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孤獨感和尋求認可,是一切社會化行為的核心動力。
眾所周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交。常見的社交類產品包括: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微信、提供知識社交平臺的知乎、全民直播視頻社交的映客,以及從約附近的人,到視頻直播的陌陌,等等。
身為設計師的我們,在做社交類產品分析時,習慣性分析它們的產品策略、功能框架、視覺語言,等方面。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掉一個最本質的問題,那就是:人們為什么要社交?希望從社交中獲得什么?
人們為什么要社交?
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簡單調研,大家的回答是:
把這些答案歸納一下,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1.怕孤獨;2.被認可。
1. 怕孤獨
因為自然的選擇,讓習慣群居的人類生存下來。反過來說,人類沒有能力在自然界獨居(相對老虎這類獨居動物)。
所以,自然在我們的大腦里制造一種機制:當我們長期收不到同類向我們發出的信息時(任何形式的),我們就會覺得焦慮,會感到孤獨。
映射到現在的生活中,我們時不時打開微信看有沒有人聯系自己,我們喜歡加入一些圈子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們希望認識/渴望了解一些陌生人,等等的行為,都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孤獨感。
2. 被認可
我們害怕被忽視、被遺忘、被拋棄,而更渴望獲得認可。
比如:一只被拋棄的猴子,脫離了群體之后,它有更大的可能會死于非命,會遭到別的動物攻擊。而得到認可的猴子才能在部落里更好的生存,找到配偶,繁衍后代。
一代代幸存下來直到我們,所攜帶的基因就是“在意別人看法和認可”了。
映射到現在生活中,當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發自拍、曬包包、秀恩愛的目的是什么?
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所以就有了大家所熟悉的功能“贊”和“頂”。
總的來說:解決孤獨感和尋求認可,是我們一切社會化行為的核心動力。
目前社交產品有哪些?
我們常見的社交類產品,可以大致分為兩個維度:一是熟人社交;二是陌生人社交。
1. 熟人社交
熟人社交,指在線下或者固定的載體建立過信任的朋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微信,QQ。
熟人社交產品,基本圍繞著三種場景:跟某某某聊會兒(消息);找到某某某(通訊錄);好無聊啊,大家都在干嘛啊(朋友圈/q空間)。因此,微信和QQ底Tab的核心功能就是這些。
那么它如何幫助用戶從中獲得認可呢?獲得認可其實就是:a.增加獲得認可的機會;b.降低獲得認可的門檻。
當我們用微信發朋友圈時,更引導用戶發圖片/視頻,而不是編輯成本過高的文字(鼓勵你發動態,增加獲得認可的機會);而且在Feed流里,對動態的“點贊”優先于“評論”展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肯定,降低獲得認可的門檻)。
得到認可/渴望被認可,用戶才更愿意分享(xuan yao)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ming pai bao bao)。
產品還會利用人們渴望得到認可的心理,增加付費功能。比如:QQ登錄時長的等級展示,開通會員后名字加紅制定特權,以及開通黃鉆展示更多訪客。滿足人們渴望得到認可的虛榮心。
以上是熟人社交產品,它們的特點是:信任和強關系,而且遷移成本高。所以市面上熟人社交產品做起來的寥寥無幾。
2. 陌生人社交
陌生人社交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信任的問題。市面上有很多產品,基于興趣愛好、地理位置、短視頻/直播,以及婚戀等等的方式,進行互動。
(1)興趣愛好
由于陌生人社交要解決信任問題,而擁有共同的愛好、觀點、價值觀,是建立信任的基礎。目前有很多產品此入手,例如:豆瓣、same、貼吧、知乎、微博等等。
它們都是以話題或興趣小組為主,讓陌生人加入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圈子后,漸漸的建立關系鏈,高效的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知乎,在問題的左下角展示多少人關注。其實是告訴用戶,只要你愿意回復,我們已經有9w多人在等待你的回答!(降低用戶獲得認可的門檻)。
微博發布動態時,右下角默認選擇的是“給全部人看”,增加曝光率。(增加獲得認可的機會)。
(2)地理位置
基于LBS的社交產品近幾年也非常多,這種是通過對距離的提示,造成對搭訕欲的刺激。
人們(夜深人靜孤獨的小屌絲們),對附近的,經常擦肩而過的人產生好奇,他們來自哪里,平時是什么樣,有什么故事。而這些產品提供了一個獨特視角,能看到身邊人群的另一面。
例如:陌陌、探探、blued,等等。
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產品面臨的問題:
如何高效匹配,降低挫敗感?陌生人社交產品里,男生們都更愿意跟女神說話(解決孤獨感),而女神來的目的,大多數是放張照片來測試下自己的魅力值(渴望得到認可),壓根不回、不約。那么長期這樣男生就會有挫敗感,匹配的效率也會變低。
如何找到聊天的切入點?大部分男生都不太會撩,上來就是:“約么”,“你好啊”,“在干嘛”。女生開口是:“不約”、“滾”、“沒興趣”。因此,目前很多類似產品,會找一些游戲環節來進行破冰。
那么,陌陌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陌陌從基于附近的人聊天到興趣小組直播,再到去年很成功的加入直播,最近還上了改動很大的版本。
它成為了一個娛樂的聚合,你可以純聊天,還可以看看直播,美女看膩了你還能玩兒會桌游,桌游傷腦筋,那么你可以去參加派對,一條龍服務,總有一款適合你(圍笑)。
映射到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它做的其實是,線上陌生人轟趴館。
加入這些互動的場景,解決破冰環節,幫助廣大屌絲們撩妹的時候不再尬聊,同時還會提升產品的使用時長。
(3)視頻社交
隨著帶寬環境的改善,用戶不斷的在尋求除了圖文和語音以外的,更刺激更有趣的玩兒法。比如:Monkey。
打開APP后他會給你自動匹配和你同時在線的世界各地的用戶,而你們雙方只能看到彼此的年齡,性別和國籍,并且選擇是否聊天。
接受視頻后,對方就會出現在畫面里。對,沒有一絲絲防備,沒有一絲顧慮,真的是活生生的一個人,就出現在你的眼前。(刺!不!激!驚!不!驚!險!)
