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洲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正處于低谷,這使得中國謀求高科技行業統治性地位的雄心獲得了更多的動力。這將是一次短兵相接,這些行業一直都是美國和歐洲經濟體的力量所在。
“中國制造2025”計劃彰顯了中國的努力。其目標并不僅僅是上升至產業科技領導地位,而是要最終占據統治性地位。中國目標行業的清單對德國和美國產業的經濟支柱尤其構成了直接威脅。該清單包括航天、半導體、汽車和機器人行業等。其中尤其引人關注的是通信科技。它不僅是一個重要產業,而且在未來將愈發成為整個產業經濟的驅動力。通信專家羅格恩·特納稱:“如果沒有美國在4G領域的統治性地位,谷歌和蘋果就不可能在移動生態圈內獲得統治性地位。”5G對于許多基于因特網的產業的重要性同樣如此。
業內人士表示,5G將有助于大量數據的傳輸,用于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并滿足移動視頻和視頻游戲的需求。此外,網絡安全的改善以及電網等重要體系也都需要依賴5G科技。建設這一基礎設施需要全球范圍內數千億美元的投資。攫取大量市場份額的一方將在互聯網領域的競爭中處于強勢地位。對于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而言,美國及其盟友也需要依賴這一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但很明顯,中國也希望新的5G標準將會幫助其把控制各類數據入口的能力擴大到全球舞臺。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滿足于做“技術的接受者”,而是希望在這一輪競賽中成為領導者。為此,中國正在引入一種名為“數字對象架構”的新科技。如果采取了中國模式的5G標準,設備制造商就必須按照中國的條款獲得許可。這將讓中國的企業在設備市場中獲得顯著優勢。
在這場直接競爭中,中國一直在努力取得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這對于說服外國公司使用其標準至關重要。此外,中國還通過“中國制造2025”項目向5G所需的軟硬件領域研發投入巨資。其中包括為新的生產設施和相關設備的研發和建設提供補貼。毫無疑問,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和內存消費國,中國在該領域獲得了可觀的影響力。中國在5G領域的努力尤其對德國和日本的汽車以及半導體公司構成了挑戰。為了維持科技領先地位,歐洲和美國公司必須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