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積電昨日歡慶三十周年,請來業界大老進行座談,臺積電、高通、博通、NVIDIA等業界大老齊聚,暢談半導體未來十年。
Qualcomm CEO Steve Mollenkopf認為,未來萬物都會聯網,不用替半導體前景擔心。ADICEO Vincent Roche則提到,類比不會終結,而未來生態系統將會更重要。ARMCEO Simon Segars認為,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安全和隱私會更重要。Nvidia CEO Jensen Huang點出,AI、深度學習未來潛力無限。Broadcom CEO Hock Tan提到,產業掏金潮結束,未來產業垂直整合趨勢恐更顯著。AMSL CEO Peter Wennick點出,半導體制程繼續微縮,EUV是最大利器。
半導體未來前景廣闊,安全和隱私成攻堅方向
Steve Mollenkopf提到,高通有32年的歷史,高通的過往歷史也和臺積電重疊,怎樣讓人溝通,有語音、電腦、手機進行連結,因為這些事情發生,也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利益。大家口袋裡都有手機,現在手機有相機、GPS,整個網絡生態體系不同,這讓未來三十年看到更多機會,主要是因為,未來萬物都會和云端聯結。
Steve Mollenkopf也提到,大家都談物聯網后續會有什么發展,自己認為這是系統問題,要如何創造技術,持續應用這些科技,就會有商業模式產生,和臺積電一樣,大家不需要去擔心半導體層面的問題,不用擔心連到云端的問題,而讓延遲時間減少、計算能力增強,將是最有價值的部份,透過臺積電提供的平臺,可以建立和中央系統類似的網絡,讓網絡可以更有智能、低耗電,發揮更大功能,將是系統必須要克服的問題,也是半導體未來十年最大挑戰之一。
Vincent Roche表示,ADI是一家類比公司,自90年代開始和臺積電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將實體和數字結合在一起是ADI的工作,ADI也歷經多次轉型,雖然80年代因為傳出類比終結的言論,讓數字投資人感到困惑,但類比領域是聯結未來非常重要的橋梁,類比永遠不會比取代。一開始ADI沒有無晶圓廠需要找人合作,需要把半導體和制程發展結合在一起,一開始ADI就和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合作,雙方的合作,一直延伸到20納米的制程,尤其是高速訊號的處理。
Vincent Roche提到,ADI總共創造3500~4000億的營收,在摩爾定律的過程中會持續面臨挑戰,但可透過持續技術發展、導入新技術制程,比如做到異質整合,運用不同封裝技術,如3D封裝、蝕刻等技術達成目標,對科技的需求一直都在,除了科技創新,也需要思考、應用、解決問題和專精。最后,他強調,臺積電提到生態系統,自己則認為,生態系統在半導體產業的確越來越重要,需要更多正式和非正式關系。
ARM CEO Simon Segars認為,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安全和隱私會更重要。
Simon Segars則點出,半導體制程有更新的發展,未來三十年的驅動力,會在數據,而小設備上面會有很小的電晶體、小的感測器,可以在網絡、在云端處理,而且可以創造全球巨大的分散網絡。Simon Segars強調,大數據剛起步,未來機會無限。“大數據會催生更多的產業和、全新的商業模式,去想如何運用此數據,未來會有更多晶體布建在更多地方。”
但Simon Segars也坦言,在未來云端、數據化時代,可能的障礙是安全和隱私。他提到,我們進入新時代,要從根本面來想,信息的安全,科技是要人過得更好,思考如何在數字世界中,去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去發揮科技、AI的優勢,讓科技以人性為出發點,要想科技如何改善生活,未來大家有更多合作,也讓科技更安全。
生態系統越來越重要,未來會做垂持整合
Jensen Huang點出,電腦產業多年來歷經多次改變,在每個計算年代都有力量在推動改變,這股力量會出現在計算兩端,包括計算成果,以及軟件的發展成果。但在電腦產業,第一次看到基是軟件和計算一起主導產業未來的改變,就是,一個新計算形式的發現,以及深度學習。
Jensen Huang補充,深度學習從表面上不容易理解,這是一種神經網絡系統,包含非常多的層面、非常多次方的程序,能夠以各種形式和條件,去找到問題根源或是做未來的預測,深度學習可以自動去撰寫軟件,可以說是軟件自己去開發軟件,這樣的發展需要非常大量的數據資料去做為學習的基準。
Jensen Huang提到,CPU效能之前失效,大家稱做摩爾定律,就是CPU每五年會是五倍增長,如果失去此趨勢,在未來十年,不足的會是一百倍的效能,但好在,我們有加速計算,建立一個計算架構,讓應用加入處理器,和CPU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CPU是中央處理器,屬于線性計算,我們則是采取平行方程式。
Jensen Huang舉例,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是讓車子去認知周圍環境,然后決定采取何種移動、如何駕駛,這些都是人工智能,解決的方式,就是透過深度學習以及GPU的加速計算,至于現在問題是,如何讓深度學習能夠轉換為自動的能力,達到學習的目標,我們要進入人工智能,讓電腦和軟件可以自己學習,未來看到的成果是無可限量的。
而博通的CEO Hock Tan分享了自己看到的一些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過去四十年半導體這個產業,每年有超過三成的增長率,但現在一年不到5%,和GDP增長率幾乎一致,因此這個產業當初的超額報酬,或是稱之為產業淘金潮已經結束,此外半導體產業的結構性演進也很有趣,80年代小型新創公司、90年代上市風潮,以及小型并購,到了2000年大家狂熱做公司分割、從OEM分割出來,或是做并購,藉此掩蓋產業增長率不足的問題,但他也強調,雖然半導體產業的淘金潮結束了,不代表賺不到錢。
Hock Tan提到,90年代有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興起,讓半導體產業大幅且快速,更有晶圓代工廠的興起、產品和制程做區分,半導體又繼續發展,到了2000年有數據中心,也持續推動半導體增長,最近五年看到半導體增長率開始下降,看到一些水平性整合,看到的雖是停滯但是趨于穩定,社群媒體自云端開始有更多發展,看到處理量有更多需求,而所有IT支出一半是在云端。
Hock Tan強調,未來半導體的生態系統會越來越重要,未來會做垂持整合,有云端的企業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透過并購,然后進入產業體系內,有人才來做系統架構、有自己的OS,需要更多代工廠商,運用到更多晶片的設計工程師 發展更多IP,尤其自己認為晶圓廠要做垂持整合,才會看到未來。
Peter Wennick則是強調,半導體制程繼續微縮,EUV是最大利器。張忠謀則介紹,ASML和臺積電一樣,創立初期飛利浦都是主要投資人,而今,ASML更是臺積電浸潤式機臺唯一且主要的供應商。
Peter Wennick提到,隨著晶體不斷制程推進,ASML的設備,也從早期的i line,到EUV,甚至未來的High NA。20年前把第一臺出貨給臺積電,至今超過九成設備都仍在運作中,而這些第一代設備的相關零件也都捐給其他機器使用。他提到,EUV在未來的十年,可以去降低成本、發揮規模經濟,是進入下一個技術世代最重要的工具。至于設備商和晶圓代工廠間,信賴、發揮工程師的專業能力,可靠的合作伙伴關系與密切溝通,以及透明度,雙方是否能開誠布公,并管理自我的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