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信息服務社的數據,截至 2015 年末,全球已安裝了超過 2.45 億個視頻監控攝像頭,我國已安裝的監控攝像頭也已超過 3000 萬個,同時全球和國內監控攝像頭銷售市場仍在逐年擴張,每年僅我國就產生數萬PB的數據量。與數據量同步增長的是巨大的市場規模,國內安防市場在近十年來快速發展,市場總產值從2012年的3280億,增長到了2017年的6000億,研究機構預計到2022年會達到萬億規模。
海量數據決定了智能化的發展速度,市場規模決定了商業化的潛力。人工智能+安防成為各大公司追逐的“香餑餑”則是必然。本文將從市場格局、技術方案、AI芯片三個方面,由大到小分析AI安防芯片的行業面貌及其發展現狀與前景。
市場格局
近年來,安防行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態勢,行業中企業集中度大幅提高,行業競爭加劇,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趨勢愈發明顯。隨著安防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再加上產業鏈延伸、橫向跨界、行業深耕方面的優勢,強者越強、贏者通吃的趨勢已經顯現。
國內安防行業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傳統產品毛利率有所下滑,具有技術壁壘的安防龍頭公司占據優勢。行業長尾效應明顯,洗牌加劇,龍頭企業依托技術、資源和規模優勢仍能保持高速增長,而位于長尾尾端的眾多中小企業已逐漸處于盈虧平衡狀態,生存艱難。
安防行業發展多年,企業在規模上明顯形成了梯度,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等公司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并且都在積極擁抱AI技術。國內安防領域整體的集中程度也逐年攀升,形成了“兩超多強”的格局,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領跑市場,東方網力、佳都、蘇州科達、天地偉業、漢王等第二梯隊企業奮起直追。AI技術火爆之后,近幾年又出現了眾多基于人工智能的軟硬件提供商,例如依圖、商湯、曠視、云從、比特大陸等。當有了新技術的支持,尤其在AI應用正式落地安防之后,投資或收購AI技術公司成為傳統安防企業最有效創新升級的方式。
技術方案
多年的發展,使得安防行業不僅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市場格局和產業鏈。在市場格局方面,視頻監控占據了近50% 的市場份額,這其中又分為前端(攝像頭)和后端(主控/云端)兩部分。
前端產品的核心功能是為后端提供高質量、初步結構化的圖像數據,其主要作用有兩點:提升部分智能分析應用的實時性,節省帶寬和后端計算資源。
典型的前端智能攝像頭內置深度學習算法,一方面可以在前端完成人臉定位檢測和質量判斷,有效解決漏抓誤報問題,同時擁有較好的圖像效果,即使周圍環境光線不佳,人員戴帽子或一定角度下低頭、側臉,仍然可以做到準確檢測,并自動截取視頻中的人臉輸出給后端;另一方面可以輸出編碼后的網絡視頻,還支持輸出非壓縮、無損無延時的視頻流圖像,這樣可以為大型用戶節省服務器成本和帶寬,在同等服務器數量和計算能力的情況下能夠接入更多路攝像頭。
后端產品的核心功能是利用計算能力對視頻數據進行結構化分析,一般包括智能 NVR、高密度 GPU服務器。前者是基于深度學習算法推出的智能存儲和分析產品,兼顧傳統 NVR 優勢的同時增加了視頻結構化分析功能;后者集成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算法,每秒可實現數百張人臉圖片的分析、建模,可支持數十萬人臉黑名單布控,人臉 1V1 比對、以臉搜臉等多項實用功能,滿足各行業的人臉智能分析需求。
從前后端智能化模塊來看,目前的解決方案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智能前置,一種是后置智能,這一直是行業備受爭議的兩個方向。由于前端設備內的空間有限,再加上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智能前置會受硬件計算資源限制,只能運行相對簡單的、對實時性要求很高的算法,但算法升級、運維較難;后端智能分析通常可以根據需求配置足夠強大的硬件資源,能夠運行更復雜的、允許有一定延時的算法。另外,在后端算法升級、運維都會比較方便。需要說明的是,前后端產品不是對立與競爭的關系,根據實際應用的不同將長期同時存在。
AI芯片的發展前景
