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眼中,最近兩年,人工智能走過此前的“泡沫期”進入“沉淀期”,其應用也將逐漸從單點突破走向產業聯盟時代。
人工智能C端市場被詬病為“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了”,未來5年難有較大突破與創新。而在北京云知聲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偉看來,人工智能的未來十年將是To B的黃金時代,人工智能企業應專注于高質量的落地產品。
AI企業齊拼產業化落地
早在AI浪潮被掀起之前,創騰科技總經理曹凌霄就開始在制造、化工、石油材料行業提供信息化的平臺,并且開始研究AI技術。在曹凌霄看來,制造行業當下的變革也亟需為產品注入AI創新元素。
雖然人工智能被劃分在新經濟的范疇,但該領域的創業者依然認為“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是推動行業進步的硬核。思必馳CMO龍夢竹提到,自己和合作伙伴在2007年在英國建立起AI平臺,但那時候國內外了解AI的人不多,招人留人特別難。直到2014年、2015年以后,行業人才開始涌動,競爭對手的不斷更新、商業化應用落地的加速,會讓老創業者面臨很大的誘惑,需要堅守技術還是重新做C端產品是一直思考的問題。
“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不管我們見投資人、見客戶,都需要給投資人、客戶講人工智能是什么,能干什么,創始團隊用人工智能做過什么。到今天再見投資人或者客戶,大家在意的更多是落地帶來了什么樣的價值。”第四范式聯合創始人田楓表示。
作為一個在AI領域實踐5年的老兵,速感科技創始人兼CEO陳震對于行業的變化感受頗深:“今年幾乎所有AI公司都在拼產業化的落地,都希望能夠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里獲得更多的用戶基礎,獲得更多的產業化及市場化的成果。”
C端市場“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
同時,眾多應用的落定也推動了人工智能的變革,對于這一階段的論調也早已不再停留在“強人工智能”或者“弱人工智能”,AI的平臺化和聯盟化正成為從業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龍夢竹提到,現階段的AI再好還是單點智能時代,未來5年不同技術的結合可以做更高端的整體智能,AI也將走向聯盟時代。
事實上,從業者的上述感受和AI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龍夢竹提到,如果單單討論人工智能,不加前置場景,所有結論是沒有意義的,未來的競合關系很難說,因而要不斷拓寬AI邊界。
“過去2~3年里,C端消費人群對人工智能的暢想把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了,C端未來5年人工智能不會有特別大的突破和創新,更多是產業聯網。”在陳震看來,平臺化和聯盟化的AI也源于行業變革,下個5年將會看到AI應用和技術將過去產業中落后的、工業中落后的、行業中落后的設備連接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