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政府更是馬上動起來,上自財政部、國家級創投的國開金融,下至地方政府如北京市等,無不為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做準備,中國業內更將它稱為“大基金”,而這筆錢正是要用來拉動中國半導體業。
不少創投業者表示,中國政府拉抬自家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明確,有了“大基金”的運作,自然吸引不少創投紛至沓來,爭取為“大基金”代操的機會,就連臺灣創投都躍躍欲試,有意替中國孵育新的半導體公司。
你可能會質疑,半導體是技術密集的產業,不是砸錢就能見效,這一點,中國政府比誰都清楚。過去,中國在LED(發光二極體)、面板及太陽能等產業的獎勵動作,就是以補貼設備采購、研發投資及租稅抵減等方式來進行,“統統有獎”的補貼模式,造成產能過剩與殺價競爭,最后反過頭來被歐、美政府課征反補貼、反傾銷等高額稅率的處罰,導致負面效果。
這次中國推出“大基金”的作法 ,就是先拉龍頭企業,采強強合并或引進一流外資,所以,去年由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發動作為母公司,先是以十七.八億美元收購展訊,再拿九.七億美元買下銳迪科,最近還引進英特爾來幫忙提升技術,就是為了集中火力來養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
一名觀察IC設計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今年扶植半導體的策略,就是要改變過去中國半導體質量不對等的狀況。”因為目前中國IC設計公司數就多達四、五百家,“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卻不超過三家。”
因此,“大基金”一出線,市場就開始點名,將由清華紫光扛IC設計龍頭重任,單挑聯發科,后面還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與大唐集團接棒;另外,身為中國最大晶圓廠的中芯國際則瞄準臺積電而來;就連封測,也有排名全球第六大的江蘇長電,企圖小吃大,購并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
進一步細看這些被點名扛重責的公司,背后都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像是清華紫光成立于一九九三年,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持股二五%的啟迪控股、持股六.六二%的清華控股與持股三.九九%的紫光集團,而這三大股東背后都有清華大學的影子,可說是銜政令經營的公司。
因此,中國政府發動一連串整并動作,選定由清華紫光做母公司,吃下展訊與銳迪科,要將清華紫光打造成中國最大IC設計公司的意圖,不言可喻。
除了清華紫光以外,像是近來動作不少的CEC,旗下有兩大晶圓代工廠華虹、上海貝嶺,還有中國排名第四的IC設計公司華大,稱得上是一方之霸;中芯國際背后母公司的大唐集團,旗下也有中國排名第七的IC設計廠聯芯,與大唐微電子,也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
連高通都“妥協” 國際大廠與中國結盟 臺廠處境艱難
臺灣半導體CEO感到焦慮,因為中國政府為了拉拔自家半導體廠,不惜對高通祭出反壟斷調查的手段,逼得高通不得不低頭,在調查進入尾聲之際,決定在中芯國際的二十八奈米制程投片,給了中芯實戰機會。這在業界人士看來,“高通要委由晶圓廠代工,有太多選擇,臺積電、聯電、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等,偏偏選了中芯國際,與中國政府妥協的意圖明顯。”
聰明如英特爾,早就察覺到中國政府的風向,先是在五月宣布入股中國IC設計公司瑞芯微〈Rockchip〉,現在又決定入股清華紫光,“由于英特爾在智能型手機市場一直遠遠落后,會找上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自然也不意外。”不愿具名的市調機構分析師說,英特爾此舉不僅能拉攏中國政府,未來瑞芯微與清華紫光若用英特爾的技術架構,也將有利于增加英特爾的市占率。一位國內IC設計公司總經理指出,有了清華紫光與瑞芯微來拓展英特爾的x86架構,搭配英特爾全球最強的晶圓制造能力,勢必讓中國IC設計廠的芯片價格更具競爭力。
