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赤裸裸的未來:用大數據預測我們的行為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0-30 11:27:47 本文摘自:搜狐讀書頻道

就個人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超級透明”的世界,我們泄露出去的海量信息無處不在。若將這些信息收集起來,加以分析,就能勾勒出每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內心偏好,乃至可以預測每個人的命運。

就時代而言,作者大膽預言:“大數據時代”只不過是一朵小浪花,終將會被更新、更前沿的“物聯網時代”取代,并以災難預測、流行病預防、犯罪防治、潛能開發、情緒管理、戀愛情感、個性化學習、娛樂私人定制等領域為例,描繪了一個富有激情的美好未來。

案例大多發生在海外,但在國內各領域中都能找到其縮影或前兆,物聯網、遙感等高尖信息化的潮流終將席卷全球。本書具有先鋒意義。

作者介紹:

帕特里克·塔克爾(Patrick Tucker),美國《未來主義者》(The Futurist)雜志副主編,世界未來主義大會(World Future Society)負責人,世界著名未來學學者、小說家,曾獲“巴里·漢納短篇小說獎”和“尤金·沃爾特小說獎”。

【連載正文】

中文版序言

很榮幸能為中國的讀者們寫序言。

這本書是關于未來的。未來幾十年,在科學研究、全球商業、環境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影響,中國將遠遠超過地球上幾乎任何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讀者群也是我格外樂意交流的對象。

中國的未來很光明,原因很多,最大的優勢或許在于中國人民面對未來的態度。過去 7 年間,美國研究表明,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持續的,前景非常樂觀——不管在個人還是集體層面。而美國的情況則大不相同。

在探討本書中所提到的未來各個領域、信息可獲得性的提高及其對于人類預測能力的潛在支撐時,我注意到了這種樂觀主義層面的差距。當我和美國人、歐洲人探討遙測數據的話題時,討論很快就陷入一片沉寂。人們對于隱私的過度重視使得對話無果而終。而當我和其他很多國家的人,包括中國人,討論數據革命,亦即我所謂的赤裸裸的未來的多種可能性時,反饋是完全不同的。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期望。

中國的飛速發展、技術革新和迅速增長的商業群體,使其能夠利用赤裸裸的未來,創造出全新的商業和政務管理體系。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飛速創新的十年,不僅在技術上,更體現在政府結構甚至人權保護的層面。

[page]

但是,中國及其領導人也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難題。要想充分挖掘赤裸裸的未來的潛力,國家需要保護那些分享數據的個人,以及利用數據造福社會的決策者們。

運用統計數據最透明的莫過于執法部門;在這一飛速發展的領域中,人們可以預測案發地點、案件類別,甚至犯罪者,這被稱為“前瞻警務” 。而此類權力很容易遭到濫用。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城市中,執法部門的日益軍事化和單向監管權力的不斷擴張是一個重大隱患。面對這種權力在規模、殺傷力和智能層面的指數發展,自由的人民該如何為此承擔相應責任呢?毫無疑問,中國在走向赤裸裸的未來過程中,會變得更加繁榮、安全,全球影響力更顯著。然而,中國是否能利用這一疾速提升的數據洞察力,為更多人帶來更大的自由,則不是我在本書中所能解答的;而這也是我想提出的問題。

帕特里克·塔克爾

2014 年8 月20 日

導言:大數據只不過是一朵小浪花

假設一下,明早醒來,你突然發現,手邊的最新智能手機——一款你用來打電話、聯絡約會的設備——給你發了條信息,赫然寫著:

今天是禮拜一,你要開始上班了吧。祝你工作愉快!

——你的手機

嚇一跳吧?剛開始或許有點兒。不過,未來幾年內,你很快會親眼見證這項服務的普及,因為它身后的技術并不高深,只需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將人類當前掌握的知識加以應用。至于數據從何而來,也沒什么稀奇,大部分信息將由你自己輸入手機。

再假設,早上醒來時,你發現你的新手機對某個貌似偶然的事件進行了預測,你將做何反應?

