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原來Slack是這樣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的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22 17:20:31 本文摘自:創業邦

如果你是企業服務領域的從業者,那么你肯定聽過堪稱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Slack。Slack是如何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的呢?本文將為你深度揭秘。

Slack的前世今生

前世:從網頁游戲Tiny Speck 到協作工具Slack

Slack最初建立在Tiny Speck的基礎上,Glitch則是Flickr的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執掌的公司Tiny Speck所開發的一款網頁游戲,不過Tiny Speck在2014年就倒閉了。在開發Glitch游戲這幾年,公司的員工其實遍布于各個城市,舊金山、紐約、溫哥華的都有,因此他們必須使用IRC工具進行團隊溝通協作。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發Glitch的興趣越來越弱,對IRC的興趣反而越來越高。IRC是那個時候比較常用的溝通協作工具,非常適合那些公司員工長期異地辦公的公司使用。Glitch的團隊發現,IRC能夠讓他們更加專注地在一個項目上專心工作,讓他們免受通過郵件溝通所帶來的各種干擾。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團隊就將業務方向轉到了協作溝通領域。

今生:Slack的迅猛增長

企業溝通協作工具Slack的開發實際上開始于2012年年底。到2013年8月,Slack進入內測階段,一經推出便取得了驚人的增長速度。在2014年2月剛推出的時候,Slack的日活用戶就有15000人。到2014年8月,Slack的日活用戶增至171000人;到了2014年11月,日活用戶就增至285000人;到2015年2月,Slack的日活用戶達到50萬;到2016年3月份,Slack的日活用戶就已增至230萬。增長速度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Slack用戶現在每個月發送的信息數多達3億條,用戶每天花在Slack上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Slack的增長速度和用戶粘性引起了投資者的極大興趣。去年4月份,Slack曾獲得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38億美元。到目前為止,Slack的融資總額已達5.4億美元。

相比上面介紹的內容,大家可能更感興趣的是Slack是如何實現如此驚人的增長速度的?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Slack早期做的那些為后期成功奠定基礎的工作。

? ?

- 1 -

定義自己的市場

Slack并不是第一個面向企業用戶的通訊應用,在Slack之前,已經出現了HipChat和Skype等一些提供企業內部溝通服務的工具,而且他們已經發展好多年了,在發展早期,他們的增長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

在競爭對手林立的市場環境中,Slack要想取得成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Butterfield表示,Slack的20%至30%的早期用戶都是從HipChat、Compfire或IRC這種中心化通訊工具平臺過來的。

“當我們問其他70%至80%的用戶都在用什么工具作為內部溝通工具時,他們會說:‘我們不使用任何工具。’ 不過很顯然,他們肯定會使用一些工具的,他們只是沒有將使用的工具歸到一種軟件類別中去而已。” Butterfield這樣說道。

后來我們發現,那些聲稱自己不使用任何工具的公司其實都在使用不同工具的組合。他們使用的工具非常繁雜多樣。他們團隊中的有些人在用郵件溝通、有些人用 Hangouts、有些人用SMS。我們還看到一個小組中的有些人在用 Skype 聊天,有些甚至在一些私密的 Facebook 群組以及 Google +頁面聊天交流。

基于這樣的情況,Slack初期在兜售自己的產品時都會和用戶強調,不管他們使用目前市場上的哪款工具,其實都會存在問題的,只是他們還沒意識到。

作為對比,如果你正在搭建一支銷售團隊,對于選擇哪一款CRM工具這個問題,你知道你必須要在這個工具品類中選擇一款,這毋容置疑。如果你是一支軟件開發團隊,你也知道必須要選擇一個版本控制系統。不管是CRM工具,還是版本控制系統,這些都是已知的產品分類。

對于絕大部分用戶而言,Slack這種中心化通訊平臺是一款全新的產品,導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這款產品。因此從第一天開始,產品培訓和市場教育工作便成為Slack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產品正式發布的兩周前,Butterfield給團隊所有成員發了一個很長的備忘錄,在這個備忘錄里面,他寫得非常清楚:他們不僅僅是要打造一款實用的工具,還要幫助人們去了解這款產品的功能與用途。

“我們的工作是開發一款真正有用的工具,一款能夠讓人們的工作更簡單、更愉快、更高效的工具。此外,我們還要去了解人們認為自己都需要什么東西,然后再告訴用戶Slack能提供的價值是如何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的。” Butterfield這樣說道。

上面說的這些從某些程度上說更像是傳統的營銷方式,但Slack要做的遠不止如此。Butterfield繼續說道:“我們的定位和其它很多初創公司是不一樣的。很多初創公司都想在一個已經被清楚定位的龐大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的市場上一般都會有眾多競爭者,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并生存下來。而我們和其它初創公司是不一樣的,雖然在企業內部溝通領域我們也會面臨一些競爭,但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定義和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調整產品,我們還會改變整個市場。”

