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大企業炙手可熱的焦點,而中小企業對大數據概念的認知不足、技術畏難、人才缺乏、費用高昂等原因讓其坐觀其變。在小編看來大數據對于企業的意義在于:數據創造無限價值。
大數據助力中小企業管理
現在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往往來源于企業的無形資源。采集信息、分析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企業參與競爭的必備要素。過去財務數據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依據,今天企業的運營、管理、戰略決策、風險控制,僅以財務數據為依據遠遠不夠,企業管理層要想做出快速、全面的決策,必須依靠更強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這種能力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實現。所以,在現代中小企業中,需建立的IT部門的角色不應只是技術支撐部門,而應該成為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支撐部門,IT人員應該更充分地理解企業運營、管理的需求。信息化一直被視為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風險控制的必然需要,而非單純的技術需要,而對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則是大數據主要工作,因此在企業中運用大數據可有效實現風險控制。
大數據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一系列業務難題,據悉增強客戶體驗和改善流程效率仍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業內有很多專家表示,隨著企業機構逐步走過知識收集和部署戰略以進行投資、試水和部署的節點,他們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實際了。那些還沒有大數據相關技術的企業機構感受到他們正在面對找出如何從大數據中獲得價值、制定戰略,或者企業管理者們已經開始考慮為大數據服務的基礎設施該如何建設。
中小企業運用大數據營銷
所謂大數據營銷即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可以大規模、精準地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和快速優化對于企業產品的受眾,從而得出用戶在面向企業產品的需求和缺失,通過針對性的精準網絡營銷,進行二次營銷,增加既有客戶的二次成交率和對于企業產品的粘性,實現產品精準營銷。強大的大數據分析挖掘精準營銷,可以層層過濾找出真正的消費者,引導他們的信息尋找行為,使其在消費行為之前,瀏覽商家信息,并主動與商家電話溝通,形成銷售機會。
除此之外,深度的、精準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可以有效幫助企業規避潛在的風險;優化企業品牌價值;保持企業和用戶的緊密聯系;節約企業的未來可預期營銷成本。
目前針對中小型企業的服務類型,大數據營銷解決方案的比重不高,時趣CEO張銳表示從時趣目前的客戶來看,中小企業在社會化營銷的資源投入占比越來越大。對于不少新興品牌來說,甚至可以達到70%-80%,原有傳統投放渠道占比僅20%。而對于大品牌來說,即便社會化營銷投放在數字營銷占比40%,但數字營銷本身占總預算可能也就30%上下。
“中小企業對于社會化營銷的擁抱程度和接受程度更高、更快。”是因為大企業有品牌資源與基礎,而中小型企業必須革命。除此之外,張銳還表示,大小企業針對社會化營銷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大品牌的社會化營銷更傾向于依賴外部代理商,能夠提供在不同細分領域專業的服務。而中小企業會青睞于自建團隊。“中小型企業可能不愿支付高服務費,但中低端的服務內容又對他們沒有價值,便會想到自建團隊。”
大數據信用助力中小企業融資
盡管中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資金緊張、貸不到款卻是長期面臨的問題。因為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資產少、內部治理和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同時銀行向其放貸時信息不對稱,這些企業無力還貸時政府出面協調與救助的概率低。因此,這些企業時常受到貸款困擾。
而對于有信貸規模限制又追求利潤的商業銀行而言,小企業的放貸成本與風險相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往往更高。
近兩年“大數據信用”一詞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大數據在美國金融當中最直接的場景,就是所謂的信用評估體系。美國的信用體系評估很簡單,就幾樣東西:債務歷史、債務、信用歷史時間、相關的其他因素。這些東西全部加起來形成了美國現有的評分體系。
一般來說,如果變量放得太多了,模型處理起來就會比較麻煩。最主要一點它的深度比廣度要重要。所以,過去20年的記錄,和最近一年當中才有記錄,二者之間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中小微企業一直喊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難是因為抵押物不多,銀行不敢做;而融資貴是銀行覺得企業風險大、服務成本高。”金電聯行CEO范曉忻指出,銀行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驅動力不足主要是存在兩大問題:一個是成本居高不下;二是準確度不高,無法有效監管。
范曉忻認為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企業信用信息,計算企業信用,聯合金融機構為長期缺乏抵質押物的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融資;其次,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風險進行量化管理,使風險可計算、可度量,幫助金融機構增強服務中小企業的信心。
總結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大數據是造勢英雄,在帶來的福音同時也是對自身的挑戰,因為這必定是顛覆性、系統性的變革,但對于大數據帶來的巨大魔力,這樣的挑戰卻又是必須邁過的坎,改變或許并不意味著成功,但止步不前,與社會脫軌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希望中小企業在大數據的浪潮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