無論是前端產品還是后端產品,其底層能力都是芯片賦予的。對于智能前端產品目前有兩種芯片解決方案。
一種是較為通用的視覺處理器(半定制芯片),如 movidius 、英偉達的 Jetson 系列芯片、NVIDIA 的Jetson TX 芯片,這些主要針對終端市場。海康、大華、宇視、蘇州科達、格靈深瞳、商湯科技等大部分公司的前端智能產品在 2016 年正式推出。另一種是將較為通用的智能識別類算法直接固化為 IP ,嵌入到視頻監控 SOC 芯片中(全定制芯片),優點是量產后功耗、價格等都極具優勢,但功能拓展性有限。
在后端芯片方面,英偉達的GPU被采用最多,其應用場景通用,但是昂貴,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安防監控領域GPU依然是最主流的深度學習方案,但GPU在成本、效率、功耗三方面仍在不足:
成本方面,嵌入式端GPU為數百美金,后端高性能GPU高達數千美金。在嵌入式端,市場上已量產的IPC Soc 芯片價格已經降到幾美金,可以說是很好的替代品,但后端需要做大規模數據處理時還是離不開GPU。高昂的芯片成本,推高了前后端設備的價格,阻礙了大范圍應用。
效率方面,GPU擅長深度學習算法訓練,但卻拙于推理。在推理階段,一次只能處理一張輸入圖像,并行優勢不能完全發揮。
功耗方面,GPU在深度學習計算上,比CPU節省10倍能耗,但作為通用型芯片,在處理大量視頻數據時功耗依然不容小覷,用電及散熱成本也是一個大問題。
相比GPU,專用定制的、高性價比的ASIC 芯片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目前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寄予希望。經過專門設計優化的ASIC 芯片,有著更高性價比、更容易大規模部署的優勢。相比 GPU 的通用性,ASIC 芯片是一種為實現特定要求設計的集成電路,這意味著該芯片無法擴展,但除此之外,無論功耗、可靠性還是體積、成本均遠低于GPU。鑒于 ASIC 芯片的諸多特質,業界普遍認為將會成為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越來越多的算法企業也在基于ASIC 優化算法,而安防也成了主要的應用場景。
例如比特大陸人工智能芯片BM 1680 就是一款面向深度學習應用的 ASIC 芯片,其加速核采用改造型脈動陣列架構技術,具備4096個并行執行單元,適用于CNN/RNN/DNN 等神經網絡的預測和訓練。BM 1680 從2015年底開始設計,歷時一年多成功流片,在2017年6月拿到了樣品,并在當年內實現量產。
基于BM 1680,比特大陸還推出了算豐 SC1 和 SC1+兩種深度學習加速卡,前者擁有一顆高性能BM 1680 芯片,后者則采用雙BM 1680級聯架構,兩顆芯片通過高速SerDes聯接。此外,針對視頻和圖像分析,比特大陸基于BM 1680芯片和加速卡SC1+,研發了智能視頻分析服務器算豐SS1。SS1 預裝 Ubuntu 16.04操作系統,預裝包括固件、驅動、BMDNN計算庫、Runtime庫等軟件環境,以及目標檢測和目標識別的樣例模型和測試程序,適用于人臉檢測、人體檢測、人臉識別、機非人檢測分類等安防場景。
目前,比特大陸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 BM 1682 于 2018年3月份推出,可脫離 X86 CPU 單獨存在,支持客戶二次開發,擁有單芯片八路H264/H265解碼能力,支持視頻圖像后處理硬件加速,相比第一代擁有更低功耗、更高密度的特點,實際性能提升5倍以上。此外支持以太網,PCIE的多芯片互聯,易于橫向擴展,支持大規模數據中心。
受限于已經部署了大量的非智能前端設備,以及前端有限的計算和儲存能力,后端設備在空間、能耗、環境等方面限制較少,也更有利于大規模數據的深度處理,因此后端設備在當前更適合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在不改造前端設備的前提下進行智能化升級。
結語
未來,AI 勢必將改變安防,賦予安防系統更加智能化,自動化處理視頻、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和結構化數據,提升信息搜索的精準程度,極大提高警務效率,讓整個社會更安全、更有秩序,而要實現這樣的轉變這有賴于行業上下游的通力配合。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耗資巨大、耗時很長的行業中,尋找具有創新性、性價比高、可大規模部署的方案,是最務實也最接近成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