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CIO工作了不少年限,一般4-5年就慢慢開始了職業化的過程。從帶項目開始,發展到帶人、帶團隊。這個時期,公司越做越大,系統越來越多,業務越來越復雜。那此時,CIO需要注意這幾個關鍵問題。筆者整理了一些經驗,整理來自中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補聲東。
如何與業務部門對等溝通?
業務部門非常強勢,而CIO這個職位又比較弱勢,這種情況會造成信息化工作就很難推進。在公司的管理層的層面聲音就比較弱。
補聲東在曾在萬達、中弘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公司首先是制定戰略,然后就會調整組織架構和權責。不管怎么調整,公司必然要形成自己的制度。而制度如何能更好的落實,還是要靠信息化做的事情。所以,信息化的工作更多的要對接在制度上,信息化職位的工作者應該比技術部門、業務部門更精通制度,更多的了解跨部門的溝通、流程、工作協同。如果在這兩方面做好的話,業務部門就不會認為信息化工作者不懂業務,不懂制度。再一方面,CIO解決了業務部門跟其他部門的協同問題,因此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形成了平等互動。
業務部門提需求時怎么辦?
如果業務部門單純的提出我要解決什么問題,由于業務部門不懂IT,那么他們提出的需求并不是他們真正要的,那這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說,跟業務部門的管理層要溝通清楚,他到底是想解決什么問題。只有你了解最根本的需求問題,才能知道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愿景是否真實。是不是他們真正所要表達的。這時候CIO需要跟提出需求的部門講,提出需求一定不要寬泛,要聚焦,要實現幾個目標。而這時,CIO則要引導提出需求的部門往明確的、可實現的、可衡量的這三個目標方向走。這樣做出軟件的時候,CIO實現了這幾個目標。即使項目失敗,那么至少在做的過程中,大家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是保護自己和真正幫助業務部門搞清楚他們的真正需求。
CIO如何找到出路?
CIO們做的更多的是什么呢?1、高管的考核,從戰略落地層面給董事長更多的支持。2、在制度層面。在制度層面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或者是通過運作,在運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優化,真正找到自主之路實現全面的信息化,形成一些標準。每個企業其實人員的流動都比較大,避免因人員的流動造成公司管理的變化,對標準化的影響。從這幾個角度考慮,CIO要找到一個出路,找到一個價值點在哪。如果CIO一味的去進行一些技術工作的話,也很難在公司的高層站住一定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從管理角度入手找到屬于CIO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