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4G建設和虛擬運營商成為電信行業最熱門的話題。尤其是虛擬運營商圍繞低價、免費、流量不清零等話題,不斷被人們熱議。
這讓傳統運營商遭受了不小壓力,并紛紛有所動作。在今年5·17電信日前夕,三大運營商先后降低了資費標準。雖然三大運營商也有內在降價的動力,但是虛擬運營商的攪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資費下調的到來。
不過,對于當前的電信業來說,虛擬運營商只是電信改革中的一個篇章。自從去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公布了移動轉售、4G牌照、營改增、鐵塔公司、寬帶最后一公里允許民資進入等相關政策。這一切都在加速推進電信業改革的進程。
北京郵電大學舒華英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中國電信業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力度引入更多的民營資本,要鼓勵探索,允許失敗,進一步加強市場競爭,以激活市場活力。
虛擬運營商入局電信業“流量不清零”起步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14年移動虛擬運營商峰會上,中國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徐剛表示,中國移動虛擬轉售業務最快將于今年8月放號。此前中國移動已經向工信部上報了17家虛擬運營商合作伙伴名單,目前正在等待工信部最終審批。
事實上,中國移動的虛擬運營商業務已經落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不少時間。早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工信部就給19家企業頒發了虛擬運營商牌照,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已經開始進行放號試商用。
正是這些企業從一開始就打著低價、無月租、流量不清零甚至免費的口號攪動了電信市場,吸引了不少行業內外人士關注。
傳統運營商資費下調
自工信部發放19張虛擬運營商牌照以來,虛擬運營商如同鯰魚一般攪動了電信行業。這些企業從一拿到牌照開始,就不斷向消費者宣傳諸如低價格、流量不清零、自由組合套餐甚至免費等口號。
例如蝸牛游戲推出的170免卡產品,宣稱對語音和短信等業務全部免費。京東、蘇寧、阿里等虛擬運營商推出的無月租資費,打破了套餐限制,用戶可以自由組合,使用多少就花費多少,而且流量不清零。
而這正是傳統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痛楚。因為進入3G和4G時代之后,用戶認為,傳統運營商在資費和流量上的價格設置過高,希望可以進一步降低資費標準。尤其是套餐清零問題,此前已有用戶將運營商告上了法庭。
或許真的是虛擬運營商的宣傳起到了作用。在今年5月17日電信日前夕,傳統運營商開始在套餐資費進行大幅下調。中國移動宣布從6月1日,將4G新資費門檻降低為58元,流量單價最高降幅達五成。中國聯通則推出網上專售的自由組合套餐,并在電信日期間對資費進行八折促銷。此外,三家運營商都已經或者計劃推出季度流量包以對應流量不清零的問題。
雖然傳統運營商因為成本不斷降低,也有內在的降價動力。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虛擬運營的套餐設計已經開始對傳統運營商原有產品資費體系產生了沖擊甚至顛覆。
一位虛擬運營商負責人認為,傳統運營商之前沒有大幅下調資費,不是沒有能力做而是不愿意做,正是虛擬運營商推出的低價、免費和流量不清零,在一定程度加速了他們降低套餐資費以穩定用戶。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鄒學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打破了三家運營商壟斷的局面,為電信市場帶來了“鯰魚效應”,倒逼通信業改革,促進資費降低和服務提升。
“鯰魚”倒逼運營商改革
虛擬運營商對傳統運營商資費的影響只是其中一方面,對人才、體制結構和思維模式方面也在不斷地沖擊。
從去年工信部確定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開始,不少虛擬運營商企業就開始對運營的高管人才進行挖角,甚至開出百萬年薪。
例如,中國聯通原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周友盟加盟愛施德;京東移動轉售事業部總經理閆小波曾在中國電信監管事務部就職;原廣東聯通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王帥現為蘇寧互聯負責人;原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宋宏生加盟巴士在線等。
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奈地表示,因為國企體制原因,三大運營商內部獎勵制度不健全,導致創新力不如民營企業,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其實傳統運營商也在尋求改變。這一方面,中國電信走在了前面。在今年5月中國電信召開的開放合作大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表示,將繼續加大開放合作力度,采取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在新興業務、ICT業務等方面推進公司化改制,并引入外部戰略投資、員工持股等更加市場化的手段。
