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遇上了一些很有共性的問題,我身邊一些已經使用互聯網十幾年的朋友開始忐忑一些現在的網絡環境,很多涉及到隱私的產品不敢通過電商購買,一些涉及到私密的信息也盡量避免在網絡中記錄和出現,有這種顧慮的人應該算是少數有遠見的朋友,他們的表態都是,在這么一個大數據的環境下,如果你自己再不注意自己的隱私,你甚至可以在1天之內將你幾十年的信息全部公布于眾且變為別人斂財的手段。
當大數據開始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隱患,這些有遠見以及了解云時代的朋友們首先警覺起來,因為你的個人信息正在無時無刻不在被別人利用,試想一下,一個十一長假七天時間,你的各種網上定制的餐飲、交通、住宿甚至網購,將暴露你多少的隱私?
7天假期 你的數據可能暴露無遺
互聯網時代,只要給你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基本上吃穿住行玩都能搞定,無論國慶假期你是打算在家休息還是出外游玩,你多多少少都會利用網絡進行一些規劃安排,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在泄露你的個人資料進入別人的大數據統計中。
一 吃
網絡訂餐,優惠劵購買,團購信息,你的消費水平將通過大數據回饋給互聯網公司以及具體的餐飲公司,這些長期積累的數據對比有可能將決定下一個長假,什么樣的團購產品最多,你看似買了98元的燒烤卷,但實際上數以萬計的數據對比,將這些本身獨自一文不值的東西信息變成了貴如油的國內餐飲消費數據。
二 穿
色彩、款式、產地、價格,一件衣服,你所挑選的型號將會被統計在列,這也將導致明年這個時候,新品的樣式實際以及對口的消費人群,而你的個人數據將被記錄,有一定可能被標注為“重點客戶”,在明年的新品中,你,將是重點推廣對象。
三 住
訂購酒店,租房,這兩個項目每年的數據統計將制造不可預期的利潤回報,你的訂房信息將被酒店記錄,被數據公司進行分析并確定該地段的熱度從而將數據返還給酒店,讓他們制定更有利潤的客房價格。
四 行
在大數據的幫助下,現代化的旅游相比早些年有了極大的進步,你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得到更加適合你的旅行路線已經周期,但同樣也有人利用數據分析,將你的個人信息分類,并且推銷諸多你不需要的服務內容到你的個人信息中,這種事情十分常見,垃圾電話怎么產生的,不就是這么出現的么。
五 玩
就因為現代人玩的方式越來越多,數據的意義越大,一個過億產業的出現,必須根據人們的興趣愛好來制定,你愛玩手機,好的,那么我們都做就做手機。你們覺得手機太小,好的,那么我們都做平板。
小結:從這些方方面的生活細節中,大數據本身迎合互聯網時代與我們的接觸可以說是毫無縫隙,你的一點一滴都莫名其妙的被記錄在案,說的嚴重一些的,你的個人數據和信息,在十一時間被種種記錄,7天時間,無數個“你”可以促使下一個億萬產業的誕生,為什么?這就是大數據分析帶來的效果。
一邊是大數據引領未來發展概念如火如荼
政府機構和企業都在大數據處理上加大布局。BAT三家投入力度較大。百度把控住搜索、地圖等數據入口,并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如成立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挖來“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都是在為大數據分析做準備。阿里在從IT向DT轉型,要做數據公司,天貓、淘寶、支付寶、阿里金融產生的數據構成了個人、企業、商品和金融之間的完全數據鏈,能夠讓阿里巴巴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服務。騰訊除通過QQ、微信等進行數據收集外,也在加大大數據分析力量,如成立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培養和引進大批相關人才。
另一邊是個人數據被侵犯事件頻頻發生
如個人信息在不知情情況下被收集。蘋果手機收集國內用戶信息回傳到美國,小米手機在境外市場收集用戶信息回傳到大陸,都遭到用戶及監管部門不同程度的質疑。手機安裝的APP,會在用戶授權或者非本意授權的情況下,收集用戶的信息。
再如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甚至牟取利益。2013年10月,“開房數據泄露門”曾經引起軒然大波。不久后,一個名為“2000萬開房數據”的文件出現在網上。當時一些查詢開房數據的網站被關停。然而近段時間,查開房的網站又死灰復燃了。
于是,爭議擺在了面前:是推動大數據發展,積極貢獻個人數據,實現其最大價值呢?還是要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控制大數據發展進度呢?陳述認為:
其一,大數據是發展趨勢,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可以有一定的引導,但當一切條件基本成熟之后,發展之勢勢不可擋。
其二,用戶本身要加大個人數據保護意識。發展過程中必會帶來進步與糟粕。每個人對自己的數據隱私及安全負責,增強保護意識,可以降低受侵害的可能性。
其三,政府機構及行業機構要加快制定大數據處理相關法規及機制,規范大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及應用等過程,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對于大數據發展與個人數據保護的解決方案早已有人提出。MIT人類動力實驗室主任阿萊克斯·彭特蘭及其團隊提出建立一種信任網絡。在這種網絡下進行數據分享,有四個原則:一是數據采集者要通知用戶。二是用戶對于數據的采集、應用知情并且同意。三是第三方機構要對數據處理過程進行審核。四是個人隨時可以撤銷自己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