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快速蠶食著實體商業的市場份額。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年度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已達到2.8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這是該數據首次突破10%。
上周由主辦,騰訊大申協辦的“2015上海零售風云榜”頒獎典禮上,通過30萬位消費者的網絡投票,通過消費者的微信“喊話”評選,20余家商企脫穎而出,最終走上了見證榮耀的領獎臺。他們,是2015上海零售業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改變的同時更需要思考。頒獎之余,業內人士也就“互聯網+下的商業生存”的主題展開探討。如何重新定位實體店在多渠道中的角色?如何為實體店的消費體驗注入新活力?
在“互聯網+”的時代,改變成為主題。
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
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中國內地購物中心十強全年銷售額累計為565億元;而2014年天貓“雙十一”單日銷售額就達571 億元。RET睿意德上海分公司策劃顧問部總經理陳麗琳介紹說,如今每100元網絡零售交易額中,其中的39元完全是由電子商務拉動新增的消費,有59元是對線下零售的替代。
實體零售O2O作為一個消費頻次較好,經濟規模巨大的行業,同時也是O2O 行業最后的藍海市場,對于O2O,容易網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從容這樣認為,她將此比喻為“一場馬云們與王健林們的金錢較量”。
陳從容用數據表明了,線上、線下的融合正成為發展趨勢:萬達(專題閱讀)集團在2014推出了“賬戶互通”,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賬號及會員體系,并通用積分聯盟,建立了國內最大通用積分及大數據聯盟;2013年,銀泰就已與天貓達成O2O戰略合作,2014年3月O2O產品“銀泰寶”推出,同年阿里巴巴(專題閱讀)戰略投資銀泰商業,O2O部署實施,包括Wifi全場覆蓋、線上線下客戶資源共享及電子商務體驗店。同樣“下海”的還有王府井百貨、蘇寧等零售巨頭,開通微信支付、嘗試推出“社區服務集成平臺”等舉措,正是在建立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新生態。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監歐陽偉基介紹,目前,國外很多的頂級百貨也正在搭建B2C和O2O平臺。如世界頂級百貨公司Saks
Fifth Avenue已搭建了B2C購物網站,為各大奢侈品提供打折平臺,最低折扣低下至罕見的50%,為全球101個國家的消費者提供線上購物和快遞服務。同時也發布了手機購物App,提供線上線下打折信息、時尚搭配指南等。
陳麗琳認為,互動融合下的“互聯網+”,當“店商”面對“電商”,表象是聯接關系的對抗,實質是新時代的挑戰。
大數據成金鑰匙
大數據的運用是“店商”與“電商”互動融合的共性之一。電商通過云端APP 了解消費者從而調整商戶,店商則通過實體運營升級商戶。
陳麗琳在演講中講道:“水生動物不要羨慕陸生動物的四肢蹄子,真正要解決的,是生出一個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去呼吸。”傳統的運營模式,通常圍繞租戶管理、活動管理、物業管理這三個角色而展開。但新型商業運營,應該圍繞著消費者管理展開,即互聯網時代下的數據運營管理。購物中心線下實體可獲得客流數量、消費頻次、消費偏好、購買習慣及消費金額,而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則可獲取消費者的性別、客流熱度、年齡范圍及行動軌跡等信息。這些信息構建起的大數據網絡是關鍵所在。
客戶維護系統可用于了解會員客戶消費習慣分析,到店客流量及頻率監控系統則可基于數據分析客戶偏好。通過八大系統進行數據抓取,建立消費者行為習慣及偏好模型,最終利用模型對商戶、顧客進行全方位管理,也為商場的品牌、業態、動線的調整提供數據依據。
如何獲取大數據?陳從容認為,線上可以通過微信、APP營銷,交互引流,線下可通過互動承接屏記錄到店用戶需求,WiFi、支付及后驗證體系來實現。
上海市商務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宇認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動態定位等新技術,高效整合供應鏈,能更好地挖掘和引導消費需求。
潛在客戶分析系統、消費習慣及商品組合排布交叉分析、活動控制及諸如觸摸科技、智能購物、3D試衣等智能化運用,大數據是幫助購物中心走好下一步的“金鑰匙”。
跨界融合的新體驗場
“互聯網+”時代,隨著生活方式精細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涌現,新型細分的消費族群正在崛起,例如美食家、美麗專家、設計人士、健康專家、旅友等,專注于這些不同群體的社交化、體驗化和生活美學理念的需求,K11的各大藝術展覽、高島屋的小丸子展覽……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嘗試商業與文化、旅游、藝術、表演、展示的“跨界”融合。
歐陽偉基介紹,全美最大的購物娛樂中心Mall of America,也積極探索跨界經營,開創娛樂零售新概念,內設主題公園、游樂設施達25項,從而為顧客帶來升級的消費體驗。
黃宇認為,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產業跨界融合本質上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互聯網通過控制和改變信息流,可以引導資金流、物流和人流聚合集散,促使生產、消費、服務和流通一體化。
而實現“互聯網+”的提升效果,一方面商業企業要提升洞悉和創造消費需求的能力,認真研究“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群體特征和消費趨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動態定位等新技術,高效整合供應鏈,更好地挖掘和引導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還要提升利用實體商業空間的能力,創造和培育體驗時尚、吸收知識、欣賞藝術、消磨時光的新體驗場,滿足人們休閑、旅游、文化、社交等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