隨后在6月初,中國電信旗下游戲獨家運營主體炫彩互動公司將引入順網科技和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
三大運營商還開始學習互聯網思維的方式進行變革。比如運營商利用用戶的話費進行理財。6月6日,廣東聯通與百度、富國基金共同發布了通信理財產品“沃百富”。在此之前,中國電信已經推出了一款名為“添益寶”的話費互聯網理財產品。中國移動也表示,相關理財產品也在進行當中。
三大運營商積極變革的大背景是,運營商的主營業務語音和短信都在遭遇下滑,而流量業務雖然增長迅速但收益難以彌補其他業務的下滑,因此三大運營商都在開始發力非電信業務。
虛擬運營商的尷尬:價格戰打不起 特色服務在探索
虛擬運營商看似風光,其實目前的境況相當尷尬,因為轉售價格過高等原因,讓虛擬運營商難以通過低價吸引用戶,而滿足用戶個性需求的特色服務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日前,在上海的舉行的2014年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記者注意到,19家虛擬運營商企業當中,只有蝸牛游戲、樂語通訊和天音等公司參展,這著實讓人疑惑。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虛擬運營商本來以為可以通過低價甚至免費吸引用戶,以提高自己主營業務的收入,這樣即使在虛擬運營商上不掙錢甚至賠錢,也可以通過主營業務進行補貼,但現在看來要實現這一想法并不容易。
打不起的價格戰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企業通過低價甚至免費的宣傳,已經把用戶培養為對價格敏感的群體。但這次虛擬運營商似乎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拿到牌照不久之后,許多虛擬運營商對外宣稱,對資費低價甚至免費。但是隨著虛擬運營商170號段的陸續放號,其公布資費標準讓用戶失望。
例如,虛擬運營商話機世界最早公布了9檔套餐資費,最低29.9元/月,含80M數據流量和80分鐘語音通話,最高399.9元/月含3500M流量和1000分鐘語音。其中59.9元檔套餐包含260M流量和100分鐘語音通信,與中國移動58元4G上網套餐500M流量和50分鐘通話相比,優勢并不明顯。
另一家虛擬運營商阿里通信公布的資費標準也被用戶吐槽。主打語音、短信和上網均折算成流量計費,收費標準0.125元/M到0.2元/M。套餐外的1元加油包,等于5M流量、6.6分鐘國內通話和10條短信。
相比之下,中國移動4G資費折合每M流量約5分錢,中國聯通4G/3G一體化套餐折每M流量約6分錢。因此阿里通信的套餐價格優勢并不明顯。
不過,這些資費標準還是滿足了一部分低資費用戶的需求,而且打破了傳統運營商的套餐設計傳統,摒棄復雜化的套餐設計。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阿里通信資費設計的評價是,有創新沒驚喜。他認為,造成這種局面主要受到基礎運營商轉售“批發價”過高影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虛擬運營商負責人曾對記者直言,因為轉售價格是去年談判的,但今年以來運營商在資費上做了大幅下降,造成目前虛擬運營商拿到轉售價格都比傳統運營商的市場零售價格高,如果這時再按照以前的價格進行顯然是不合適的。
發力細分市場
既然價格戰打不了,虛擬運營商只能靠特色服務取勝。而這也是大部分業內人士給虛擬運營商指出的道路。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鄒學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虛擬運營商應該通過虛擬運營商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將企業自身帶到其中,通過資費套餐創新和疊加不同業務能力,在細分市場發力,而不是與傳統運營商爭奪市場。
事實上,許多虛擬運營商也在進行探索和實驗,例如車聯網、物聯網、智能家居、移動教育、移動健康醫療、國際商旅服務等。各家企業因為目標選擇不同,其目的也不一樣。有些企業純粹就是為了虛擬運營商而來,以求在資本市場上有好的表現,有些企業是為了在主營業務之外新開拓新的分支業務進行轉型,而有些企業則是希望通過虛擬運營商業務能與主營業務結合,提高競爭壁壘。
此前,樂語通訊通過跨界方式發力移動健康領域,用戶通過佩戴智能健康設備進行身體數據采集,目標人群定位為都市白領、關愛父母的中青年、需要血糖血壓監測的中老年等細分人群市場。
近日,另一家虛擬運營商蝸牛游戲宣布全資收購國內游戲移動終端制造廠商瑞高,進軍移動終端硬件行業。蝸牛收購瑞高的目的不言而喻,利用瑞高公司的游戲用戶定制網游掌機,與蝸牛移動的虛擬運營商業務深度結合,以提高蝸牛在游戲領域的影響力。
第四大運營商的爭奪
面對電信行業這塊誘人的大蛋糕,每一個虛擬運營商都是垂涎三尺。但要想從中分得一塊,并不容易。
例如,樂語看中移動健康領域的這一模式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但是制約因素也較為明顯。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不少可穿戴設備,但是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智能手機的輔助配件領域,殺手級產品依然沒有出現。尤其是健康醫療領域,雖然大家普遍看好但比較謹慎,因為醫療數據不同于其他通信數據,一旦數據出現誤差,就會在醫療方面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跨界在細分市場獲得新的業務收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有前車之鑒。據記者了解,在美國相對發達的虛擬運營商市場,2006年美國迪斯尼獲得虛擬運營牌照,在兒童教育市場開展業務,將家長與兒童的手機進行綁定,家長可以實時監控孩子的動向,但一年半后宣布停止運營。