早上好!今天下班后,你會路遇你的前女友瓦妮莎(11年前你和她約會過),她會告訴你,她快要結婚了。注意盡量別顯得太驚訝哦!

這下你感覺如何?是不是好像有人潛入你的臉譜網主頁,知道了你有一個前女友叫瓦妮莎?而且,他很可能還同時跟蹤瓦妮莎的主頁并發現了她的訂婚信息。眼下,這似乎無孔不入的家伙已經闖入了你的日程和手機里面!

或許你一時有點手足無措,那么,就假設你干脆把它拋在了腦后。而當你下班離開公司,走在路上,居然真的遇到了瓦妮莎,預言成真了!你想起了早上收到的信息,對她的婚訊表示祝賀。她張開嘴巴,睜大眼睛,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你怎么知道我訂婚了?”她問。

你原本想說, “我的手機給我發了條信息” ,但及時克制住了。

“你不是在臉譜網上發布了消息嗎?”你問。

“可……我還沒有發啊!”她答道,然后迅速地跑開了。

這下,你該意識到確實應該聽手機的話,假裝很驚訝吧。

類似的場景其實離你的真實生活并不遙遠;實際上,科技和數據已經為此奠定了現實基礎。我們把信息散播給了小商小販、手機公司、政府、社交網站,尤其是你的手機,或許你根本就毫無意識。未來幾年,數據會給更多的人提供更廣泛的便利。這就是我所謂的“赤裸裸的未來” 。

“F”打頭的這個詞“Future” (未來)誕生于啟蒙時代,含有“進步”的意思,在當時的概念中, “現在”——體現為制度、產品、時尚、品味和生活方式——是可以且必須持續改革和提高的。因此,我們以群體和國家的形式與未來進行的互動,實際上既是個人也是國家身份的體現。從公眾意義上說, “未來”對我們的購買、選舉和社會行為具有塑造作用。 “未來”就是經過改造的“現在” ,它依托技術和創新的力量變得更加安全,提供更多便捷,并且更易于管理。

[page]

然而,以創造形式存在的未來也是一個令人驚異的私人概念。你的未來,不管是今晚、明年,還是下次你揮霍 1000 美元的時候,你的行為都應當是私密的,對外界而言是隱形的。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對私人的、隱秘的未來心懷戒備。試想,如果你即將采取的一切行動都明晃晃地展現在世界面前,你是否覺得自己已經赤裸裸了?

未來 20 年,在眾多領域內,我們都將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更為精確地進行預測,你甚至曾以為其中一些是超出人力范圍的。我們根據當前的數據推測未來,其速率已變得和網絡傳播一樣快,因為二者已經被牢牢捆綁起來了。網絡正在將預測行為轉變為一個方程式。數學家、統計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營銷人員和黑客們,正在運用一個覆蓋傳感器、軟件程序、信息收集設備及各種應用的全球化網絡,更為詳盡地展現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的永久性變革。從編制流感爆發圖表的程序到價格不菲(但并非完美)的股市波動“定量”算法,計算機輔助預測已經無所不在。

大數據已死去,大數據將永生

2010 年 11 月至 2013 年 2 月,有關“大數據”的搜索量猛增 29 倍。假設大數據是一個國家,其面積隨著谷歌搜索量遞增而擴大,那么 2010 年它是英國,3 年后,就趕上澳大利亞了。 “大數據”是個熱門話題,但是,它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營銷者是誰,營銷目的是什么,結果可能會千差萬別。幾年前,這個短語指的是一個巨大的數據集,而數據所有者或許無法從中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當時的所謂“大數據” ,只不過是一個委婉表述,實則是一堆松散而不具操作性的信息碎片,它們存在于服務器中,或者可能是寫在紙上的密密麻麻的一團,這更糟糕。這一巨大表象,使得數據表里的信息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而如今,隨便去一個 IT會議現場看看,就會發現大量商戶看中你的數據,急于開展合作,迫不及待地把閃存盤塞進你的口袋。現在,大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大數據。

