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短時間內不會被 AI 觸及,相對安全的工作,但是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影響下,從制造業的流水線工廠到交通運輸行業的卡車司機,人們發現這些行業的工作崗位都無一幸免的遭受到 AI 轉型化帶來的威脅挑戰,當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支付系統,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學習等技術不斷普及的時候,像停車員,迎賓員,安檢員,引位員,訂餐員,服務員,出納員,清潔工,飯店經理,甚至是餐廳大廚都可能被 AI 所取代。
可能你還沒有感受到這么明顯的影響,但是 AI 技術的確已經不知不覺的滲透進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網絡搜索引擎和定制化新聞,正是因為使用了人工智能排序檢索技術,它們才能根據你的興趣和愛好點為你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因此我們只能說目前的 AI 技術的應用范圍還不夠全面,但無論如何都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技術變革導致的失業狀況也已經不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比如之前曾經存在過的馬鞭制造,電話機交換員,電梯操作員等這些工作現在都已經逐漸消失了,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之前曾經出現過的專業叫醒員,不過這種也是隨著鬧鐘的普及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那些頑冥不化和有此工作有特殊癖好的人,其實大多數人都愿意接受讓自己的崗位被新的自動化技術取代,但這個過程也并非一觸而就的,其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讓整個行業徹底消失。
如果要問 AI 驅動的自動化技術是否會導致不可避免的失業率增加,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會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工作崗位會以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意想不到的速度突然消失,至于有人之前提到,人工智能在取代舊工作的同時也會創造出一系列的新崗位,尤其是與 AI 人工智能相關的工作。
人們認為這些工作將會一定程度上補償之前損失的崗位,這樣分析固然有道理,但實際上新工作產生的速度和規模將會遠遠小于人們的想象,而且在大多數機械性工作都被自動化取代后,即使是新的工作,也僅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勝任,對于任何公司企業來講,他們都不希望增加多余而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成本。
也有人提議認為應該現在就開始重新培訓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和機器競爭,讓孩子的教育集中到那些 AI 無法涉及到的領域,但這樣的想法并不現實,說句實在的,無論怎么訓練我們都不可能讓一個孩子比汽車還跑得快,比拖拉機更具牽引力,而現在要找到一個讓人工智能無法滲透的職業其實并不容易,不過相比起來,像高等數學,理論物理,音樂和藝術等需要高等創造性能力的領域內會稍微安全一些,人們可以利用自己本能和天生的想象力做到機器創作機器無法想象的事物。
整個人類歷史都是在工作的伴隨中度過的,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人們的確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工作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但是回過頭來,我們也可以重新反思一下,為什么工作在人類社會文化中是如此必不可少?客觀的說,我們需要工作是因為需要從工作中獲取報酬,支付我們每日的賬單,購買需要的日常用品和滿足我們的其他欲望,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并不是工作,而是工作背后所帶來的經濟收入,而那些喜歡于工作的人則是為了從工作中尋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和自我滿足。
那么會有多少人真正是熱愛于自己的工作呢?如果要檢測的話很簡單,就問你如果你中了一支價值上千萬的彩票,你會因此放棄自己的工作嗎?不為別的理由,就是為了自由,你愿意嗎?可能即使是那些宣稱非常非常喜歡自己工作的人也得重新好好衡量一下這個新的選項,也許有人仍然會選擇工作,不過他們想必都不會想要那些工作中面臨的壓力,侮辱,騷擾和辦公室政治。
而如果要真正實現這樣的理想狀態,我們還就真得尋求 AI 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幫助了,設想一下,當未來的大部分工作都因為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自動化,包括農業、貨物運輸、個人運輸、道路維護、發電、制造、保管服務、餐飲、醫療保健、老年護理、學校教育等等,當人類的各種物質需求都能通過自動化被滿足,那么誰還需要,誰又會愿意去工作呢?
