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征信的運用,突破了從財報、抵押資產和擔保信息評價企業信用的傳統思維。金電聯行董事長兼CEO范曉忻指出,在大數據信用理論中,企業的信用更多地應該體現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中,具體而言是存在于每一份訂單、貨單、倉單、稅單、賬單、工資表等的各項明細數據中。
5月26日至29日,首屆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召開。包括工商銀行、螞蟻金服等多家企業均有參會,并將大數據征信作為發展重點之一。
事實上,征信市場是一塊不容小覷的大蛋糕。宏源證券預測,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另有多家機構預計整個征信市場潛在萬億元發展規模。不過,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征信體系現狀并不容樂觀,央行征信體系覆蓋了8億人,但與銀行有信貸關系的僅有3億人,這導致很多人融資需求難以滿足,其中也包括很多小微企業。
業內分析認為,大數據的介入為小微企業融資打開了一扇方便之窗。目前,一些大數據公司通過對中小企業自身提供的數據分析,作為信用貸款的評級資質提供給銀行,用來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通過利用海量數據收集和云計算技術,對中小企業信用狀況及所處產業鏈情況持續跟蹤、深度運算,量化中小企業信用狀況,并助力銀行在貸后風險控制。”5月27日,金電聯行(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金電聯行)董事長兼CEO范曉忻在數博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征信體系尚未健全
目前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健全。相比美國和歐盟,我國征信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征信工作主要由央行主導。
2013年3月,我國首部征信行業法規《征信管理條例》開始實施;2013年12月,人民銀行制定的《征信機構管理辦法》正式施行;2014年6月,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開始對個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實施收費制度;2014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
在上述管理辦法出臺的基礎上,央行開始向企業發放征信牌照。2014年7月,央行向有資格的26家機構頒發了企業征信牌照,并在今年元月,印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在這34家機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征信服務的公司包括金電聯行、阿里巴巴以及騰訊。
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首份征信發展報告《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據不完全調查,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有各類征信機構150多家,征信行業收入20多億元。此外,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網站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征信系統收錄自然人8.3億以上,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近2000萬戶。據統計,2013年,美國三大個人征信公司的營收規模至512億元人民幣。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分析國外征信體系發展現狀時指出,從市場深度和廣度來看,美國三大征信巨頭收集幾乎所有關于個人活動的信息,并已全面覆蓋美國成年人口,市場規模巨大。以Experian為例,日均提供信用報告數量350萬份,估計年報告提供量約8.75億份,根據Experian的信用報告收入一半在美國計算,美國本土年報告量約4.38億份。若按美國信用報告查詢均價62元計算,查詢收入約272億元。
大數據介入化解小微企業征信難題
“融資難、融資貴”長期困擾中國中小企業。2013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會議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表面上看是缺錢,實質上是缺信息、缺信用。
事實上,在金電聯行董事長兼CEO范曉忻看來,每一家中小企業都是有信用的,只是信用高低不同并無法進行量化和查詢。
“在大數據時代,信用的本質發生了顛覆性改變,即時被量化并趨于客觀、真實。”范曉忻分析指出,從傳統思維看,是中小微企業失真的財報和抵押、擔保資源信息的匱乏,造成了信用評價無法給出足夠的信用,致使銀行不能提供貸款。
在過去,由于技術局限和成本考量,無論金融機構還是第三方信用評估機構,都難以對企業的這些看似龐雜的海量數據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導致小微企業往往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借貸無門。
而大數據征信的運用,突破了從財報、抵押資產和擔保信息評價企業信用的傳統思維。范曉忻指出,在大數據信用理論中,企業的信用是一種客觀存在,信用不應該僅存在于抵質押和擔保資源之中,更多地應該體現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中,具體而言是存在于每一份訂單、貨單、倉單、稅單、賬單、工資表、社保表、水電繳費記錄等的各項明細數據中。
其實,早在8年前,范曉忻和他的團隊就已開始通過數據分析幫助供應鏈中的小企業拿到了銀行的信用貸款。金電聯行利用大數據解決了信用缺失的問題。該公司通過數據挖掘機器人收集中小企業的交易信息,利用這些數據創建了一套客觀信用評價體系,最終憑借這一客觀評價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
據了解,民生銀行是最早與金電聯行合作的銀行,隨后,國家開發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近十家銀行與其合作。
資金涌入瞄準企業征信市場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如安碩信息(300380.SH)、新國都(300130.SH)、銀之杰(300085.SH)、中科金財(002657.SZ)等正在布局征信業。
5月8日,被稱為“中國商業征信第一股”的商安信在上海進行了掛牌新三板的首次路演。場面火爆,甚至有機構投資者給出商安信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航天信息(600271.SH)也以其獨特的征信模式受到市場資金追捧。據了解,航天信息掌握高達四五百萬家企業的稅務發票信息,在互聯網金融爆發的情況下,同樣可以提供有效的征信服務,隨著營改增的全面實現,服務企業數量有望達到一千多萬家,目前該公司旗下的征信平臺已經上線,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該平臺提交增值稅發票等涉稅信息,以此作為融資貸款的重要信用依據。
元大寶來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航天信息(600271.SH)與建設銀行的合作中,航天信息收取的征信手續費,按發放貸款金額的1%收取。由于公司掌握數百萬企業用戶,以及數億個人納稅信息,信貸市場空間巨大。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以服務企業與政府的金電聯行剛獲得第三輪融資,正在為掛牌新三板做準備。
據機構預測,隨著個人征信業務的放松,未來征信政策放寬的預期將更加強烈,其中僅資本市場上涉及個人征信業務、征信系統開發、征信信息咨詢的概念股有望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