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0天就要進入互聯網大佬搶紅包大戰的高潮了,但過去一周微信“封殺”支付寶紅包和網易云音樂一事,讓這個行業年前的氣氛充滿火藥味。盡管騰訊強調屏蔽支付寶紅包和屏蔽網易云音樂不是同一回事,但由于是同一時間內發生的,人們會習慣性地把這一系列封殺看成是假開放真封閉的開始。
對于騰訊而言,其底線是社交,阿里的底線則是支付。縱然阿里指責微信沒有對支付寶開放,但淘寶不也一樣沒有對微信支付開放么!一個企業選擇將自己的軟件接口向誰開放,是一件不應受到責難的事情。即使降低了平臺的價值,也是一種自主的選擇,自然由市場來調節。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數聊天軟件都是不開放的,他們用著自己的通訊協議、自己的服務,用戶和用戶關系鏈也不與第三方分享,比如whatsapp、iMessage等。
但這樣真的好嗎?
眾所周知,互聯網精神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即使是蘋果這樣的公司,也在逐步加大開放力度。在很長一段時期里,蘋果公司不允許競爭對手的軟件入駐應用商店。但近年來,諸如谷歌的Gmail郵箱、Chrome瀏覽器、谷歌云同步服務Drive都先后入駐蘋果應用商店。從IOS8開始,蘋果還開始接受第三方輸入法和瀏覽器。
事實上,回想幾年前騰訊和360讓用戶“二選一”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如果日后動輒就用安全和影響用戶體驗為理由,打擊競爭對手,那提倡以“用戶體驗”為優先的騰訊,不就恰恰打了自己的嘴巴?
互聯網評論家洪波認為,開放并不等于不設防。他認為,微信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并沒有先給出一個規則再讓第三方進來,它是先讓第三方進入,再通過案例來形成規則。
姑且從好的一面想,今日的封殺都將成為明日規則的判例。微信依然是那個自由的微信,只是日后哪些事情不能做將更加清晰,大家都將在一個有規矩的生態中展開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