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如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備受關注。有學者指出,大數據將成為33萬億美元新興產業的基礎工具。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消費數據,在可預見的未來十多年內,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挖掘將推動幾乎涵蓋所有領域的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海峽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邱寶軍是在周二于福建平潭出席一論壇時做出上述表述的。他指,大數據已經促進了眾多產業的創新。他并舉例稱,今年德國隊在世界杯的勝利被譽為大數據的勝利。德國隊在訓練中使用可穿戴設備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協助教練優化球隊的訓練方法和戰術。此外,美國LinkedIn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全球3億多用戶的行為,算出他們下一個想跳槽的職位,供企業挖角人才。《經濟學人》稱之將引發全球勞動市場革命。
不僅如此,大數據也將帶來工業生產的創新模式,工業4.0的基礎即是傳感器、物聯網、數據互聯互通等大數據技術。未來,當企業數據被全息收集與建模之時,現在看來非常復雜的產業供應鏈將不再復雜:產業供應鏈或可像組裝電路板一般把最合適的企業敏捷有效地按需集成與組裝在一起,形成最優化的供應鏈。
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莊慶維介紹,從2012年至今,新加坡政府已開放了超過8800個政府的數據集。數據覆蓋了各個領域,包括經濟、地理、環境、教育、衛生、交通等,并以電腦可讀取的格式對企業和市民全面開放。
這些數據的開放,亦帶動了企業和科研的創新。以往政府需要投錢來開發很多市民服務應用。現在企業甚至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公開數據來開發更富有創意的應用,并開發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