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設立了一個全新的職位,只為迎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將。
“惠普中國區董事長”—這是為了請69歲的毛渝南“出山”,惠普中國設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職位。不僅如此,毛渝南未來的工作也將繞過惠普亞太區,直接向一年之內三次訪華的惠普公司總裁兼CEO惠特曼匯報。
有著40多年電信和信息產業從業經歷的毛渝南,曾在臺灣被譽為“電信教父”。他曾以62歲高齡被延請出山,在3Com公司在納斯達克瀕臨退市危機時使其起死回生、市值飆升4倍。現在,他再次被業績不斷下滑的惠普邀請出山。
過去的幾年內,惠普提出轉型戰略,但轉型未見成效,卻將全球PC銷量第一的寶座拱手讓與聯想。
毛渝南的空降被視作惠普中國進一步加大在通信、物聯網、軟件與服務等企業級業務領域的力度的標志。但在戴爾私有化自顧不暇、中國“去IOE化”背景下,外界評價,毛渝南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形象工程”,他真的能給惠普中國帶來好運嗎?
世家出身的電信教父
一位曾與毛渝南接觸的資深媒體人評價,“身材高大的毛渝南,身上有著世家公子的睿智、幽默、內斂,也有著中國傳統文人的儒雅和低調。”
毛渝南身上最顯著的標簽,是前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之子。不過,他從未參與軍政事務,卻在商界展現出其過人的天賦。
1972年,毛渝南加入美國國際電報電話公司(ITT),從一個初進IT行業、負責拎包的亞太地區副總裁助理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提包包,是一個成長過程,看起來(位階)很小,實際上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毛渝南此前曾對媒體回憶說,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短短兩年間,他跟著副總裁跑遍亞洲市場,寫過無數投資報告,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兩年過后,剛滿30歲的毛渝南,和團隊一起來到臺灣,代表ITT和臺灣電信總局談判,用500萬美元成立了臺灣科技界第一家中外合資公司:臺灣國際標準電子(Taisel)。從買地、建廠到跟比利時關系企業交涉談判技術轉移,毛渝南都是親手操辦。
八十年代,毛渝南率先進入大陸電信市場,一路“吃掉”摩托羅拉、北電網絡、愛立信的市場份額。有媒體稱,7年間,光靠銷售交換機到大陸的營收就超過10億美元;此外,他還促成上海貝爾公司建立,
此后的1995年至1997年期間,毛渝南擔任阿爾卡特公司大中華區總裁一職。1997年,毛渝南正式出任北電網絡大中國區總裁,并靠帶領北電中國累計獲得20億美元的訂單揚名業內。
由于從小浸淫在儒家教育中,毛渝南在管理上特別強調“以身作則”。在北電時,即使SARS最為肆虐的幾個月,他仍堅持到公司上班,而且是最早到辦公室,最遲離開。
他經常向下屬傳達一種管理理念:“我們不應該把組織架構看作是一個匯報體系,它真正是一個支撐體系,我是你的老板,不是因為我官比你大,你要向我匯報,而是因為我應該支持你,當我不能夠支持你時,我就不能做你的老板。”
2002年,看中了毛渝南在電信圈人脈與技術實力的郭臺銘,多次力邀毛渝南接掌鴻海在無線通訊領域的總兵符。當時的毛渝南由于忙于協助北電開拓業務,并未正式任職,但最后卻促成了國碁與鴻海的合并。
2006年,本打算退休的毛渝南從北電卸任,卻又因一宗失敗的并購案而扮演了“救火”的角色,接受了3Com邀請擔任董事會成員。
當時3Com被一家私募基金貝恩(Bain Capital)用22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雙方談妥在2008年4月28日股權轉讓,但由于3Com在中國與華為成立合資公司華三(H3C),美國國會基于國家安全理由,否決了該并購案。
很快,毛渝南就被董事會推派為新任的CEO,接起這個“燙手山芋”。他一方面是去華爾街說故事,挽回投資人信心;另一方面則是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把全球研發人員裁掉大半,剩下的集中到中國,將中國變成研發與供應鏈總部
直到2010年,在毛渝南促成下,惠普公司完成了對3Com公司的并購。進入惠普后,毛渝南為惠普的整體業務提供戰略咨詢。除此之外,毛渝南目前還擔任Energy Recovery Inc.公司、裕隆日產汽車公司以及臺灣中華汽車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臨危受命能否再創奇跡?