2012 年 2 月 16 日,查爾斯·杜希格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自此, “大數據”迎來了重大變革。文章主要講述了零售連鎖店塔吉特(Target)利用上百萬的交易記錄(及其嬰兒產品用戶注冊信息)推論,那些購買無香型嬰兒沐浴露之類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多數處于懷孕狀態。公司根據歷史交易數據,給預計正懷孕的消費者發放嬰兒用品優惠券。其中一位消費者的父親看到了大吃一驚,要求公司給個解釋,后來卻發現,這家掌握著用戶購買數據的公司居然發覺了自己女兒的秘密,而她至今還沒找到合適機會向父親說明。這個故事還出現在《科爾伯特報告》《每日秀》、大量博客和新聞當中。大數據漸漸地從乏味的商業概念轉變為危險的邪惡力量。這是一個由數據建立起來的具有預見性的神秘力量,諸多機構和組織都依靠這一工具對付其他人。2013 年,英國《衛報》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具備在很大范圍內對公民進行監視的能力,更佐證了上述觀點。瞬間,仿佛我們已經處于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設備可以用我們聽不到的語言向我們看不見的人報告我們自身的情況。大數據是他們的利器,而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受害者。

有關大數據的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是“無稽之談” 。在本書中你將看到,正因為公司具備了新的能力,便更大膽、更迫切地運用它們積累的數據集,從當前客戶和未來客戶身上榨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政府也不例外,用大數據增強自身實力;當然,假如你贊成政府做出的每項決策,這一切也就無所謂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數據只可能是大型機構所掌握的黑暗力量。該觀點的可信度不高,因為大數據將得到“提煉” ,甚至濃縮為每個人的手機推送信息。我們對大數據的了解還停留在過去,認為它是強者欺凌弱者的工具。然而,未來的大數據將在你意想不到的程度上,向消費者、激進分子和其他普通人開放。事實上,大數據僅僅是大潮流中的一個小波浪,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的生活將從此改變,未來正朝我們走來。

[page]

毫不夸張地說,就目前看來,大數據也已經落伍了。基于遙感勘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跨入了遙感勘測的時代。何謂遙感勘測?“就是將某地測量數據遠距離傳輸后,用于記錄或播放的過程或操作。簡言之,即通過設備產生并傳輸測量數據。 ”遙感勘測是實時數據的收集和傳輸,仿佛感應信息一般。如果你到醫院做過心電圖或體驗過其他連接人體的監控設備,如果你看過自己的心臟搏動,并且知道數據流會傳輸給大廳里的護士甚至你的主治醫生的智能手機上,那么,這就是遙測技術的例證。在可預測性較低的世界中,我們的人性得以進化;而遙測技術的力量和控制面將引領我們走向可預測性更高的世界。在那里,人性將得到成長,同時也接受測試。遙測技術就是現在和赤裸裸的未來的分水嶺。

作為某種傳感器,相機、話筒體現了電腦程序收集它們自身和我們周圍環境信息的一種方式,而且,這些系統的感知能力已經遠超我們。我們正在做什么,住在哪里,怎樣與各種機構、組織彼此互動,很多活動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可以通過遙測技術讀取留下的大量線索,查出我們去過哪里、將要去哪里。當你安排了約會并保存在 iPhone 日歷上;當你離開家,設置好家用報警器,直接接通市警局;當你激活手機 GPS,刷公交卡進地鐵,打卡進辦公室,你的蹤跡就已然透明化,任何人(任何設備)只要能連接儲存數據的服務器和硬盤,就能掌握你的動向。那么,這個行蹤檔案到底有多大呢?通過使用手機,打開 GPS,發郵件,發推特和臉譜網狀態帖,尤其上傳或下載電影和音樂,你每年將建立約 180 萬兆字節數據,相當于每天塞滿 9 個只讀光盤。在高度發達的世界中,現代人們的生活普遍用某種設備存儲數據,這就是為什么過去 3 年時間內,90% 的數據都會被創建出來。它們大部分都可稱為“元數據” 。這些信息是你自己(或你的設備)通過數據往來一點一滴建立的。雖然只有大約 10% 數據會被永久保存,而且對你沒有什么直接影響,但是所有數據都會透露有關你的某些信息。而且,數據量正在急劇躥升。根據科研機構互聯網數據中心 (IDC) 的統計,到 2020 年,數據總量將達到 2009 年(8 澤字節)的 44 倍(35 澤字節) 。

