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制片查理·布洛克推出的英國“神劇”《黑鏡》中,出現一款功能強大的“大數據+云計算”產品——一個連思維人格都可以和因車禍早逝的Ash“一模一樣”的機器人。
繁復枯燥的數據正在展示其中蘊藏的巨大價值。研究表明,目前“大數據”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到2015年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將達169億美元,而到2017年預計會上漲到530億美元,是整個IT與通信產業增長率的七倍。但是,“大數據”的“內容并非4個V那么簡單”。正如車品覺在書中所說,“用數據的人不知道大數據從哪里來,做數據的人不知道大數據如何使用。用的人不敢用,因為大數據的復雜性;做的人不知道怎么用,因為大數據的復雜性。”
“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業界有“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之說。“假如我們有了一個數據預報臺,就像為企業裝上了一個GPS和雷達,企業的出海將會更有把握。”馬云曾如是說。穿透喧嘩與騷動,當我們在大談大數據價值的時候,作者車品覺以敏銳的視角揭示了大數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駕馭大數據。書中的例子幾乎都是與電商、與阿里有關,不但詳盡闡述了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和運用,還“首次”把阿里的大數據秘密展現出來,解密了其數據實踐的“混、通、曬”內三板斧和“存、管、用”外三板斧,“以帶動更多的數據進入這個自循環中,并應用于各個行業”。
大數據的滲透力極強,從本質上講,各行業都已經在數據化了,這就意味著,大數據挖掘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必修課。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工具,那么這種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盈利,幫助包括政府在內的各行業,制定更合理、更有針對性的政策,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作者在書中所舉“賽馬”的例子就很典型——盡管賽馬的過程中有許多意外,但利用數據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出每匹馬的實力和獲勝機會。用數據找機會,賽馬都能贏利數億港元。如果在“大數據”中尋找“金礦”是否也會成為“大礦主”呢?
“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觀察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首先,我們需要擁有一套具有商業敏感度的數據決策框架,而“快速的數據反饋可以讓每個決策的誤差得到適時修正”;其次,讓用數據轉化成生產力,讓DT戰略觸角觸及每個角落,使數據從產生、收集、使用、分享到反饋變得簡單易用;第三,“大數據”也讓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如作者在《決戰大數據》“前言”中所述,“很多時候,我們欠缺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定位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思考,有沒有數據可以改善我們的盲點;……當這種數據化思考成為你的‘直覺’時,就能夠把數據的力量和思考的力量融合在一起,產生出新的、無與倫比的合力。到那時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將因此而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