些人每天都有很多行動,去很多地方,谷歌它就把它采集起來。比如剛才你從 Fremont 開車過來,你這一路可能谷歌已經采集了一些數據。
這就是谷歌最強的地方,和搜索一樣,因為它一開始速度比較快,然后準確性比較高后,用的人就越來越多,然后用的人多而且不斷在用時,它會有一個“閉環效應”,就是這些人每次點擊,實際上對谷歌都是一個 Feedback,它會告訴谷歌這個結果準確度,那谷歌就會把它融到它算法里。
你想,假設有一萬人在灣區給谷歌貢獻數據,它可以把這些數據綜合起來,從中抽出很多 Insights,它就能理解用戶開車速度、開車方向、開車道路經緯度及開車頻率等。
那然后蘋果呢?蘋果它本來是一直在用谷歌數據。我當時在谷歌做定位系統時,喬布斯專門跟我們這個組有合作,因為 2007 年第一款 iPhone 上,它是沒有 GPS 定位系統的。
你知道那時谷歌和蘋果還是好朋友,所以蘋果手機上第一款地圖源代碼,實際上是谷歌幫它寫的,當時雙方還沒直接競爭,而且谷歌也希望 iPhone 上用自己地圖的人多。
那這樣一直到大概兩年前,蘋果才換成自己地圖,一是蘋果認識到 Android 的威脅;第二,它認識到地圖是個“基礎性”服務,如果依賴別人,哪天那個公司把業務撤掉,它就釜底抽薪了。所以蘋果一直下決心想自己做地圖,但一直沒做起來。然后兩年前它覺得可以了,它就 Launch。
但因為當時蘋果自己做測試的人不夠,而且用它的人不夠,所以它得到的反饋也不夠,雖然當時覺得 Ready,但結果用戶反饋非常差,所以庫克當時就把管地圖的最高 Senior VP 給 Fire 掉了。
就是說你失職,用戶體驗這么差的東西怎么能 Launch 呢?因為這對蘋果 Reputation 打擊是非常大的。你想多少年蘋果就是以“質量”著稱,然后突然出個這么差的產品,而且當時,他們是一口氣把谷歌地圖也去掉,結果用戶反饋極差,最后不得不又馬上說,ok 那可以,我馬上再把谷歌地圖放回去。
所以蘋果是近兩年才做,但還是做得不夠好,不過還是比兩年前有提高,因為畢竟有些用戶在用,然后他們也是花了很大力氣投了很多錢。他們一些關鍵人物我也都見過,所以我不能再說。不過就是說,基礎地圖這方面大家都還是在做,中國和美國都還在做,中國這邊主要是兩家,一個是四維,一個是高德。
地圖發展趨勢
那基礎地圖方面,基礎數據依然非常重要,但某種程度上,它已經變成是個可以購買的東西,就是說你光靠基礎數據本身,不一定是你最大優勢,因為已經有多種基礎數據來源。更重要的是說,在這個基礎數據上,能有什么更智能化服務出來。
那我個人是做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即 LBS 這塊,我可能認為下一代 LBS,它是一個隱形的東西,就是你不一定需要給用戶展現這個地圖,它是一個 Transparent (顯而易見的)的 Service ,它會自動告訴你。
2010 年我從谷歌出來,當時 Vision 是:利用手機上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藍牙也算,Wifi 也算,它的氣壓,還有溫度、還有亮度,甚至以后會有那種空氣感知度都算。
所以呢?這些傳感器會自動感應用戶“場景”,就是“Context”。那位置是“場景”里很重要部分,比如目前我們所在經緯度,挨著什么店,是店里還是店外,還有高度,我們在哪層樓。這些都非常重要,但這里的這個“場景”,它還要包括其它信息。
比如你的時間信息,這里實際上已經不止四維了,時間它就分早晨還是晚上,因為時間不一樣,人的行為方式也不一樣,你早晨做什么晚上做什么,星期一做什么,星期六做什么。然后你走動,還是坐著?是開車,還是跑步?然后我們還感興趣:這個人是和誰在一起?他是自己一人看書,還是跟家人一起?如果是和家人,是跟老人,還是跟小孩?因為你和不同人在一起,行為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公司的 Vision 就是:能通過手機上各種傳感器,自動檢測出用戶目前場景,然后自動記錄,最后通過用戶數據自動理解用戶喜好,以及用戶行為模式等。比如我可以給你看一下我自己的數據,你就能理解我說的意思。PlaceUs 其實是基于我們技術做的一套新應用,我們也把這個技術出售給其它開發者。你看這里:
