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時代的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一直就像青春期的性,談的人很多,真正做過的卻沒有幾個。話雖然這么說,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大家對于“性”、“荷爾蒙”的青春幻想。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注意到,假如你去京東看了某個商品,那么接下來,你在瀏覽其他網頁時,一定會看到你曾經瀏覽過的商品廣告。
這就是大數據,它跟蹤記錄了你的“痕跡”。大數據是廣義的概念,并非僅僅指數據本身,含義比較廣。大數據的產生,可能有以下五種途徑:
1、官方數據
你在銀行系統、通信系統的任何一次動作,相關官方機構,都會有備份。
2、購買產品或者購買服務留下的信息
如果你經常在淘寶上購買商品,那么在你消費一定頻率后,系統可以根據你的消費情況,判斷你下次可能會購買什么,例如女性,則可能根據一定的算法,推斷出你下次例假將要來時,你可能需要購買的相關物品,網站直接進行推薦。
O2O的打車服務,根據你通常的打車路徑和時間,下次到點時自動推斷你可能的需要服務。
3、快遞公司
快遞公司,擁有用戶大量的購買信息、住宅地址信息,這些信息的價值不言而喻。
4、社交數據
無論是Facebook還是微信,社交數據基本是涵蓋面最為廣泛的,你在會與人進行網絡交往中,會無意識的暴露數據。
5、手機系統
小米的MIUI系統,天生就是個數據偷盜狂魔;360的各種安全衛士,為你數據備份;這些手機上的APP總是明著暗著竊取你的私人數據。
全國范圍內,數據最為好用方便的是官方數據;數據目前最具應用價值的是阿里的消費數據;數據最多最全的是騰訊社交數據;而手機APP和快遞公司的那些數據,總顯得那么有點“不道德”。
數據本身的價值,需要去挖掘,例如京東白條、花唄,這屬于大數據應用里面的消費金融;芝麻征信、騰訊征信,這屬于互聯網征信;
當然在筆者看來,他們最渴望實現的價值可能是想依托自身的產品或服務,成為一個“賬戶”式工具;有了剛需、高頻的賬戶,那么就是下一個“支付寶”、“微信支付”啊!超級入口無論是推廣自己的產品還是服務,一切都是那么輕松。
DT時代的大數據金融,前景很值得期待,只是大家有些不成熟,“荷爾蒙”這樣的事情,當然是成熟起來的果子會比較好吃。
場景化互聯網金融
所謂的場景化,就是活動具體化、可見化;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就是貸款者在資金的用途方面,是定向的而不是自由化的。
國外的LC、Prosper等網站,都會披露貸款者的錢具體應用到哪。國內雖然有披露,但是很多都以理財計劃的形式進行,這也可以理解為貸款而不是場景化;由于投資人的錢不知道去哪了,因此里面就會存在一個“黑盒子”區間,無論是平臺還是借款者,操作空間就大了;大的自由活動區間,意味著不確定風險;
而當具體場景化后,上面的這些問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場景化意味”陽光化”,亂七八糟的東西就無處可逃。
這是從狹義層面理解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它更多側重于不存在“黑暗且不確定的可操作區間”。
從廣義的理解,場景化意味著是具體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可能是購物場景、娛樂休閑場景、乘車出行場景亦或生產加工場景,這些場景對應著確定的信息流、資金流,場景化金融就是這樣誕生的,它也意味著具體的、透明的、確定的互聯網金融。
1、購物場景
各大電商平臺,基本都會推出分期購物;當然電商平臺,也會把這些分期購物產生的“優質資產端”進行資產證券化處理,例如京東白條的證券化。
這些電商平臺,一方面是促進銷售,平臺的GMV;另一方面是掙金融的錢。
2、娛樂休閑場景
社交場景、游戲場景是娛樂休閑場景的典型代表。騰訊游戲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集大成者,開創了一個王國。具體可以參見下面這個逗比圖片:
確實,當你發現游戲的充值,裝備的購買,能夠讓你有那種虛假的成就感時,金融的就來了。筆者也是玩過網游的人,可以設想一下,以大話西游這款游戲為例:假如你在交易平臺上,購買了一件很昂貴的裝備,你沒有去賣出,這個裝備,就是你的資產;剩下的問題就很簡單了,因為隨著你的升級,你可能不需要這件裝備,但是在持有這個裝備期間,是否能夠給予玩家一定利得呢?筆者設想了兩種:
給予收益或者利息呢?這對于吸引玩家的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
以游戲裝備的估值為基礎,可以在游戲平臺上,進行信貸借款;
由于筆者是一名“資深不要臉的”人民幣游戲玩家,所以非常期待上述場景展開。
3、乘車出行場景
要論當下最為火熱的O2O共享經濟,uber、滴滴快的就當仁不讓了。
身邊很多朋友,超級喜歡用這兩款搭車軟件,除了每天的上下班,出去辦事也都會用這些軟件,正是由于剛需、高頻,造就了這樣的超級APP。在支付車費時候,互聯網金融的生意就誕生了。于是今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滴滴快的推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錢包。
4、生產加工場景
這個方向的場景,以企業為主;強調核心企業上下游生產銷售,產生的真實關系,在此基礎上,展開供應鏈金融。
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說到底,就是資產端質量高,中間資金需求方、平臺操作空間小,說到底是安全。
強勢的供應鏈金融
這一部分,也是上面的談到的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生產加工場景。
基于核心企業上下游生產銷售的真實關系,展開信貸或者抵押金融活動,緩解供應鏈企業的資金緊張局面。
為什么筆者對此比較看好呢?首先筆者表明一下,說這個是有一定的私心的。主要是基于目前國內制造業的萎靡不振,實體經濟不景氣,讓人難以接受;在先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表達對經濟“脫實入虛”、制造業“空心化”的擔憂,而供應鏈金融,包括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最初出發點,都著力解決這個矛盾。或者這就是知識分子的“德與道”吧!
其次,供應鏈金融,有其自身優勢:
1、違約成本相當昂貴,導致違約概率小
不擔心你不還錢,因為你違約,代表著你以后無生意可做,除非經營性破產,那個誰也沒辦法。博弈論里面有一個觀點,在進行長期多次選擇時候,大家都傾向于遵守規則(也就是長久利益最大化);而江湖式的一次性買賣,大家都傾向于背叛(也就是當期利益最大化)。
由于供應鏈是一個長期關系,相關企業除非沒法混了,一般不會違約。
2、展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核心企業,有足夠動力
大家可以看看目前做供應鏈金融的新希望集團、五糧液集團等,這些企業為自己上下游企業,展開互聯網金融業務,原因兩個方面:促進自己業務拓展,生產順利進行;通過供應鏈金融,也適當掙點錢。
其實,他們的邏輯,和京東等電商企業類似,只不過京東白條的資產端,最后是選擇了證券化處理,賣給了機構;而供應鏈金融,選擇直接接受廣大互聯網金融投資人的資金而已。
3、核心企業,很好的掌握了風險
由于真實生產關系,長期的接觸,核心企業對于需要融資的供應鏈上的企業,財務狀況、生產狀況、品德狀況,自然是一清二楚,這也算是一種“熟人借貸”吧,知根知底,風險自然小。
供應鏈金融,在全球范圍內,它有前景,但天花板也是看得到的;而且在筆者看來,對于核心企業而言,有一定“自融”性質;只不過這種“自融”,是沒有直接股權關聯的“自融”。
以上談論的三個方向,筆者較為看好。當然,也可能出現別的潛力無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