安排約會、刷公交卡進地鐵、上班打卡——我們以為這些獨立的行為只是作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不會產生什么實際影響。但試想一下,這些都是傳感數據,就像我們感受到針刺或聽到某些音符,雖然不是完整的樂曲,但是,這些小小的動作、交易和日常交流也是相互作用的、有節奏的。和大多數人一樣,你的生活也會具有慣性;每天同一時間上班,午飯時候逛同樣幾家店,一成不變的路線回家。如果不斷重復,樂曲的旋律也會變得容易預測。隨著傳感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定位 APP 的發展,此類旋律將越來多地出現。

[page]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有聽過這樣的樂曲。在大數據的當今,某些公司、市場和政府收集了我們元數據的聲音。但是,這本書不是寫當下場景,而是想表達,在赤裸裸的未來,這首歌會被所有人聽到。大量設備和數據服務將進入我們的生活,于是,我們會越來越注意到,自身確實是可預測的。

未來世界中,我們的預測將更準確,涉及更多個人信息,因此,個人生活和公共環境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未來眾多領域的信息會置于陽光下,確實堪稱“赤裸裸的未來” 。

未來的 APP

在本書中,我提到了大量虛擬程序或 APP,正如前頭提到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機上的云端程序、擴增實境技術耳機、微軟的大腦植入(死亡藍屏就名副其實了)或其他未來平臺。雖然 Osito 和谷歌等應用可以利用個人數據作出定制化預測,但是,本書中大多數預測未來的 APP 都是虛構的。它們所呈現的是,遙測數據經過處理后將如何為終端用戶展現有關未來的快照。雖然未來 APP 都是源于大數據,正如我們人類的進化史一樣,但是,它們展現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針對特定的、個性化問題的回答或解決方案。

隨著個人數據大量增長、可預測性提高,數據的私密性會相應減弱。那么,在數字化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隱私呢?

寫作本書前,我需要積累研究資料,于是,我和谷歌、斯坦福、MIT、臉譜網和推特的人員交談;我約見了各式各樣的人,包括黑客、企業家、科學家、警察、間諜、億萬富翁,并且驚詫于遙測時代帶來的可能性。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未來主義癡迷者。聽這些聰明的人談論有關世界變化的理念,我會異常興奮;如果不這樣,我就會成為一無是處的科學記者。但是,當我和朋友、家人、同事分享見聞,傾聽他們的意見時,我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并沒有被普遍認同。當我能看到世界傳統理念的令人震驚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能預見未來的時候,其他人卻只看到了塔吉特、臉譜網、谷歌和政府運用它們的數據監控、跟蹤和愚弄他們。他們已經深陷大數據時代,而我們卻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他們都有同樣的疑問:怎樣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呢?

逐步滲透和技術極權主義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是,計算能力的增長并不一定會帶來最深切的恐懼。正如各種機構使用大數據的成本在降低,隨著系統的不斷改良,商家壟斷領域的消費者服務的改善,成本下降趨勢會更顯著。

關鍵字:谷歌數據服務大數據

本文摘自:搜狐讀書頻道

x 赤裸裸的未來:用大數據預測我們的行為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赤裸裸的未來:用大數據預測我們的行為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0-30 11:27:47 本文摘自:搜狐讀書頻道

就個人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超級透明”的世界,我們泄露出去的海量信息無處不在。若將這些信息收集起來,加以分析,就能勾勒出每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內心偏好,乃至可以預測每個人的命運。

