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軟件定義網絡,市場上的雷聲大雨點小。
所謂雷聲大,供應商很積極,博科、思科、貝爾、VMware NSX,我接觸了很多軟件定義存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所謂雨點小,就是看到用戶案例不多。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我看來,原因有兩個。首先是用戶的規模的問題。如果沒有成百上千的網絡設備,管理就不是特別突出的問題。實際上,OpenFlow的提出,就是因為網絡管理、配置繁瑣造成的,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提出了OpenFlow這樣的思路,讓管理和交換分離。如果用戶網絡沒有一定的規模,人就管理的過來,那么用戶進行軟件定義網絡改造的動力就不足。
二來有點類似大數據應用,從重要性來說,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特別緊急。有了這些應
用,可以豐富決策者參考依據,也可以提升網絡管理的靈活性,可以給業務帶來競爭力的提升。但從急迫性來看,也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以大數據應用為例,所謂數據價值的透視,僅憑大數據模式計算的結果,就可以作為企業決策的金科玉律嗎?如果這樣,機器就可以取代人了。實際上,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給人帶來啟發,但決策還要依賴企業家的主管判斷和決策。類似的,軟件定義網絡重要但不緊急。
從趨勢上來說,軟件定義網絡是未來的趨勢。但從實際市場應用看,還處于初期階段。但對于青云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了。
公有云最大優勢是資源共享,但從安全性來說,優勢也是劣勢,特別對于企業用戶來說,隔離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VLAN為例,在網絡的世界中,借助VLAN就可以把財物和OA就行必要的隔離,雖然連接在同一交換機,但沒有辦法直接進行數據訪問和交換。在云計算多租戶的世界中,實際上,用戶需要這樣的隔離。為此,青云推出了軟件定義網絡1.0的服務,都是青云技術領先有優勢,軟件定義網絡其實就是技術優勢之一。
1月6日,青云區域多活網絡架構北京3區(PEK3)上線并同時發布了SDN/NFV 2.0網絡技術,將軟件定義存儲帶入了2.0的階段。所謂2.0重點解決了調度管理資源層性能不足的問題。對此,青云QingCloud CTO 甘泉指出,但用戶虛擬機規模達到上萬臺之后,集中式管理的性能瓶頸就會出現。這也是青云在實際運營中的切膚之痛。
為此,青云推出了SDN/NFV 2.0,其核心就是采用分布式的處理方式,通過并行化的方式解決性能不足的問題。
從實際效果看,也需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企事錄》的評測可以說明問題。測試的結論是隨著虛擬機數量(應用)的增加,網絡性能保持穩定,沒有出現性能的瓶頸和不足。
為什么軟件定義網絡只有青云可以“下雨”,一是業務發展的需求,而是技術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附件:
青云QingCloud SDN/NFV 2.0具有以下獨特優勢:
超大規模部署,適應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不同部署需求
1.私有云用戶大量依賴基礎網絡,要求VM(Virtual Machine,虛擬機)直接綁定公網IP,直達物理網絡。QingCloud SDN/NFV 2.0 支持可以無限水平擴展的基礎網絡,并保持高可用及高性能,VM任意遷移,IP地址保持不變;
2.公有云用戶依賴網絡隔離。QingCloud SDN/NFV 2.0 實現超大規模的私有網絡,單個私有網絡容納最多60,000臺VM。
接近物理硬件的虛擬網絡性能
1.變樹狀架構為網狀架構,VM之間的網絡通訊采用點對點直連,沒有軟交換機和路由器的性能損耗;
2.通訊性能不會隨規模擴大而降低。
更豐富、靈活的網絡功能
1.VPC (Virtual Private Cloud,虛擬私有云)內部的虛擬機可以直接綁定公網IP,不再受到虛擬路由器通過端口轉發形式同外網通訊的限制;從而實現VPC內的VM自由組網;
2.推出 LB Cluster(Load Balancer Cluster,負載均衡集群),可對進入流量進行分流,出流量經由多臺Virtual Gateway(虛擬網關)分擔負載,單IP可承載1TB出流量。對電商類用戶尤其適用;
3.LB 的 Backend 直接連接任何VM;
4.仍然支持GRE/IPSec/DHCP/OpenVPN/PPTP。
無專有設備依賴
1.青云QingCloud公有云平臺和私有云項目兼容通用X86服務器,基于Linux Kernel,使用普通萬兆交換機;
2.自有技術,服務能力不受專有設備局限,保持核心競爭力;
3.私有云方案無任何專有設備要求,保護客戶資產和設備采購自由;
4.交付標準、通用和兼容的功能。盡管底層沒有采用主流方案或開源框架,但交付的功能和組件完全標準、通用和兼容,在可操控性方面類似純物理設備的管理。
在定價方面,北京3區(PEK3)將與北京2區(PEK2)價格保持一致,用戶可以通過工單系統申請開通。此外,隨著北京3區(PEK3)的正式運營,青存QingStor對象存儲服務也正式啟動公測,申請流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