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行“互聯網創造未來:共建在線地球村”論壇。信息學者涂子沛做了“大計算、大數據:新經濟的土壤”的演講。
涂子沛首先給新經濟下了定義:什么是新經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所謂的新經濟就是以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為先導、核心的,我同意這個觀點。
他指出,互聯網正在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越來越多的東西,機器、電器,全世界有幾百萬臺巨大的機器,上百億臺電器,只要帶了液晶顯示器的這種機器,包括人體,未來都可以連上互聯網。當可穿戴式設備連上人體,我們的脈搏、心跳源源不斷地送上云,這是24小時不間斷地收集數據,這種爆炸是更大量級的爆炸,我們正在見證這種爆炸的到來。
未來的數據爆炸會產生四種數據:第一,傳統的商務過程的數據,消費留下的數據。第二,環境的數據,大氣的各種參數,人體的各種指標,都會傳到互聯網上。第三,社會行為的數據,微信、微博的數據。第四,物理實體的數據。我們的未來萬事萬物任何一種物體背后都會有一個數據包和它相對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生產數據化,只要你有這個物體的數據包,有3D打印機和打印材料,就可以進行生產。
涂子沛講到,數據是資源,要讓資源在全社會流動起來。數據不是黃金不是礦山,數據是新經濟的土壤,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土壤。在這塊土壤之上開放數據特別重要,開放數據就像土地上的河流一樣。人類的文明、所有的城市都是依河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