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12月16日訊
大數據如同一座“金礦”,蘊藏著巨大價值,在大數據時代下,作為信息產業的媒體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守著大數據“金礦”,媒體業不能無為而治,要有所作為。
媒體應有強烈的數據意識,善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使用數據。通過對海量和復雜的數字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從而提升媒體的預測與研判能力。媒體能利用大數據做些什么?
1.洞察用戶
面對互聯網海量信息,基于抽樣調查+人口學特征的“小樣本模式”不再具有導航性,用戶是“誰”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東西”,即用戶的“興趣偏好”及“傳播時機”等信息更重要,而這一切來源于大數據及對它的挖掘。大數據構成中有不少數據來源于用戶的網絡行為、網絡表達、網絡情緒,這些數據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通過對他們的分析就能清晰地描述出你的“用戶”是什么樣的,他們的“興趣圖譜”是什么,“行動路線”又是怎樣的。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并在這些數據背后找到用戶的“興趣配方”,從而制造出相應的產品并提供相應的服務。
因為有大數據,Facebook、Twitter這類社交媒體遠比報業、廣電等傳統媒體更了解他們的用戶。因此,傳統媒體可以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借助大數據更好地理解用戶偏好及行為。
2.協作式新聞
大數據使調查性報道有了更多可用的資源,一條調查性報道的出籠越來越凸顯“協作式新聞報道”的流程及風格。報道中有來自用戶貢獻的UGC內容,有專業記者采寫的報道,有數據分析師從大數據系統發現的線索、關系圖譜、發展趨勢等,有責任編輯負責新聞報道最后的呈現,有專門的新媒體運營者來實施這條報道在各個平臺的推送,以掀起社會影響力。因為大數據,新聞生產流程將會發生大的變化。新聞不再是單兵作戰,協作式新聞將成為主流生產模式。
3.廣告精準投放
大數據的多維度與實時性為廣告精準投放提供了可能。例如,《經濟學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包括用戶的注冊信息、國家、投遞地址、郵件地址、打開郵箱頻率等,為實現移動端的廣告訂制與目標推送建立了可能。廣告的精準投放將會改變廣告業整體的媒介購買偏好及廣告投放配比,越來越多的廣告將被投放到社交媒體,這對廣電等依靠廣告而生的傳統媒體而言將產生深遠影響。
4.輿論分析與研判
現階段,新聞媒體可以用大數據做什么?1.講故事;2.來分析各種評論;3.降低信息過載(即大數據可以提供相關背景資料,讓人們獲得的不僅是一條條信息,而是圍繞這條信息形成的一個“知識圖譜”,這有利于降低用戶獲取知識的成本);4.進行輿論分析。以“阿拉伯之春”為例,通過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可以了解多少人和哪些人正在從溫和立場變得更為激進,并“算出”誰可能會采取對某些人有害的行動。這正是大數據的輿論分析及事態預判能力。然而,輿論引導在大數據時代卻變得更困難,因為信息越來越透明化且結構化,且這種結構化是非人工的,由算法得來的,雖然在設置變量等因素時可能有能動性與操控空間,但整體而言,這種非人工的結構化信息,部分消解了先前人工化組織的“議程設置”等引導輿論的方式。
D1Net評論:
在信息化潮流激蕩的時代下,媒體行業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化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媒體業的發展帶來一座巨大“金礦”,媒體業守著大數據“金礦”,若無任何作為,簡直就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