就時代而言,作者大膽預言:“大數據時代”只不過是一朵小浪花,終將會被更新、更前沿的“物聯網時代”取代,并以災難預測、流行病預防、犯罪防治、潛能開發、情緒管理、戀愛情感、個性化學習、娛樂私人定制等領域為例,描繪了一個富有激情的美好未來。

案例大多發生在海外,但在國內各領域中都能找到其縮影或前兆,物聯網、遙感等高尖信息化的潮流終將席卷全球。本書具有先鋒意義。

作者介紹:

帕特里克·塔克爾(Patrick Tucker),美國《未來主義者》(The Futurist)雜志副主編,世界未來主義大會(World Future Society)負責人,世界著名未來學學者、小說家,曾獲“巴里·漢納短篇小說獎”和“尤金·沃爾特小說獎”。

【連載正文】

中文版序言

很榮幸能為中國的讀者們寫序言。

這本書是關于未來的。未來幾十年,在科學研究、全球商業、環境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影響,中國將遠遠超過地球上幾乎任何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讀者群也是我格外樂意交流的對象。

中國的未來很光明,原因很多,最大的優勢或許在于中國人民面對未來的態度。過去 7 年間,美國研究表明,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持續的,前景非常樂觀——不管在個人還是集體層面。而美國的情況則大不相同。

在探討本書中所提到的未來各個領域、信息可獲得性的提高及其對于人類預測能力的潛在支撐時,我注意到了這種樂觀主義層面的差距。當我和美國人、歐洲人探討遙測數據的話題時,討論很快就陷入一片沉寂。人們對于隱私的過度重視使得對話無果而終。而當我和其他很多國家的人,包括中國人,討論數據革命,亦即我所謂的赤裸裸的未來的多種可能性時,反饋是完全不同的。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期望。

中國的飛速發展、技術革新和迅速增長的商業群體,使其能夠利用赤裸裸的未來,創造出全新的商業和政務管理體系。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飛速創新的十年,不僅在技術上,更體現在政府結構甚至人權保護的層面。

[page]

但是,中國及其領導人也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難題。要想充分挖掘赤裸裸的未來的潛力,國家需要保護那些分享數據的個人,以及利用數據造福社會的決策者們。

運用統計數據最透明的莫過于執法部門;在這一飛速發展的領域中,人們可以預測案發地點、案件類別,甚至犯罪者,這被稱為“前瞻警務” 。而此類權力很容易遭到濫用。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城市中,執法部門的日益軍事化和單向監管權力的不斷擴張是一個重大隱患。面對這種權力在規模、殺傷力和智能層面的指數發展,自由的人民該如何為此承擔相應責任呢?毫無疑問,中國在走向赤裸裸的未來過程中,會變得更加繁榮、安全,全球影響力更顯著。然而,中國是否能利用這一疾速提升的數據洞察力,為更多人帶來更大的自由,則不是我在本書中所能解答的;而這也是我想提出的問題。

帕特里克·塔克爾

2014 年8 月20 日

導言:大數據只不過是一朵小浪花

假設一下,明早醒來,你突然發現,手邊的最新智能手機——一款你用來打電話、聯絡約會的設備——給你發了條信息,赫然寫著:

今天是禮拜一,你要開始上班了吧。祝你工作愉快!

——你的手機

嚇一跳吧?剛開始或許有點兒。不過,未來幾年內,你很快會親眼見證這項服務的普及,因為它身后的技術并不高深,只需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將人類當前掌握的知識加以應用。至于數據從何而來,也沒什么稀奇,大部分信息將由你自己輸入手機。

再假設,早上醒來時,你發現你的新手機對某個貌似偶然的事件進行了預測,你將做何反應?

早上好!今天下班后,你會路遇你的前女友瓦妮莎(11年前你和她約會過),她會告訴你,她快要結婚了。注意盡量別顯得太驚訝哦!