不只如此,去年十二月,荷蘭半導體廠恩智浦也決定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車用電子產品;八月,江蘇長電更證實,他們已就購并細節與新加坡封測廠星科金朋進一步討論。
國際大廠一個接一個與中國半導體廠結盟,這才是真正讓臺灣業者焦慮的理由。在前幾年頻跑兩岸半導體公司的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就說:“展訊去年十二月從美股下市時,當時的市值是十七億美元,加計收購銳迪科的九億美元,總共二十六億美元。如今,英特爾用十五億美元,卻只取得清華紫光二%股權,等于不到一年,市值就增加了三倍。”有了英特爾這個盟友與資金,不只資金有了奧援,研發技術實力的增強,才更是關鍵。
中國的目標不限臺廠,而是放眼國際
當兩岸競爭已進入肉搏戰,臺廠自然不能忽視這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只是,長期在兩岸往來的一家IC設計公司總經理就指出:“中國政府背后的目標,絕對不會只限于超越臺廠,重點還是要養出能夠與英特爾、高通平起平坐的國際級公司。”
就拿展訊來說,過去五年展訊成長的速度飛快,去年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四八%,遠比聯發科的三六%還驚人,“背后最大的關鍵,當然是展訊董事長李力游。”陳慧明說。
這幾年,由于駐點香港的緣故,陳慧明有很多機會與中國IC設計廠接觸,面對這股中國半導體大軍壓境的危機,他最有感。
其實早在08年前,李力游是博通的資深業務拓展總監,所以對手機芯片領域相當熟悉,因此,當李力游回到展訊工作后,升遷速度比任何人都快,09年他就當上了展訊執行長,隔年更成了展訊董事長。
陳慧明說,展訊其實比聯發科更早進入功能型手機市場,產品卻比不上聯發科,李力游發現,問題出在展訊產品的穩定度。因此九年他一上任,就把重點放在展訊芯片穩定度的改善,那一年,展訊手機芯片在市場崛起,逼得聯發科也跟著打了一場艱辛的價格戰,一場戰役打下來,聯發科并沒有獲得勝利,甚至導致掌管手機芯片部門大將徐至強黯然離職。
在陳慧明的觀察中,李力游的親力親為令人印象深刻,“他這個人很厲害,就算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他還是會親自上陣跑業務。”陳慧明說,李力游過去累積了行銷和業務的經驗,親上第一線跑客戶對展訊來說絕對是一大加分,因為李力游知道客戶的問題在哪里,立刻訂定改進目標,大大提升展訊的效率。
李力游不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里的特例,像是展訊創辦人、現為華創背后操盤人的陳大同,還有威盛旗下的手機芯片廠威睿電通執行長張可,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海歸派”,甚至李力游、張可與徐至強還曾同為美商Rockwell半導體的同事。
如今,中國政府大力催生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也要將中國半導體產業拉拔起來,國際大廠接連被招降,寧可用低頭合作代替正面競爭,臺灣業者如果再不增加自身競爭力、臺灣政府若再漠視不管,臺灣面板、太陽能產業淪為慘業的殷鑒不遠,臺灣半導體產業得謹慎面對這空前的危機!
擴大布局 中國步步進逼
由于中國每年進口芯片金額多達2000億美元,遠比石油進口額還高,讓中國政府忍不住下重手,整并、投資動作頻頻,就為拉拔自家半導體產業。
2013/07 紫光以17.8億美元購并展訊,12月自美股下市。
2013/12 北京市政府投入300億元人民幣,成立“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恩智浦半導體與大唐電信合資成立大唐恩智浦公司,搶攻車用電子市場。
2014/02 中國政府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2014/05 英特爾宣布與瑞芯微策略結盟。
2014/06《國家積體電路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政策出臺,備妥千億元人民幣資金;浦東科技以6.9億美元投資從事IC設計的瀾起科技。
2014/07傳出高通反壟斷調查,恐遭中國政府罰款12億美元;清華紫光砸9億美元購并銳迪科;中芯與高通宣布,將在28奈米制程和晶圓制造緊密合作。
2014/08 清芯華創開價16.7億美元,欲收購豪威。
2014/09 江蘇長電證實正與星科金朋商討購并事宜;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入股清華紫光,取得20%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