因此對于Slack 而言,它早期實現增長的方式是通過創造一個之前不存在的市場,而不是進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市場,并將自己提供的解決方案兜售給那些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的用戶。可以這么說,Slack之所以能實現如此快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它銷售的是一個創意解決方案,而不是一款產品。”

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為一款群聊系統工具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用戶為我們的產品買單,畢竟他們用現有的工具也是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的。因此我們將產品定位成一款能夠帶來組織變革的工具。

Butterfield表示,找到產品與市場想契合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定義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全新市場。其實銷售創意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值得一提的典型案例包括哈雷·戴維森(Harley Davidson),它兜售的并不是摩托車,而是自由和獨立。還有露露檸檬(Lululemon),它兜售的不是瑜伽服裝,而是瑜伽本身。

在探討Slack早期增長戰略時,它的這種兜售創新的想法在中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銷售的不僅僅是一款軟件產品,而是很多新的理念,包括“能夠幫你降低溝通成本”、“零成本知識管理方案”、“快速決策方案”、“所有的團隊溝通信息都可以即時搜索、隨時隨地調取”、以及“讓你減少75%的郵件使用量”等創意理念。

我們銷售的是解決人們遇到的信息過載問題的解決方案,讓大家從繁重的工作壓力中解放出來,同時從那些原來看來毫無用處的公司內部資料中提煉出很多有價值的內容。我們銷售的是一個更好的組織、更好的團隊。這是人們愿意花錢購買的東西。只要我們的產品有助于幫助打造一支更好的團隊,我們就是成功的。

如Butterfield之前說的那樣,人們購買一款軟件是為了解決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需求或是完成一項任務。不過正如上面說到的那樣,只有不到一半的目標用戶群認為他們需要一款內部溝通軟件。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銷售能提高生產力的軟件,幫助人們從壓力中解放出來,并助力打造一個更優秀的組織和團隊,這個理念讓Slack能夠獲得很多本來不會為溝通軟件買單的潛在用戶,從而贏得自己的市場。

- 2 -

關注產品細節

「 生命太短暫,因此不能在短暫的生命里去做平庸的工作,更不能在短暫的生命力開發蹩腳的產品。」

除了上面所說的“銷售創意解決方案”外,Slack實現高速增長的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于他們對產 品細節的關注,竭盡全力開發真正有用的高質量產品。

Slack團隊花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確保Slack做到安裝簡單,用起來愉快,能夠與其它各種各樣的產品服務相兼容,同時能夠做到像電子郵件那樣安全可靠。有一些其它功能是只有App和Mac客戶端才有。在 2014 年的11月,有將近一半的Slack用戶使用的都是Mac客戶端,其中55%的用戶在一天中既會通過桌面客戶端登陸Slack,也會登陸移動App。

一款產品剛推出的時候肯定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而人們都很容易忽視這些小問題,這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不過Butterfield一直提醒自己的團隊,推出的產品必須要足夠出色、需要接近完美才行。他說道:“對于我們而言,開發一款美觀、優雅和用戶友好型的軟件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的產品在優雅、精致和細節方面提升一點點,這都會為我們加很多分。如果用戶在使用我們產品中出現一點點問題,他們就會放棄使用,因為這會給他們留下這款產品不值得使用的印象。”

Butterfield督促自己的團隊以用戶的視角去找出產品上可能出現的所有細小問題,再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將你自己想象成是第一次使用Slack的真實用戶,而且你是被老板逼著下載和使用這款軟件的。以用戶的視角看待Slack這款軟件,將Slack看作是你自己沒在上面花過任何精力、自己也并不太感興趣的市場上的任意一款軟件。仔細找Slack上都有哪些問題,將這些問題都找出來,吹毛求疵,以追求完美。”

以這種態度做產品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的一個用戶曾這樣描述Slack:“Slack的高質量是很多其它軟件所無法比擬的,不管是大公司的軟件還是創業公司的軟件都是如此。舉個例子,當你把一條超鏈接復制黏貼到 Slack對話框中的時候,它會自動將鏈接網頁內容的標題和內容片斷展現在對話框中,甚至還能顯示一張圖片。如果鏈接的內容是一段YouTube 視頻,你可以直接在聊天框中點擊播放這段視頻;如果鏈接的是一條tweet文,它會自動展現tweet文的全部內容。此外,在Slack上溝通分享的所有內容,你都能進行全文檢索。這些體貼的功能讓很多公司愿意在上面投入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的。”

