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這款社交應用產品在很多國家的APP Store排名甚至一度壓過了Facebook。
在國內,你或許并沒有聽說過Mico。但在海外,這款社交應用產品發布一年,就圈到了3000萬用戶,在很多地區的APP Store排名在前五名之內,在有的國家甚至一度壓過了Facebook。這在很多同類產品里,也是很亮眼的成績。在去年年底,Mico獲得了A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2億美元。
作為一款面向全球市場的移動社交平臺,Mico主打“基于興趣的智能社交推薦系統”,有近 20 種不同的語言版本,用戶可通過文字、貼紙、語音、視頻、圖片等多種方式交友和即時聊天。
但作為這款社交產品的掌門人,Mico創始人張慶來給人的感覺,卻是低調而接地氣。盡管只有32歲,他卻已經是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的老兵。談到這次融資時,他也是低調著:“我們沒有什么高調的資本。”但實際上,盡管國內工具類應用出海已經是常事,但對于社交產品來說,要在海外發展,則是一件難度巨大的事情。海外用戶的社交需求千差萬別,本地化也相對更加困難,更不要說還有Facebook這樣的巨頭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巨大的用戶基礎。
那么,誕生只有一年的Mico是怎樣走出自己的海外之路的,又為什么會選擇了社交這個方向?
Facebook之下,海外社交還有機會?
張慶來最初的工作,是在智明星通,負責開心農場的海外發行。“等于我一畢業就在做出海這件事了。”張慶來說。
在那個時候,還是2009年左右,“出海”這個詞兒還沒有流行,游戲是開拓海外市場的主力。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開始以游戲和搜索引擎業務,在海外開始自己的初步試水。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張慶來和騰訊以及百度的部分技術團隊,加強了聯系和了解。
張慶來離開原來的公司后,開始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做過手游等項目,但最終還是決定,去做社交類產品,并且目標還是海外市場。畢竟,他所有的經驗和朋友,都在海外這片領域。“最初我做的開心農場就是社交類游戲,我們在推廣時,那時Facebook也在全球逐步擴張,我們和它也有過合作。那時我們就感覺,Facebook提供平臺,我們提供內容,但是平臺的話語權更強。”而當后來,他在做手游時,發現在平臺這端,仍然需要借助的是Facebook。他開始意識到了社交平臺的力量,并且,和團隊溝通后,他們碰撞出了同樣打造一款海外社交平臺的想法。
而“海外+社交”,卻是Mico創業團隊的基因所在。張慶來一起創業的小伙伴,多數來自他當年合作過的公司,或者工作過的同事,是和他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他的技術搭檔,就來自騰訊的QQ團隊。一直面向海外市場,加上社交、通訊的經驗,讓他們都認可了這個方向。
一開始的時候,張慶來也感覺自己是不是瘋了。“我覺得,我怎么能想這樣的事情?Facebook是覆蓋全球那么大的一家公司。”張慶來說。
但事情總要嘗試才知道結果。他借助之前的海外經驗,調研、走訪,和同樣耕耘海外的朋友們探討,最終認為,盡管Facebook在海外擁有大批用戶,但是,對于一家社交平臺而言,機會并不是不存在的。“就像微信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所有的社交需求一樣,Facebook也同樣有很多的社交死角。并且,在不同的國家,針對不同的人群,還有很多獨特的需求沒有去滿足。”和以前的嘗試相比,張慶來這次來真的了。而在他心目中,Mico才是自己最正式的一次創業。
不過,張慶來和他的團隊仍然沒有對此太過緊張。從產品開始設計到第一版正式版推出,張慶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而實際上,一開始,他也是抱著一種試驗的心理,將產品發布出去,供用戶提建議,不斷地根據用戶的反饋和評價更新、調整,隨時修改,修改了之后再發布。等產品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后,他發現,就在這幾個月內,產品已經積累起了100多萬的用戶。這讓張慶來覺得,不能辜負這些粉絲,于是,Mico就這樣繼續做了下去。
這給張慶來留下了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快速實現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大于美觀。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不用追求美觀和用戶體驗,但首要的問題,還是你得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到現在,Mico保持著兩周一個版本的更新速度。
新興市場的社交機會
在Facebook擠壓下,仍然有大量的社交需求沒能被滿足。而這種社交需求表現最強烈的區域,是新興市場。“從整體而言,我們在新興市場的表現會更搶眼一些。”張慶來說,“其實仔細觀察這些區域,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語言,它們有非常強烈的自我認同的東西。”而在當地,是非常缺失這類適合當地人需求的社交平臺的。
“它們當地的互聯網資源和開發環境都非常欠缺。”張慶來說,“而且,當地大多人力資源都很缺乏,高等人才和高校學生都很少加入互聯網產品研發中來。”即使是IT業已經比較受到重視的印度,在互聯網的使用習慣上,也和其他國家有著很大的區別。“舉個小例子,以前我們上網就是喜歡聊天、玩游戲、搜索內容,但印度人以前上網基本是為了發郵件。”張慶來說。“即使是印度這樣的國家,它也有很多的自己的需求沒有完善,很多狀態還沒有挖掘出來。”他認為,Facebook的社交平臺,帶著很強的美國公司的文化烙印,它既自信又強勢,它的模式在全球都是相似的。但是Mico,能夠做到因地制宜。
這為Mico快速獲取用戶帶來了契機。在海外,像Mico這樣,能夠通過智能社交推薦系統,進行交友和聊天的平臺,目前還基本沒有競品。
“我們在和歐洲的一些平臺合作的時候,投資人很動搖,因為當時Facebook已經席卷歐洲了。但事實證明,和我們合作的平臺能夠獲得收入,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張慶來說。
但這也同時給Mico的本地化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比起工具類APP來,社交產品本來就在本地化方面加大了難度,而在文化和民俗等色彩更濃厚的這些地區,落地的挑戰就更大了。
張慶來的公司現在大約有80多人,其中有30人是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負責產品在本地的推廣。張慶來一直以來積累的人脈關系,都在海外,這也給產品的海外本地化和推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海外的很多員工,都是他在海外的朋友幫忙招聘的。
“對于目標區域人群的判斷和認知,這是非常重要的。”張慶來說。“正因為進入的門檻比較高,這塊市場才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而隨著國內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海外,“出海”也儼然站上了風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司轉身投向海外市場打拼,產品的類型從最初的游戲、工具類,也逐漸擴展到了內容運營類。資本的關注度,也在隨之上升。2015年底,Mico獲得了A輪融資。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關注這個領域了。”張慶來說,而他對國內融資環境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新基金們。“新基金的投資人,同時也是創業者,他們也很拼,很多時候,他們對新領域了解得比創業者還快。”
在海外這片市場打拼了許久,現在,張慶來最希望的,就是在海外的中國公司們,能夠協同起來,產生合力。“外國人經常講一個例子,比如一個人開了個加油站,其他人就在附近開餐館、洗車店,形成一個生態,這就是一種協同。當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出海的隊伍中之后,我們能不能真正抱團起來?在發現新機會的時候,能不能形成一種幫扶的狀態?”張慶來說。
而對于海外這片廣闊的市場,用戶比較分散,流量紅利還存在,海外競爭環境又較為寬松,張慶來所希冀的這種狀態,也許并不只是個夢想。而對于日益增加的出海互聯網公司來說,或許一個新的對外價值輸出的大環境,正在形成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