而且在上述終端,虛擬運營商看好并發力的細分領域市場,其實不僅是虛擬運營商企業甚至傳統三大運營商都在進行積極布局。
在2014年亞洲移動通信論壇上,記者注意到,三大運營商開始在醫療健康、教育、視頻、游戲等領域大力拓展和發力。尤其是中國電信旗下八大基地,其中五大基地開始公司化運作,引進外部資本進行市場化競爭。
中國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徐剛近日表示,根據全球虛擬運營市場發展規律,虛擬運營商在開展業務前五年內有70%將死亡。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中國的90%的虛擬運營商申請前都沒想清楚要干什么,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因此虛擬運營商要找好自身的定位。而且在發展初期,處于系統測試、團隊搭建和試探市場的階段,無論是產品和服務還是品牌和售后,都需要時間讓用戶去認可。
電信改革轉型進入攻堅期 面臨體制與思維雙重枷鎖
去年以來,移動轉售、寬帶最后一公里允許民資進入等政策相繼公布,這一切都在加速推進電信業改革的進程。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中國電信業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力度引入更多的民營資本,鼓勵探索允許失敗,進一步加強市場競爭,以激活市場活力。
行政管理到市場調節
1999年至今,中國電信業曾有過四次重組,電信市場從政企不分的行政壟斷,逐漸形成三大運營商主導下的寡頭市場結構,但競爭仍然非常不充分。
舒華英認為,雖然通過競爭三大運營商進一步下調了資費,但是這不是完全的市場行為,而且這種情況下的電信業競爭形成了一種悖論。“一方面老百姓認為這是壟斷,另一方面行業人士認為現在已經是過度競爭了。所以去年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和經濟學家張維迎在中國移動和微信誰壟斷的問題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就是因為政府主導市場產生的弊端。”舒華英說道。
從上一輪電信重組開始,政府監管部門一直在對電信市場進行不斷改革與調整,但往往帶有行政干預的印記。舒華英對記者表示,以前電信的改革都是通過行政命令拆分重組,達到所謂的市場均衡,以進一步加強電信市場的競爭。
例如,在3G時代,為了鼓勵中國移動的3G自主技術TD-SCDMA,工信部通過網間結算費為中國移動爭取優惠。而為了抑制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工信部又給予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個較好的3G網絡制式WCDMA和CDMA2000。
但去年開始,工信部等監管部門相繼發布10多個文件,基本都是以促進電信業的市場化競爭為目的。例如,今年前后批準了19家虛擬運營商;計劃放開民營資本進入寬帶“最后一公里”接入市場;公布《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增加招標拍賣分配無線電頻率資源的方式,放開電信企業資費定價權等。
改革進入攻堅期
但是,三大運營商的改革依然放不開腳步,主要是受制于體制與思維的限制。今年三大運營商又都面臨4G建設任務,資本開支較大,一些政策的出臺也讓運營商雪上加霜。
5月6日財政部發布通知,從2014年起進一步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國有獨資企業應交利潤收取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運營商也屬于此列。6月1日起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調整稅率之后,運營商的利潤勢必減少。
運營商表示,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統一要求,為減少“營改增”稅改的負面影響,保持利潤,今年內將減少100億元手機終端補貼。而國家出面成立鐵塔公司的事情也讓一些業內人士摸不著頭腦。
舒華英認為,這還是政府在用行政手段干預電信市場,因為監管部門并不了解市場具體情況,只是用單一業績考核標準來要求運營商。既然已經開放就應該繼續深化下去,例如允許民營資本自建鐵塔,自主經營,在鐵塔桿路和管道上充分競爭,否則不能改變決策機制,依然達不到市場充分競爭的要求。
中國電信因為受制于4G發展初期沒有得到FDD牌照,所以在混合所有制經營方面開始發力。在今年的2014中國電信開放合作大會上,中國電信表示,將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導向,繼續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在重點領域嘗試多種資本合作方式打造新興業務,今年將選擇2~3家公司搞混合經濟體合作。
但是因為是國企體制,受制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中國電信的發展也有掣肘。舒華英表示,中國電信業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像中國電信這樣的改革,政府應該允許探索甚至失敗,只要沒有把錢裝在自己腰包就行,甚至可以實行員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