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互聯網的快節奏成為“深思”之敵,不管你是否正在努力對抗著來自網絡的精神入侵,都難以否認這樣的事實——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一切。
移動互聯是“第三屏”競爭
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與三塊屏幕緊密相關:電視、電腦、智能手機。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的普及,“第三屏”已經成為人體器官的延伸。在PC互聯網(第二屏)時代,用戶只有坐在電腦前,才和網絡發生連接,離開后便中斷。在移動互聯時代,用戶實現了與互聯網隨時隨地的接入,除了休息,即在和互聯網連接著。作為智能終端,第三屏成為人體的電子器官,連接人與人、人與設備、人與服務。
以電子商務為例,在PC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網上”,企業必須跟得上用戶點擊鼠標的速度;在移動互聯時代,每個用戶口袋中都有一個“百貨公司”,很少再有用戶笨拙地通過瀏覽器一家家打開電子商務門戶網站進行選擇。任何時候,用戶不需要坐在電腦前,有了消費需求便通過智能終端立馬下單。不是通過瀏覽器,而是APP。
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軟件的競爭如火如荼,兩者背后分別代表了阿里巴巴[微博]和騰訊為首的商業生態系統。兩家公司為了爭奪用戶投入了巨額補貼,競爭的受益者當然是司機和乘客,但競爭的本質還是“第三屏”的方寸之地。對于兩個商業生態系統來說,必須在“第三屏”上找到自己的APP應用位置,因為用戶一旦選擇了競爭對手的應用,自己就永遠失去了這個用戶。所以,互聯網入口之爭爭的是用戶數量。
移動互聯時代的用戶需求
對于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專家們各抒己見,企業家面對互聯網卻焦慮不堪,根源便在于互聯網影響的不確定性。每個企業都想擁抱互聯網,可是不知從何做起。如果能夠明確問題是什么,便不再是問題?;ヂ摼W尤其是移動互聯已經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企業需要充分考慮這個時代用戶的習慣與偏好。
搞不懂年輕人,就搞不定產品和服務
互聯網時代,各種創新層出不窮,哪個創新才能夠變成真正盈利的產品和服務呢?馬化騰說,搞不懂年輕人,就搞不定產品和服務。確實,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是每個傳統企業最大的擔憂。
2014年初,一場演講在萬科總部進行,萬科是國內地產業的老大,在萬科總部會不時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為管理層講課。所不同的是,這次的演講嘉賓是一位90后女生——經營情趣用品的互聯網創業紅人馬佳佳,聽眾則是久經沙場的萬科高層管理者們。馬佳佳從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的區別,講到年輕人要結婚的理由,最后卻告訴萬科高層,90后是理想化、個性化的一代,在互聯網浪潮下成長的90后,壓根不需要買房。對于馬佳佳的言論,既有贊同者,也不乏批判者,更有甚者,已經在思考如何拯救馬佳佳的低智商信徒。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年輕人所能引領的思潮不可估量。
電影《小時代》現象即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證。一方面是主流媒體的口誅筆伐,另一方面是短時間內獲得高額的票房。你可以討厭《小時代》,卻不能忽視《小時代》的觀眾群。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網上?!缎r代》正是大數據時代數字化營銷的成功案例,迎合了互聯網時代年輕觀眾的口味。所以,請聽聽年輕人的想法,“小伙伴兒”們是否喜歡,比行業專家要看得準。
“權威”不再,“粉絲”當道
互聯網正在“去權威化”,專家學者的知識創新不一定能夠趕得上“百度文庫”的更新速度。
一個著名導演和女兒談起電影《哈利波特》的拍攝,導演父親內行地說,這個鏡頭是如何拍攝的、那個場景是如何布置的……女兒的回答卻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告訴父親哪個是微縮景觀、哪個是電腦動畫……導演父親問為什么?女兒的回答是,因為我至少已經看過100遍!
