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的過年形式在不斷變化,但其承載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則仍然鮮活,喜慶的氣氛和祝福的心意始終是不變的。年味并不是變淡了,只是在互聯網的催生下,出現了不少新年俗,演變成了指尖上的年味,使得傳統年味充滿時代內涵。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不僅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連極具傳統文化的過年方式也悄然變了樣。
近日,數據報告《指尖上的新年》新鮮出爐,這是互聯網第一次用大數據全景描述中國人的過年方式。報告顯示,在支付寶4億多實名制用戶中,春節期間仍有近半數人沒回家過年。報告通過遷徙、理財等方面數據,展現了互聯網已滲透到春節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數據下的春節
近日,螞蟻金服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推出數據報告《指尖上的新年》,通過記錄4億多支付寶實名用戶在春節期間登錄和使用情況,分析互聯網時代春節生活正在發生的嬗變。
這份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大致展示了過年期間人口流動的狀況。數據顯示,在螞蟻金服用戶中有53.4%的人群選擇回老家過年,而在46.6%沒回家的人中,約34.3%的人選擇在工作所在地過年,融入新的城市生活,還有12.2%的人去往別處過年。
大數據也反映出人口密度的變化。報告顯示,廣東省的深圳、東莞和廣州三地囊括空城率前三甲。而春節返鄉人口增加前三名是安徽安慶、湖北黃岡和廣東梅州,這些地方春節支付寶用戶密集程度是平日的兩倍。
紅包狂歡也增添了指尖上的新年味。今年除夕當晚,支付寶發出四輪“咻一咻”紅包,加上最后的五福紅包,共計8億元現金。其中超過1億的用戶,直接咻到多個紅包。此外79萬多人集齊五張福卡均分2.15億元現金,人均271.66元。
年輕人帶動父母“觸網”呈現上漲趨勢。支付寶春節新增用戶中,50后、60后、70后占到33.5%,比例是日常占比的兩倍多。互聯網主力用戶年輕群體返鄉,帶動了當地互聯網的活躍程度。除夕當晚,三四線城市的活躍用戶從節前的48%上升到64%,上升了16個百分點。
移動互聯網給過年添時尚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年俗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新年俗則乘著網絡的羽翼綻放光彩。朋友圈里互曬年夜飯、通過微信紅包發壓歲錢、網購年貨發給父母親友……如今,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用指尖輕輕點擊幾下,便可輕松上網訂票、購物、拜年、支付等,移動互聯網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越來越廣泛地介入民眾的生活。
置辦年貨不再怕排隊擁擠,網上趕集逐漸興起。傳統新年中,大包小包的雞鴨魚肉、瓜果蔬菜,是一道春節必有的風景。而現在,不少電商都推出了年貨專欄,生鮮蔬果、堅果蜜餞、各地特產等等,想要的商品應有盡有。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采集過年所需要的各種年貨,也不用擔心貨物的搬運問題,只要在家坐等送貨上門,既省時省力、價格便宜,又十分方便快捷。
預訂年夜飯“一鍵”搞定。春節總少不了親朋好友之間的聚餐約會,原來要準備一餐豐盛的年夜飯往往要花費很多功夫,而當下,在網上預約大廚上門做年夜飯正成為新風尚。利用企業APP來預定家庭聚會菜單和大廚,用戶就能享受“在家吃大餐”,既不用操心食材制作,還能吃得健康放心。目前,北京、廣州等城市都推出了這一服務。
今年春節,最熱鬧的莫過于網上搶紅包了。支付寶“咻”紅包、微信發紅包、QQ搶紅包,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樂于點一點,搶個好彩頭。很多平時難以見面的親朋好友,通過網絡建個群,發個紅包,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
年味在指尖下飛揚
移動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已越來越密不可分,傳統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大勢所趨。但有一些聲音認為,登門拜年逐漸消失,煙花爆竹被電子產品替代,過年的傳統形式被淡化;一些人只顧埋頭看手機,阻礙了人與人在現實中的溝通,使得傳統的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其實,這種變化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引起的自然變化,屬于正常的演變。
雖然說現在的過年形式在不斷變化,但其承載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則仍然鮮活,喜慶的氣氛和祝福的心意始終是不變的。年味并不是變淡了,只是在互聯網的催生下,出現了不少新年俗,演變成了指尖上的年味,使得傳統年味充滿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