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上海慶科舉辦其物聯網操作系統MiCO及通信模塊的發布會。本次發布會最吸引我們的依然是MiCO。在發布會前,與慶科CTO沈建華的交流中獲知,慶科一直都在努力將MiCO打造成物聯網時代的Android。這句話讓我想起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Arm在推出其物聯網操作系統mbed時似乎也發表過一篇名為“Mbed OS會成為物聯網的Android嗎?”的文章,意在成為物聯網時代智能終端的標準開發平臺。
今天,中國本土企業MiCO也提出了同樣的理念。數周前,MiCO也曾自比Arm mbed。從產品屬性上來看,MiCO與mbed是處于同一競爭維度的兩個不同產品,都是定位于物聯網操作系統。當然今天這樣的產品已經遠遠不止這兩個,就說Android的母家Google也已經推出了Brillo,寄希望于讓其角逐物聯網市場。
那么MiCO是否能夠望背Android呢?
首先來看Android的發展歷史。Android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2005年8月被Google收購,2007年進行改版,2008年11月,第一款基于Android的手機發布。2011年其裝機量首次超越塞班系統,躍居第一,此后一統江湖,成為智能手機開源操作系統的標準。從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移動終端設備的操作系統從混亂到同一,經歷了不低于7年的時間。在此期間,Symbian、windows Mobile、Palm OS和blackberry OS都活躍其中。尤其是Symbian,曾經成為市場份額最高的操作系統。卻最終由基于Linix的Android一統江湖。
然后再看Android的江湖地位。一般的芯片廠商都會同時提供硬件和軟件,其中軟件包括驅動和操作系統。小的方案商都是在芯片廠商提供的操作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所以對芯片廠商具有極高的依賴性。如果芯片廠商不對其開放源代碼,它便沒法再走做方案這條路了;但是像Android這樣將操作系統從芯片中剝離后,便改變了原有格局,變成了芯片廠商依賴方案商,而這成為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格局。當然,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方案商基本也都是巨頭,比如華為、三星、小米等。
接下來再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如果從2009年開始算,2009-2013這四年應該算萌芽期,那時候對于物聯網是否需要專有的操作系統還處于初步探討階段,并且大部分物聯網企業只是把系統集成當成物聯網。從2014年開始,各種物聯網操作系統發布的新聞開始涌現。截至目前,已經發布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便有RTOS、Win10 IOT、Brillo、Arm mbed、Nucleus RTOS、Green Hills Integrity、Lite OS及MiCO等十幾個。可以說當前物聯網操作系統發展現狀,猶如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7年混戰時期,各霸一方,獨自為營。
回頭再看MiCO,其發布者慶科創始之初是做通信模組解決方案的。眾所周知,做方案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慶科作為較早涉足物聯網終端的解決方案開發商,早在2013年初便提出了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理念,并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推出了MiCO物聯網操作系統。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和完善后,今天的MiCO已經實現了從“圍著芯片原廠轉”到“操作系統定義芯片”的跨越。Marvell/Realtek/Cypress/MTK/ST/NXP等主流芯片廠商都開始在其芯片中嵌入MiCO操作系統。
MiCO RTOS的內核開放架構
并且在用戶層面,MiCO已得到了國內500多家設備廠商的支持,2015年的出貨量超過500萬套。同時就天貓給出的數據,2015年使用慶科模組和MiCO操作系統的智能產品在天貓的銷售額超過30億人民幣。目前,MiCO平均每個月可以實現50個品類的智能產品上線。2016年上半年,MiCO+模組的裝機量超過300萬套,同比增長300%,同時將智能硬件從立項到上線的時間縮短到8周。相比一些2015年才對外發布正式版的物聯網操作系統,MiCO的市場最能說明問題。
不過未來MiCO是否能夠在眾多物聯網操作系統中脫穎而出,還要拭目以待,畢竟競爭對手們個個都不容小覷。但是,MiCO作為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代表著我們中國本土企業在基礎軟件層面的一次巨大進步,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我們支持和鼓勵的,更何況MiCO的團隊一直在朝著讓其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