優點:
讓用戶以更真實的狀態面對彼此,再也不能拿著精心修了半個小時的照騙騙人了;
為用戶提供排他性的點對點同步交流場景,這種方式解決了之前說的男女不匹配的問題,因為用戶必須1對1的互動,因此,使他們更加投入和關注與當下的聊天。
缺點:
門檻兒高。人們對于跟陌生人視頻還是會有一些心理壓力的。比如:我在試用這個產品,第一次點擊屏幕上的“接受”后,一個黑人的大臉占滿我整個屏幕時,給我這個90后阿姨嚇得手機砸到桌子上,你們腦補一下。我只能感慨,現在的年輕人好奔放;
缺少破冰環節。直接將兩個陌生人暴露在視頻里面,其實用戶心理障礙也挺大的。上來就得尬聊。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叫Tiki。它們加入一些萌萌噠的濾鏡,這樣做有利于獲得對方的認可,同時提升匹配的成功率。
視頻社交類APP,除了即時陌生人視頻,還有一種形式,錄好了發出去。對方也只能以視頻的方式回復你,或者直接打賞回復。比如:哈嘍。
(4)婚戀社交
婚戀社交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信息的真實性和匹配率較高。因為來這種平臺上的用戶,基本都有自己明確的求偶需求,所以對用戶的注冊信息要求門檻繪比較高。比如:貴圈。
可以看出,信息里會包含很多現實條件,比如:身高,年齡,收入,等等(增加獲得認可的機會)… 同時必須提供本人的身份證。
一伴APP,也是類似,其中個人信息里還包含車,房情況。期望結婚的時間等…
婚戀社交產品面臨的問題:成功后的用戶基本就徹底離開這個平臺了(除非用戶又離婚了)。
如何產生下一個成功的社交產品? 1. 差異化
這里指的是和微信的差異化。微信這種巨頭,社交產品很難被繞開,像前幾年對標微信的“來往”,投入那么大的成本,還是沒成功。
其實聰明的做法就是:微信做熟人關系,陌陌,做陌生人社交;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釘釘,是一種工作方式;微信只能是簡短文字和固定圖片數量分享,美篇,做長篇圖文混排分享。
大家都想從社交領域分一杯羹。
2. 符合95后
從近兩年火爆全球的閱后即焚的Snapchat,到驚險刺激的即時一對一直播Monkey,再到最近比較火的引領新玩法的視頻社交產品抖音(雖然抄的是Musical.ly,但還算挺成功),都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核心用戶群很年輕。因為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最強,荷爾蒙最旺盛,內心最躁動,最容易產生與陌生人社交的沖動。
總結
總的來說,社交類產品都在解決用戶的孤獨感,和滿足用戶渴望獲得認可的需求。而不同的產品形態(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又有著很多交集。
從產品層面:熟人社交類產品(微信、qq)會想嘗試拉攏陌生人在自己平臺認識,因此有了搖一搖,附近的人;陌生人社交(陌陌、探探、知乎)也在想近辦法把已有的關系鏈沉淀下來,制造各種玩法。說白了,大家其實都在爭奪用戶的時間。
從用戶層面:孤獨的人們會在陌生人社交中滿足了獵奇心理,又會回到熟人社交,厭煩了熟悉的圈子,又想去陌生人社交中,尋找新的價值。所以,社交產品玩兒的就是人性吧。
希望這篇文章,對身為UI或UE設計師的你,做產品分析時的思維結構有所幫助。要明白,設計師不僅僅會畫圖,還要擁有產品思維,不然所謂的話語權都是白扯。
作者:大牙,百度用戶體驗部資深UI設計師。微信公眾號:大牙的設計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