最左邊是我,然后你看上面還有好幾個人的照片,這些人其實都是跟我連在一起的人。我點下這個人,她其實是我老婆,然后我看到我老婆現在正在 Palo Alto 一個叫 YMCA 的地方,那 YMCA 其實是我們經常去鍛煉的健身房,也就是說我老婆現在正在鍛煉。
然后右邊這張圖顯示出來的綠線,這個人其實是我們 Team 里一個 VP,他現在正在高速 101 開車,這個綠色它實時,你看它正在動,表示他正開車,你看他快開到 101 路口了。
就是說,你可以和你家人或者你很好朋友試一試,中國現在已經支持。我可以給你看一下我在中國的同學,這個是一個阿里巴巴的同事。當然關于隱私,你看下面這個圖,你其實是可以打開“隱私”按鈕的,就是說你可以選擇讓其他人跟蹤不到,你暫時消失一下。
另外,其實你也可以選擇和某些人“暫時連”,另一些親密的人則“一直連”。比如你剛才來找我,我們當時還不認識,那如果我們都是這個應用的用戶,我們就可以先暫時連,然后我就能看到你已經開車到哪里。
基于“地圖”的微信?
你剛才問,現在微信上如果你要找我,我要找你,其實還是要互相發地圖,好像還是隔了一層不夠直接,那 PlaceUs 是不是基于地圖的微信?微信實際上還是個平面的東西,以后它用戶界面是否可以直接把 LBS 當作底層界面,把微信整個挪過來?
那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可能現在不能回答,但未來我們肯定是要加對話功能的,現在可能項目還比較早,沒這個功能,現在大家只能互相看到位置和路線。
同時相對微信,我覺得這里粘性更強的地方是說:我剛才講到的“場景”這個概念。就是說微信?它還是一個傳統的通訊手段,這個通訊手段非常非常重要,但它還沒有自動感知場景這個功能,而我們最核心功能,其實就是它能自動感應這個“用戶場景”。
新一代自動智能移動應用
那我自己對它的界定,我覺得是幾方面:首先是一個 Personal Assistant,然后是一個群組的 Assistant。我們現在有個新概念叫 GAI,就是 Grou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群組人工智能”的意思。
那你知道就是 AI,大家現在都在研究,而我們就加了一個層次即 Group,就是一個社交 AI,它就不止是一個人的 AI,就是說它主要作用是:幫助幾個人去協調他們的生活。
比如我老婆下班,這個 App 會自動給我發信息,說我老婆離開公司了,正在高速上開車,但其實我老婆她不需要手工做任何事,但這個應用會自動檢測出我老婆這個狀態變化,然后通知我,然后我就會知道她現在正在開車去接小孩。然后如果這時她堵車,她速度會很慢,甚至可能都不動,這個 App 它就會把這個狀態也通知給我。
那因為美國它下午 6 點鐘幼兒園要關門,每延宕一分鐘,學校要罰你一塊錢。它會有這個規定,當然老師不一定真罰,但你讓老師在那等,你心里會覺得 Guilty 對吧。所以有時就是說,我看她真要晚了,那可能我就出發接小孩了,然后接到我辦公室,但中間她不用給我電話,我就能知道,因為對于她來說,開車打電話還是很危險的。
所以為什么剛才我反復提 Context?就是場景這個詞,它定義還是比較廣泛:你是不是在開車,是不是堵車,是不是在加油,是不是在買東西。當然現在,我們還沒辦法做到說讓我們在這些協調事情方面非常“默契”,但我們的理想是:它就能理解這些東西,然后在最恰當時候,它就能夠通知另外一個人,然后它就理解你的生活了。
這里其實有兩種方案,一是你去看她狀態,另外就是你得到它自動通知,那我們會傾向后者,因為你要去看還是一個很費勁的事,你不會每隔兩分鐘去看一次,所以它的最大好處就是:一個自動通知的東西。
然后手機好處呢?它已經很聰明,有很多傳感器,而且永遠開著,還永遠鏈在網上,所以我對它定義就是:一個非常有智能的,先是一個個人助理,然后如果有多人需要社交或家庭有需要時,它是一個群組助理。
目前我們做這個應用基本主要是一對一,但我覺得以后對很多人會有好處,就是這個 Group AI。為什么我們覺得它是一個很革命性東西,原因是:這是第一個做出這種能自動做事的應用。