這下你感覺如何?是不是好像有人潛入你的臉譜網主頁,知道了你有一個前女友叫瓦妮莎?而且,他很可能還同時跟蹤瓦妮莎的主頁并發現了她的訂婚信息。眼下,這似乎無孔不入的家伙已經闖入了你的日程和手機里面!

或許你一時有點手足無措,那么,就假設你干脆把它拋在了腦后。而當你下班離開公司,走在路上,居然真的遇到了瓦妮莎,預言成真了!你想起了早上收到的信息,對她的婚訊表示祝賀。她張開嘴巴,睜大眼睛,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你怎么知道我訂婚了?”她問。

你原本想說, “我的手機給我發了條信息” ,但及時克制住了。

“你不是在臉譜網上發布了消息嗎?”你問。

“可……我還沒有發啊!”她答道,然后迅速地跑開了。

這下,你該意識到確實應該聽手機的話,假裝很驚訝吧。

類似的場景其實離你的真實生活并不遙遠;實際上,科技和數據已經為此奠定了現實基礎。我們把信息散播給了小商小販、手機公司、政府、社交網站,尤其是你的手機,或許你根本就毫無意識。未來幾年,數據會給更多的人提供更廣泛的便利。這就是我所謂的“赤裸裸的未來” 。

“F”打頭的這個詞“Future” (未來)誕生于啟蒙時代,含有“進步”的意思,在當時的概念中, “現在”——體現為制度、產品、時尚、品味和生活方式——是可以且必須持續改革和提高的。因此,我們以群體和國家的形式與未來進行的互動,實際上既是個人也是國家身份的體現。從公眾意義上說, “未來”對我們的購買、選舉和社會行為具有塑造作用。 “未來”就是經過改造的“現在” ,它依托技術和創新的力量變得更加安全,提供更多便捷,并且更易于管理。

[page]

然而,以創造形式存在的未來也是一個令人驚異的私人概念。你的未來,不管是今晚、明年,還是下次你揮霍 1000 美元的時候,你的行為都應當是私密的,對外界而言是隱形的。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對私人的、隱秘的未來心懷戒備。試想,如果你即將采取的一切行動都明晃晃地展現在世界面前,你是否覺得自己已經赤裸裸了?

未來 20 年,在眾多領域內,我們都將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更為精確地進行預測,你甚至曾以為其中一些是超出人力范圍的。我們根據當前的數據推測未來,其速率已變得和網絡傳播一樣快,因為二者已經被牢牢捆綁起來了。網絡正在將預測行為轉變為一個方程式。數學家、統計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營銷人員和黑客們,正在運用一個覆蓋傳感器、軟件程序、信息收集設備及各種應用的全球化網絡,更為詳盡地展現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的永久性變革。從編制流感爆發圖表的程序到價格不菲(但并非完美)的股市波動“定量”算法,計算機輔助預測已經無所不在。

大數據已死去,大數據將永生

2010 年 11 月至 2013 年 2 月,有關“大數據”的搜索量猛增 29 倍。假設大數據是一個國家,其面積隨著谷歌搜索量遞增而擴大,那么 2010 年它是英國,3 年后,就趕上澳大利亞了。 “大數據”是個熱門話題,但是,它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營銷者是誰,營銷目的是什么,結果可能會千差萬別。幾年前,這個短語指的是一個巨大的數據集,而數據所有者或許無法從中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當時的所謂“大數據” ,只不過是一個委婉表述,實則是一堆松散而不具操作性的信息碎片,它們存在于服務器中,或者可能是寫在紙上的密密麻麻的一團,這更糟糕。這一巨大表象,使得數據表里的信息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而如今,隨便去一個 IT會議現場看看,就會發現大量商戶看中你的數據,急于開展合作,迫不及待地把閃存盤塞進你的口袋。現在,大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大數據。