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經濟”可能不再是簡單的盲從,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對于技術的苛求。正因如此,小米手機發動“米粉”一起做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等,小米相信用戶能夠告訴他們什么才是最好的產品。“米粉”們熱情參與,充分發表自己對于產品的意見,累計在小米論壇提交了超過1.3億篇技術貼。用戶參與設計的產品,更容易獲得用戶的認同,用戶購買后愿意給朋友推薦。由于采用用戶口碑營銷,小米手機的廣告投入幾乎為零。
總而言之,面對“用戶”“粉絲”等等,已經不能繼續采用工業化時代的思維,簡單把他們歸結為“消費者”。在移動互聯時代,企業必須保持開放性,傾聽用戶的聲音,發動用戶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夠準確發現用戶需求,并快速滿足,創造出用戶價值。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隨時可能出現顛覆者的時代。移動浪潮下,甚至連互聯網企業都已成為傳統企業。而當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尤其移動互聯)結合,產生的創新空間不可想象。
意大利汽車制造公司OSVehicle將互聯網思想引入到汽車生產中去,用全新的想法生產汽車,制造出了全球首部開源汽車“虎斑貓” (Tabby)。用戶登錄其開源平臺,就可以下載OSVehical的設計圖并自行組裝。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一輛模塊化設計的開源汽車的制造和組裝。
利用互聯網,企業能夠創造出新的行業機會,激發傳統行業在每個細分領域的潛力。然而,很多企業其實還在傳統行業里打轉。IMD商學院[微博]Bill Fisher教授談到了“創新猶豫”,傳統企業內部總是對創新存在猶豫,理由是原來的流程已經很好,為什么還要改變?企業在工業化時代做得太好、管理得太好,以至于不能夠理解什么是移動浪潮。企業的經營歷史越成功,組織越難以變革,因為這種企業更加容易沉迷于昔日的榮光,而錯過變革的時機。
因此,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為避免在快速變幻的移動浪潮下慘遭淘汰,必須保持著敏銳的嗅覺,保持著饑餓感,持續推進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增長。
新創企業的社會化成長
移動互聯正在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新創企業可以利用社會化資源促進快速增長,從而實現“彎道超車”,甚至發現新的技術路徑。
小米剛創業時,并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去做基礎的創新和研發,按照傳統的制造模式,同身處紅海的手機、電視機企業競爭,小米難以在短期獲得巨大成功。但是小米手機充分利用了用戶資源和供應商資源,實現了企業的快速成長。
小米手機是用戶在線上參與產品創新的典型,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手機的功能,都體現了用戶參與的理念。例如標記陌生電話,每個手機用戶都可以標記推銷廣告、電信詐騙等手機號碼,通過云技術,當被標記的電話打給一部小米手機用戶時,就能顯示出這個號碼被標記的類別和次數。小米手機MIUI系統最大的特色就是定制主題,“米粉”們創造了各種主題模式,其他小米用戶可以自由下載,例如“自由桌面”就把現實中的工作桌面模擬放到屏幕上,而不是普通智能手機的模塊化桌面。
小米手機的研發團隊大約有1800多人,如果不采用用戶交互的方法,團隊規模將是現在的三倍。通過開放性的用戶交互,小米實現了做最好的智能手機的目標。
特斯拉是汽車行業中的“蘋果手機”,從高端產品定位、智能化設計,到銷售終端體驗店,特斯拉完全采用蘋果的創新辦法。與傳統汽車企業的做法不同,特斯拉只是制定標準、做好產品體驗,然后全世界參與生產。特斯拉聚集了全世界最頂級的各種供應商,如橫濱輪胎、松下電器、瞻博網絡、直覺軟件、德納公司、達索系統、博格華納、偉世通以及TEConnectivity等廠家,這些供應商涵蓋了輪胎、鋰電池、軟件開發和汽車變速器供應等多個領域。此外,在購買方式上,特斯拉采用了預訂的模式,先付款后生產,通過這個模式,創造了大量的現金流,從而為它的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