因為傳統應用四年前,它還是個手動簽到,就是 Foursquare 那種模式,那三年前我們做的一個應用 PlaceMe,它已經有自動簽到功能,也是用到傳感器,就是你不需要自己去手動簽到了。
像上面這個圖,昨天你幾點在哪幾點在哪,這所有是這套系統自動識別的。當然,PlaceMe 只是自己,所以叫 Me,那 PlaceUs 就是加了新功能,就是我和我老婆有很多可以協調的地方,比如我可能會到 Safeway 買東西,然后我老婆一看,說你順便幫我買個東西吧?所以以后要加上什么語音功能、音樂功能,都是很簡單的事。
我想這里最大一個進步可能是:能自動檢測場景。比如這是你目前數據,然后你用了一星期后,它會顯示你最常去地方,你看我最常去地方是“家”和“公司”,然后下面那個是我去鍛煉的地方,剛才你看到我老婆也在那;這個“小學”,是因為每天早上我在那送小孩,然后其實我比較愛吃四川菜,所以你會看到有大四川。
那有了這些信息,它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而且你看到我在那個地方時間不長,那肯定是接送小孩的,我肯定就是個家里有小孩的人。那你知道家里有小孩的人,和大學生生活方式絕對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這樣你對他的幫助,就會很有針對性。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以后很多位置服務,它不一定是通過地圖呈現給用戶,因為他可能知道星巴克在哪,他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是處于一個喝咖啡狀態,就是說以后位置不是一個重點,而是一個附帶的東西。
或者我現在要買電器,有的人他不在乎你在哪,他只是需要知道你現在要買電器,或者知道你這個人是喜歡四川菜的,四川菜可能很多地方都有,但這個應用理解了你這個人是喜歡吃四川菜,它的結果就使 More personalized,more customized 成為可能。
因為實際上現在不管是你手機上還是我手機,它服務方式都是通用的,你用時,和我用時結果一樣,那我們目標是:通過我們做這套東西能夠更個性化,比如說這時你在谷歌地圖上說附近有餐館嗎?你問和我問一樣,但以后可能就不同,它一看你這個人,你以前愛吃什么,可能是上海菜,那我可能是四川菜,而且可能,你周末和 Workday 的口味,它是不一樣的。
PS:關于 PlaceUs 風險,可能是在于對隱私的爭議。我覺得世界上永遠會有兩類人,我大概屬于后者,即不會認為文化差異或隱私問題會對整體潮流趨勢構成絕對性阻礙,尤其在產品已設置“隱私選項”時,PlaceUs 可能的更大挑戰是:在 Market Product Fit 這個問題上,如何像 Google Now 很精準抓住“交通出行”那樣,抓住一個引爆點完成初始化過程。
這里順便也帶 Sam 的幾句話給到中國的讀者:目前他們正在尋找戰略合作伙伴,一旦達成合作,你們可以使用他們 SDK 及建立自己更社交,或更個人,或家庭助理,或移動購物,或移動廣告的智能手機移動 App。
Sam 的原話:“we are looking for strategic partners, who can use our SDK and build their own intelligent mobile apps, which can be mobile social, personal or family assistant, or mobile shopping or mobile ads.”
最后因為我這邊確實經常會獲得反饋,有我們讀者去試用硅谷一些新 App,Sam 也提到:“The more people use it, the better we can make the app to serve people better.”他歡迎中國的讀者測試他的新應用,可以直接反饋到 App 左邊的反饋欄里,他想聽你們的寶貴意見。
但在中國,目前 PlaceUs 可能只能在 iPhone 用,如果是 Android 手機,因為它需要谷歌地圖服務,所以 Sam 不確定大部分人是否可以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