但我們并不是說人類最終會完全消滅這些所有的工作,只能說人類在這些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邊緣化,更大規模的工作任務都將交給機器去完成,當工作遇到麻煩變得棘手時,人類可以充當臨時的監管員或運行維護助手,但其工作的時間仍然不會太長,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想法太過浪漫,要真正實現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事實看來并非這樣,也就是說自動化的速度會遠遠超乎人類的想象,就像 William Gibson 所說:“未來已經來了,只是還分布不夠均勻。”
不過實話說,工作崗位的消失實際上也會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有成百上千的卡車司機都會抱怨自己不得不被晝夜長時間捆綁在讓人難受的卡車駕駛艙里,而隨著自動駕駛卡車的出現,這類卡車司機也終于可以得到解放,他們可以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和其他工作,而且像駕校老師這樣的角色也終有一天會因為沒有學員報名而消失,因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已經讓傳統駕駛技術派不上用場。
而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前,我們需要盡可能的讓更多人接受這一新的世界觀念,讓他們對自己目前的工作進行重新的定位思考,再回到保持現在社會運轉的基本經濟學原理,也就是供求關系和價格效應上,當 AI 真正消滅了工作之后,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人們會失去收入來源,這意味著人們在奢侈品方面的可支配收入將會大幅減少,而由于高效率的自動化導致的生產過剩和人們收入水平減少導致的購買需求下降,將會使得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如果當價格降到商品利潤率威脅水平以下,公司甚至整個行業最終將會面臨倒閉。
然而那些日常必需品,比如食物的售價也會下跌,但是得益于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企業的產品運營成本將會大幅降低,并與其下降的產品銷售利潤率相抵消,但那些高價格的奢侈品食物的價格則會下跌地更加明顯,因為消費者從更長遠考慮不再需要這些不必要的商品,供應商則也會因此適當的將價格調低到相應的消費者可以滿足的尺度。
然而除了大量工作崗位的消失,我們還需要考慮的是人類社會工作時間的縮短效應,最終那些全職工作的員工也會變成兼職上班,而且僅需幾個小時就好,有人會害怕工資收入會因此降低從而導致無法支撐巨大的生活成本開支,但是另外一方面別忘了,自動化所帶來的商品制造成本和緊隨其后的價格降低也會讓我們以更低的收入水平換置同等價位的商品。
人們會逐漸意識到,工作中得到的總收入不及社會上的相對收入重要,舉個例子,如果工資收入被砍了一半,或許你會因為難以入睡,但是如果告訴你同比房價跌到了原先的五分之一,市場上的各種食物材料產品也都跌到了白菜價,或許你就會感到放心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非常小心,因為這樣的結果并不一定會進展如此順利,問題不在于這個階段,而在于中間的過渡期。
在這個過渡期內,事情或許會很不盡人意,也就是說大規模的失業發生的同時,由于自動化技術的不成熟和發展不完善,導致我們之前所說的物價水平遲遲降不下來,那么這個過程就不會讓人高興了,總之這不會是一條坦途,或許人們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波折,痛苦和回溯才能最終回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社會。
人們會在這個過渡期內慢慢地開始發現,他們真的不必每周工作60小時,而將工作周從40小時減少到36小時,然后每周減少到四天,全職工作開始被兼職工作代替,早八晚五的工作制度將會慢慢讓位給更靈活的工作時間分配,另外還有遠程工作將使現場工作邊緣化,人們會把他們的工作時間縮短到 25%,并發現他們的生活水平即使沒有達到以前的收入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艱苦的機械工作將被智能設備代替,人們不再需要為了生活花大量時間賺取金錢, 而是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追求幸福和精神滿足上,從工作崗位中解放出來。人工智能的確會造成巨大的失業,但這些傳統工作的缺失相比起人們花更多自由時間去自我實現,實在沒有太大意義,因此這也將同時迫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動機,如果沒有工作,當你每天早上起床,又會有什么激情促使你去做事情和生活,又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呢?
有些人會認為工作的消失導致了生活激情的喪失,并感到不安,對他們來說,人工智能只會加深絕望,讓生活更加無趣,而樂觀主義者則將這看作是一個黃金機會來擺脫他們的工作枷鎖,這樣他們就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概括來說, AI 人工智能技術將會給傳統的工作觀念帶來一場革命,從“我工作,所以我活”到“我活,所以我工作”。
社會學家將被迫重新審視和擬定他們的人際互動和組織關系,而經濟學家將被迫重新考慮消費激勵和產品代理關系,而許多傳統的政治職能也將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生改變,而學校的許多課程將會不再有意義,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總之社會整體中的每一部分都必須努力克服這些由人工智能造成的永久性凈失業所帶來深層次社會、經濟和心理影響,讓我們在失去工作的同時花時間和自由去思考這些問題。
如果事情真如這樣發生,那么人工智能對于人類來說其實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我們無需為此恐懼,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更加理性的辦法應該是協同起來為這個過渡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