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從英特爾、博通、AMD等巨頭當前的財務經營情況來看,關鍵經營指標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比如,英特爾Q2營收為169.6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50.06億美元,同比增長78%,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比如,博通Q2凈營收50.14億美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為37.33億美元,同比增長745%。
從財務指標上看,美國這些半導體巨頭依然牢牢地掌握了大部分的市場,而基于這種近乎壟斷的地位,它們具備非常強大的賺錢能力,那為什么資本市場如此看衰呢?
高盛認為英特爾的問題在于“反復推遲采用下一代芯片制造技術,說明它的芯片制造技術問題是個大問題”,高盛所指的下一代芯片制造技術是指“10納米芯片制造技術”,在這項技術的應用上,從當前可獲取的消息面來看,臺積電和三星似乎走在更前面。
如果是技術問題,資本市場應該不會對半導體行業集體看衰,技術層面的問題不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基本面,因為英特爾丟掉的份額會被AMD等同行業其他企業接手,但現在的情況是,美國整體半導體行業都得不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摩根士丹利將這個行業評級從“持平”下調至“謹慎”,這可是大摩能給出的最低級別評級,意味著該板塊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里的表現都不會太樂觀。
對此,大摩給出的解釋是,“隨著周期性風險的累積,美國半導體行業目前的風險回報比率處在三年來最低點”。從解釋上來看,大摩認為是一種周期性的風險,畢竟近兩年來半導體行業成為了市場的寵兒,股價都有了較大幅的升漲,比如英特爾年內最多漲了83%,接下來將迎來風險的釋放期。
真相就是如此簡單嗎?我們從美國另一家半導體巨頭微芯科技的財務分析報告中看到了一些端倪——微芯科技在此財務分析報告中表示“擔心美國對進口產品的消費者征收關稅所帶來的影響,所有有關關稅的討論都讓我們的客戶感到緊張”。這切實表明中美貿易緊張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影響。
而這只是近期的,而關鍵的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禁售事件喚醒了中國相關產業的危機意識,半導體產業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面上,國內半導體行業迎來了發展良機,雖然基礎差、起步晚,但過去無數的歷史案例證明,中國沒有干不成真正想干的事情。而市場總是此消彼長的,東方紅了,西方自然會暗淡。
所以,我們相信,美國半導體行業在今天遭遇的寒冬,不是技術的因素,也不是周期性的輪轉,而是源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覺醒,甚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