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認為,“雙十一”正從單一的電商營銷日變成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電商君覺得這一觀點并沒有錯,因為今年“雙十一”的最大特色就是“買遍全球,全球可買”:國內的消費者能買到全球的商品,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此外,全球的消費者也能買到國內的商品。同時,220多國的海外消費者首次可以參與屬于全球的購物狂歡。
但電商君要強調的是,“買遍全球,全球可買”國內消費者海外購物部分并不是今年阿里巴巴“雙十一”的主旋律,國內消費者若想購買海外商家的商品,主要通過天貓國際,而天貓國際雖然阿里巴巴官方宣稱有20多個國家的海外商家入駐,但商品數量和質量遠不及亞馬遜,其唯一優勢就是得益于國內跨境電商進口保稅模式的開啟,與保稅區合作的天貓國際可享有貨品過關便利,且稅率較低的優惠,只適合于少數海淘型買家,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講,這點蠅頭小利實在不算什么,只能算是阿里巴巴國際化戰略的一個補充罷了。
而今年阿里巴巴“雙十一”的主旋律則是“買遍全球,全球可買”的第二條:全球消費者買到國內的商品。阿里巴巴這次的“雙十一”不再是天貓獨享,而是由面向國內消費者的天貓、淘寶以及面向全球市場的淘寶海外和速賣通組成的內外雙平臺(上文提到的天貓國際除外)來共享戰果。
參戰“雙十一”的四大電商平臺中,電商君認為國內市場的主力依然是天貓平臺,淘寶只是被拉來墊背的,電商君預計,天貓商家的日子不好過啊,今年阿里巴巴內定的目標是500億的銷售額,國內業績必須在瘋狂刷單的同時還要對商家“竭澤而漁”,而面向全球消費者的淘寶海外和速賣通才是今年阿里巴巴沖破500億的重要戰場。
至此,電商君才算明白了為何馬云會在去年“雙十一”結束后揚言“未來幾年1000億也不是做不到”,因為馬云所搭建的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在消費者端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擴大的,國內不夠海外補充,而在商家端則可以“挾買家以令賣家”并且“羔羊成群,生生不息”,買家賣家都忽悠起來后,阿里巴巴就可以“挾規模以令產業鏈”,每一次“雙十一”大躍進運動背后,都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對電商產業鏈條影響力的一次絕佳展示,也是沖擊業績悶聲發大財的最好時機。
馬云的聰明即在于此,討好消費者則其影響力會不斷增強,立足中國賣家群體則對消費者的誘惑力不會減弱,選擇商業地產模式自己不經營商品和建設物流,則業績不會受到拖累并且降低風險,而更為重要的是,建立了權威的阿里巴巴可以號令操控整個產業鏈為其服務,拉攏了整個電子商務的大多數“利益集團”,也就意味著建立了鞏固的市場地位。
電商君認為,這套模式實在是太牛X了,但卻有一大隱患。這個隱患就來源于“雙十一”本身,就是對于規模增長的極度依賴。只有不斷地打造交易額神話,阿里巴巴的這套商業模式的商業地位才能夠得到保證,而只有不斷地壓榨賣家,擴充賣家,才能保證高速增長的交易規模,同時,阿里巴巴也必須依靠規模的增長高潮來滿足其對財富的貪婪欲望,因為阿里巴巴的利潤是唾手可得的,如收稅一般,是沒有任何結構性的節制可言的。
必須持續的狂歡,加上無法節制的貪婪,阿里巴巴的“雙十一”,是它造就成功的神話,也可能是其導致失敗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