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ETC聯網的消息再次牽動高速公路公司和車主的神經。日前,有關部門發出通知,決定組織開展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聯網工作,力爭到2015年年底基本實現全國ETC聯網,主線收費站ETC覆蓋率達到100%,全國ETC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這需要上百億資金。到2020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億輛,全面實現ETC需要投入資金或達千億元,而這些成本基本上是由高速公路公司和車主來承擔。更需擔心的是,目前力推的技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不但遠遠落后于當前的技術形勢,而且不能有效解決路徑識別和干擾問題。
目前我國通行費收取普遍采用的是“入口發卡、一車一擋、出口繳費”的人工方式,每次進入高速公路都要發卡建立臨時電子身份,收費過程中形成重復發卡、收卡工作流程造成效率低下。提高高速公路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已成為極為迫切的問題。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ETC技術被認為是解決高速公路收費站擁堵的利器。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分析,1條ETC收費車道相當于4至6條人工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與人工收費車道相比,單車通過ETC車道的平均延誤將減少58秒。
自1997年開始,我國有關部門就開始進行基于5.8GHzETC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實驗。近幾年,為了保障5.8GHzETC技術在全國的大面積推廣,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然而,推廣了這么多年成效并不顯著。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國已有26個省(區、市)建設開通了該系統,但是開通ETC車道僅5762條,ETC用戶數僅600萬,ETC交易量僅占全國高速公路總交易量的8%至9%。
《關于開展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工作的通知》要求明年底全國ETC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然而,根據交通運輸部預測,我國2015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假設2015年我國有2000萬輛汽車使用ETC,對應的ETC普及率為13.3%,與日本2006年市場普及率20%還相差甚遠。
業內人士稱,ETC聯網工作已推動多年,一直進展不理想是由于5.8GHz設備價格貴、不能有效解決路徑識別和干擾問題。清華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表示,5.8GHz的產品是有源的,有源產品電池需要更新、需要維護,“有源的卡比無源的成本大概要高出5倍。我國5.8GHz產品的制造工藝和技術水平比較落后,不利于國有化,易被國外控制。”
對5.8GHz產品出現的問題,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笑京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美國和歐洲分別在2月和3月宣布以5.8GHz專用短程通信為基礎的互聯車輛系統開始推向應用,并開始產業化,我國也是這套技術,但是有自主產權,現在也在向互聯車輛推進,至于速度慢、不支持多路徑等均為不懂技術的說法。5.8GHz技術是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發。
相關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底,汽車保有量達到2億輛,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6萬公里,預計將建收費站約7500個,需要建設ETC車道3萬條。“基于5.8G技術建立的ETC車道,一個車道成本約50萬元,用戶要花300元左右購買一個標簽,平均150元用于電池更換。到2020年,全面建設ETC需要投資上千億元。”一位接近交通部的相關人士表示。
巨額投資由誰來出呢?《關于開展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工作的通知》指出,對于ETC專用車道建設、聯網收費系統改造、客服體系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及ETC運營管理費用,交通運輸部要求各省(區、市)應將其納入通行費支出范圍或財政預算給予保障。對于交通投資資金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地方來說,如何保證資金到位成最大難題。
一些地方開始出現“綁架”車主消費的現象,比如,沈陽規定繞城高速公路免費,前提是車主安裝ETC設備,否則繳納通行費全程需要36.9元。
5.8GETC是唯一選擇嗎?“5.8GHzETC技術是三十年前國外使用的技術,現在已經遠遠落后于當前的發展形勢,它并不屬于物聯網技術,只是過渡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到物聯網意義上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上來。”上述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RFID可應用于車輛身份認證、電子收費認證、交通流量統計、運輸狀態監控、貨物信息收集等方面。可加強黑車和套牌車的管理、養路費征收稽查和運政管理。從頻率使用上看,5.8GHz只能使用于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很難在它的技術平臺上設定更多的增值服務,不能解決城市道路的管理、尾號、城區擁堵等問題,而RFID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更重要的是,RFID成本低,安裝一個車道成本不超過20萬元,安裝一個標簽成本不超過20元,基于RFID技術建設全國統一的高速公路綜合管理系統,共需建設資金95億元。
長安大學交通運輸管理教授王建偉表示,RFID技術采用BOT等方式,由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投資,在一定區域內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高速公路路徑識別及不停車收費系統,交通部門因采用此技術節省下來的管理費用即可支付該設備的租賃和維護費用。汽車上的電子標簽可由金融部門出資免費發給車主,如此可形成一個RFID技術商業運營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明知技術落后、成本高還被當成標準在全國推廣,那么到底是市場配置資源還是政府配置資源?“如果政府職能不到位,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市場現象,交通主管部門不能保護落后,有關部門應打破部門利益。”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車主購買ETC電子標簽是市場行為,由于ETC技術、產品不止一種,交通主管部門不能自己選定技術,不能替代市場,應該通過公開招標采購,按照市場規則運作,市場越大、用戶越多、成本應該越低,交通主管部門應該幫助各方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