2012 年 2 月 16 日,查爾斯·杜希格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自此, “大數據”迎來了重大變革。文章主要講述了零售連鎖店塔吉特(Target)利用上百萬的交易記錄(及其嬰兒產品用戶注冊信息)推論,那些購買無香型嬰兒沐浴露之類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多數處于懷孕狀態。公司根據歷史交易數據,給預計正懷孕的消費者發放嬰兒用品優惠券。其中一位消費者的父親看到了大吃一驚,要求公司給個解釋,后來卻發現,這家掌握著用戶購買數據的公司居然發覺了自己女兒的秘密,而她至今還沒找到合適機會向父親說明。這個故事還出現在《科爾伯特報告》《每日秀》、大量博客和新聞當中。大數據漸漸地從乏味的商業概念轉變為危險的邪惡力量。這是一個由數據建立起來的具有預見性的神秘力量,諸多機構和組織都依靠這一工具對付其他人。2013 年,英國《衛報》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具備在很大范圍內對公民進行監視的能力,更佐證了上述觀點。瞬間,仿佛我們已經處于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設備可以用我們聽不到的語言向我們看不見的人報告我們自身的情況。大數據是他們的利器,而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受害者。

有關大數據的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是“無稽之談” 。在本書中你將看到,正因為公司具備了新的能力,便更大膽、更迫切地運用它們積累的數據集,從當前客戶和未來客戶身上榨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政府也不例外,用大數據增強自身實力;當然,假如你贊成政府做出的每項決策,這一切也就無所謂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數據只可能是大型機構所掌握的黑暗力量。該觀點的可信度不高,因為大數據將得到“提煉” ,甚至濃縮為每個人的手機推送信息。我們對大數據的了解還停留在過去,認為它是強者欺凌弱者的工具。然而,未來的大數據將在你意想不到的程度上,向消費者、激進分子和其他普通人開放。事實上,大數據僅僅是大潮流中的一個小波浪,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的生活將從此改變,未來正朝我們走來。

[page]

毫不夸張地說,就目前看來,大數據也已經落伍了。基于遙感勘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跨入了遙感勘測的時代。何謂遙感勘測?“就是將某地測量數據遠距離傳輸后,用于記錄或播放的過程或操作。簡言之,即通過設備產生并傳輸測量數據。 ”遙感勘測是實時數據的收集和傳輸,仿佛感應信息一般。如果你到醫院做過心電圖或體驗過其他連接人體的監控設備,如果你看過自己的心臟搏動,并且知道數據流會傳輸給大廳里的護士甚至你的主治醫生的智能手機上,那么,這就是遙測技術的例證。在可預測性較低的世界中,我們的人性得以進化;而遙測技術的力量和控制面將引領我們走向可預測性更高的世界。在那里,人性將得到成長,同時也接受測試。遙測技術就是現在和赤裸裸的未來的分水嶺。

作為某種傳感器,相機、話筒體現了電腦程序收集它們自身和我們周圍環境信息的一種方式,而且,這些系統的感知能力已經遠超我們。我們正在做什么,住在哪里,怎樣與各種機構、組織彼此互動,很多活動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可以通過遙測技術讀取留下的大量線索,查出我們去過哪里、將要去哪里。當你安排了約會并保存在 iPhone 日歷上;當你離開家,設置好家用報警器,直接接通市警局;當你激活手機 GPS,刷公交卡進地鐵,打卡進辦公室,你的蹤跡就已然透明化,任何人(任何設備)只要能連接儲存數據的服務器和硬盤,就能掌握你的動向。那么,這個行蹤檔案到底有多大呢?通過使用手機,打開 GPS,發郵件,發推特和臉譜網狀態帖,尤其上傳或下載電影和音樂,你每年將建立約 180 萬兆字節數據,相當于每天塞滿 9 個只讀光盤。在高度發達的世界中,現代人們的生活普遍用某種設備存儲數據,這就是為什么過去 3 年時間內,90% 的數據都會被創建出來。它們大部分都可稱為“元數據” 。這些信息是你自己(或你的設備)通過數據往來一點一滴建立的。雖然只有大約 10% 數據會被永久保存,而且對你沒有什么直接影響,但是所有數據都會透露有關你的某些信息。而且,數據量正在急劇躥升。根據科研機構互聯網數據中心 (IDC) 的統計,到 2020 年,數據總量將達到 2009 年(8 澤字節)的 44 倍(35 澤字節) 。