本在北電之后,就可功成身退的毛渝南,仍以69歲高齡親赴一線,就任惠普中國董事長,這或將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役。
此前曾有媒體消息稱,惠普內部員工對于毛渝南的到來多持看好態度,他們寄渝南把過去40年尤其3Com期間的一些戰術引入惠普,即通過將中國區建設成研發與供應鏈中心,幫助惠特曼梳理惠普公司在成本方面的問題。
去年6月,惠特曼找來聯想集團港臺韓地區原總裁儀曉輝擔任惠普PPS中國區總裁,希望通過改善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緩解惠普在全球個人系統銷售上的壓力。
而現在專為毛渝南設立的中國區董事長一職,說明了惠普全球要加大對中國的投入與管理;此外,這也將一統此前惠普中國各業務部門獨立割據的局面。還有分析認為,毛渝南30多年的電信業經歷或直接推動惠普中國企業級業務,尤其與電信關聯的基礎設施,如智慧城市、物聯網等。
惠普總裁兼CEO惠特曼也稱,期待毛渝南在共同的戰略愿景下進一步凝聚并激發中國惠普的團隊能量。
然而,毛渝南面對的惠普似乎已經病入膏肓。
眼下,惠普的日子并不算好過。惠普近日發布了201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惠普第三季度凈營收為2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97億美元下滑8%;凈利潤為13.90億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88.57億美元,同比扭虧。
按照業務部門劃分,第三季度惠普個人系統集團營收達到77.04億美元,同比下滑11%;企業集團營收67.86億美元,同比下滑9%;企業服務部門營收58.43億美元,同比下滑9%;軟件部門營收9.82億美元,同比僅增1%;金融服務部門第三財季營收8.79億美元,同比下滑了6%。今年8月,惠特曼曾對外表示,企業支出環境疲軟,歐洲和中國地區面臨的銷售壓力均在增長。惠普的企業和個人電腦部門面臨困境。她預計,惠普2014年度營收不太可能出現增長。
惠普的困境來自其并不清晰的戰略。
面對前景不佳的PC市場,惠普一度決定剝離PC業務,轉型成為一家云計算、解決方案及軟件的供應商。然而,剝離PC業務的方案卻因開支過高而胎死腹中。自那以后,惠普的戰略便搖擺不定。
雖然仍在為惠普貢獻最主要的營收,但其PC業務卻在不受重視的情況下被堅持以PC為業務重點的聯想超越。聯想今年二季度市場占有率達到16.7%,比排名第二的惠普高出近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向軟件轉型的過程中,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的失誤讓惠普損失高達88億美元,也放緩了惠普通過收購擴張的步伐。惠特曼日前發表的評論中稱惠普不會花太多資金在收購上,避免重復“交易達成,效果卻不太好”的歷史。
惠普在中國市場的挑戰同樣不小。
此前,中國惠普依照全球的架構模式,在中國分為四個相互平行的部門:企業集團、企業服務集團、惠普軟件集團、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四個部門各自向總部匯報,并無一個統一的戰略制定者。
毛渝南上任后,也許將負責決斷惠普中國市場的戰略方向。而毛渝南的匯報對象繞開了亞太直接面向惠特曼,也透露出積極的信號:惠普中國將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更靈活的政策和更大的自主權。
然而,惠普目前的復雜環境是否允許毛渝南像在3Com所做過的那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在不斷劇變的今日IT世界中,一直主要在電信業打拼的毛渝南又能否為惠普指出一條清晰的道路?這一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