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三(H3C)員工抗議惠普任命毛渝南出任華三董事長一事,成為近幾日來國內IT界最為轟動的大事。多名在華三工作了10年的老員工向記者表示,他們堅決不接受中國惠普董事長毛渝南掌管華三,并要求盡快召開正式的員工代表大會,啟動勞資談判,推動員工持股,維護華三員工合法合理的權益。
據悉,目前參與請愿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4500名,根據華三官網上公開的員工規模5000人,這意味著,華三90%以上的員工都參與到了這次的抗議活動中。昨日,華三已經成立臨時員工代表大會,選派出的臨時員工代表已經將請愿書提交給資方。但正式談判仍未開啟。
華三員工代表大會現場(圖片來源見水印)
毛渝南緣何成為眾矢之的?
毛渝南作為現任中國惠普董事長入駐華三,怎么會如此不受華三人待見?一名華三員工告訴記者,“從毛渝南的履歷來看,他曾經手管理的企業如北電、3COM,最后都難逃被轉賣、被收購的命運。而其本人則從這些收購和交易中獲得大量利益。”
巧合的是,毛渝南此次入駐又站在了華三被國資委收購的風口之上。去年10月,華三51%的股權將被國資委直屬的中國信息產業集團(CEC)收購的消息被多個業內人士證實。
“華三員工大多都對被國資委收購一事非常期待和歡迎。華三本身就是一家中國背景深厚的企業,也希望能藉此實現在資本上的國產化,在中國市場有更好的發展。但就在收購談判的進行期間,惠普卻宣布毛渝南入駐華三,這不得不令人想到,華三會再度成為別人的現金奶牛,被資方搜刮了利益,而與其同呼吸、共命運的員工們卻被排除之外,甚至成為資本運作的犧牲品。”
命運多舛的華三是否能迎來最終的歸屬?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華三的命運多舛,這家成立了12年的公司,經歷過多次易主。2003年華三成立之初,原本是華為和3COM的合資公司,其主要骨干團隊由原華為員工組成。2006年,3COM收購了華為的股份,華三變為3COM的全資子公司。2007年,華為試圖收購3COM,但被美國國會阻撓未果。2008年,毛渝南出任3COM CEO。2009年,在毛渝南的任期內,惠普以27億美元收購華三。
華三多名員工向記者表示,在屢次的股權變更之中,與華三一起創業成長起來,為公司發展付出青春汗水的他們,并沒有享受到任何的發展紅利。在員工股權激勵方面,與國內其他的大型企業如華為、阿里巴巴相比,華三給予的福利更是相去甚遠。但盡管如此,他們依然對華三抱有深厚的感情,并一直為企業的未來而努力。在國內市場,華三在企業網的市場份額一直穩居第一,超越思科和華為,是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北京APEC等的主要網絡保障服務商,也為淘寶“雙11”背后提供了首要網絡保障。有員工還指出,目前惠普全球1/7的利潤,都是由華三貢獻。
“華三能取得這些成績,與團隊的穩定性,以及華三在管理層面一直獨立運營有關。但此次毛渝南的入駐,不僅讓大家報以希望的員工股權激勵蒙上陰影,還會改變華三獨立運營的局面,在當下IT國產化的趨勢下,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毛渝南以往在企業經營方面的成績,也不足以讓華三人信任其的管理能力。”
“雖然說作為資方有權利任命管理者,但是與華三共同成長起來的員工,公司的發展也有權利分享公司的成果,而不是被架空的打工仔。畢竟,公司的發展與員工個人的發展是休戚相關的。”
對于全員持股不利于上市,資本運作有利于華三的說法,接受采訪的員工則反駁道,“華三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市場份額,讓其一直是被收購的香餑餑,華三從來不缺買主,這些所謂的資本運作是否真的有利于華三的發展,還是在傷害華三員工的信心?”
后記
作為一名第三者,記者無法對惠普與華三的矛盾做出評價,也不便于對毛渝南個人做出判斷。不過,這些在華三奮斗了多年,與其一起共成長的員工,對未來何去何從的關切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華三作為一家有濃厚中國背景的企業,這些年來在企業網市場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卻多次陷于股權更迭的煩擾之中。這次的抗議活動來得如此激烈,或許正是華三員工多年積累情緒的一次爆發。我們只能祝福華三,希望在這次事件中能化危機為機遇,迎來一個有利于華三未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