安排約會、刷公交卡進地鐵、上班打卡——我們以為這些獨立的行為只是作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不會產生什么實際影響。但試想一下,這些都是傳感數據,就像我們感受到針刺或聽到某些音符,雖然不是完整的樂曲,但是,這些小小的動作、交易和日常交流也是相互作用的、有節奏的。和大多數人一樣,你的生活也會具有慣性;每天同一時間上班,午飯時候逛同樣幾家店,一成不變的路線回家。如果不斷重復,樂曲的旋律也會變得容易預測。隨著傳感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定位 APP 的發展,此類旋律將越來多地出現。

[page]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有聽過這樣的樂曲。在大數據的當今,某些公司、市場和政府收集了我們元數據的聲音。但是,這本書不是寫當下場景,而是想表達,在赤裸裸的未來,這首歌會被所有人聽到。大量設備和數據服務將進入我們的生活,于是,我們會越來越注意到,自身確實是可預測的。

未來世界中,我們的預測將更準確,涉及更多個人信息,因此,個人生活和公共環境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未來眾多領域的信息會置于陽光下,確實堪稱“赤裸裸的未來” 。

未來的 APP

在本書中,我提到了大量虛擬程序或 APP,正如前頭提到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機上的云端程序、擴增實境技術耳機、微軟的大腦植入(死亡藍屏就名副其實了)或其他未來平臺。雖然 Osito 和谷歌等應用可以利用個人數據作出定制化預測,但是,本書中大多數預測未來的 APP 都是虛構的。它們所呈現的是,遙測數據經過處理后將如何為終端用戶展現有關未來的快照。雖然未來 APP 都是源于大數據,正如我們人類的進化史一樣,但是,它們展現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針對特定的、個性化問題的回答或解決方案。

隨著個人數據大量增長、可預測性提高,數據的私密性會相應減弱。那么,在數字化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隱私呢?

寫作本書前,我需要積累研究資料,于是,我和谷歌、斯坦福、MIT、臉譜網和推特的人員交談;我約見了各式各樣的人,包括黑客、企業家、科學家、警察、間諜、億萬富翁,并且驚詫于遙測時代帶來的可能性。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未來主義癡迷者。聽這些聰明的人談論有關世界變化的理念,我會異常興奮;如果不這樣,我就會成為一無是處的科學記者。但是,當我和朋友、家人、同事分享見聞,傾聽他們的意見時,我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并沒有被普遍認同。當我能看到世界傳統理念的令人震驚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能預見未來的時候,其他人卻只看到了塔吉特、臉譜網、谷歌和政府運用它們的數據監控、跟蹤和愚弄他們。他們已經深陷大數據時代,而我們卻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他們都有同樣的疑問:怎樣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呢?

逐步滲透和技術極權主義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是,計算能力的增長并不一定會帶來最深切的恐懼。正如各種機構使用大數據的成本在降低,隨著系統的不斷改良,商家壟斷領域的消費者服務的改善,成本下降趨勢會更顯著。

關鍵字:谷歌數據服務大數據

本文摘自:搜狐讀書頻道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简阳市| 独山县| 乐陵市| 项城市| 唐山市| 新田县| 德令哈市| 广平县| 清远市| 许昌县| 呼和浩特市| 神农架林区| 平湖市| 建昌县| 兴义市| 兴化市| 古浪县| 嘉荫县| 陆丰市| 乐都县| 庆阳市| 贵德县| 富蕴县| 通榆县| 尤溪县| 浦江县| 东台市| 额尔古纳市| 山阳县| 旺苍县| 安化县| 白城市| 襄汾县| 沙湾县| 象山县| 兖州市| 静乐县| 泗阳县| 青州市|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