Slack另一位狂熱用戶Ashita Achuthan這樣說道:“讓我們直面現實吧,郵件實在是太笨重了。如果你用郵件和與團隊成員間發布內容更新、發布聲明或隨時簽到等,這種體驗簡直難以忍受。工作過程中,你需要在Wiki、 JIRA、Asana、Trello、Dropbox 等各個平臺間來回轉換,著實讓人抓狂。有了Slack,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在Slack上創建一個頻道,將相關信息推送給不同小組里的人。產品設計有新的線框圖?沒關系,直接將它發布在相關的頻道上即可。此外,Slack還可以與Jira和Dropbox等服務進行了集成,直接在Slack上就能處理來自其它平臺上的信息。Slack在這些核心功能上表現得堪稱完美。”

- 3 -

聚焦產品核心功能,并力爭將這些功能做到完美

Gmail之父Paul Buchheit曾這樣說過:“如果你的產品是偉大的,那么它就不需要是一款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產品。” Buchheit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你需要將少數幾件事情做到最好,而不要想著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完美。Butterfield在開發Slack的過程中堅持的就是這個理念。

Butterfield 說道:“對于產品質量,我們公司的幾個創始人為自己都定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我們是不會甘心、也不會輕易放棄,我們也不會想著去走捷徑,我們只專注于對實現我們的產品遠景最為重要的幾個關鍵功能。”

這并不是說Slack的創始人就不關心產品的其它小功能了。他們只是將自己的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完善那幾個關鍵功能上,因為他們認為,如果Slack這幾大關鍵功能做得足夠出色,用戶是不會太注意到其它欠缺的細小功能的。

關于哪些功能才是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團隊就此進行了大量的討論。最后他們將產品的幾大核心功能鎖定在“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這三大功能上 。

“對于我們究竟需要在哪幾個功能上要力爭做到完美,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討論。后來我們發現,在開發Slack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在圍繞‘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這三個功能展開的。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想縮小產品的核心關鍵功能范圍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然而當你一旦做到了這一點,你的公司管理起來就會容易得多。突然之間,你會發現你已經遙遙領先其它競爭獨守了,因為你在那幾個能夠真正影響用戶的核心功能方面是做得最好的。” 聚焦產品幾個核心功能的做法深深影響了Slack的產品開發。

對于搜索功能,當大家閱讀過一個文檔或是看過一段對話時,他們就不用再擔心是否要對其進行備份或是打標簽了,因為他們相信,在Slack上,只要他們需要,他們便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搜索來調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對于同步功能,Butterfield表示,他發現其它大部分內部溝通平臺的一個最讓人頭疼的地方無法實現多平臺、多設備兼容。因此Slack便專注于打造一個能在多平臺、多設備上兼容并能夠同步使用的產品。這樣一來,用戶在一款設備上沒有完成的工作,可以在另一款設備上繼續做,所有內容都是實時同步的。

對于文件分享功能,Slack選擇專注于開發一個能夠快速黏貼圖片,或是能夠通過簡單的拖拽就能分享文件的非常簡單直觀的用戶界面。

上面這三個功能便構成了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也憑借這些功能迅速獲得了大量早期用戶,這些用戶中的很多人基本上全天都在使用Slack。

- 4 -

重視早期用戶

到了2013年3月的時候,Slack的產品基本上已經成型了,Slack團隊內部也開始使用它了。不過他們知道,他們還需要了解其它不同用戶使用Slack都會是什么反應,所以在2013年5月,他們便開始想辦法讓身邊朋友的一些公司來測試和體驗Slack,包括Cozy和Rdio等公司。

就這樣,Slack獲取了最初的幾個公司用戶,這讓Slack團隊可以更好地觀察Slack在有不同需求和不同規模的公司使用中表現如何。通過這種方式,Slack解決了產品初期存在的幾個問題。

“Rdio這家公司的規模比我們公司要大很多。最開始,Rdio的一個前端開發工程師團隊在使用Slack,后來整個工程師團隊都開始使用Slack了,再后來,Rdio公司的全體120個員工都在使用Slack。通過觀察其他公司使用Slack的方式,我們可以從不同視角來了解Slack在不同使用情況下的表現。”

2013年前期,Slack主要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他們將Slack分享給那些規模更大的公司,觀察了解Slack在這些公司的使用情況和表現,并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對產品進行持續不斷地改進。很快,他們已經準備好將Slack分享給更廣泛的用戶群了。于是在2013年的8月,Slack 的預覽版正式發布了,盡管預覽版從本質上來說和beta版差不多,不過Butterfield 不喜歡beta版這個說法,因為在他看來,beta版產品會給人一種不可靠的感覺。

在發布預覽版后僅一天時間,Slack就收到了8000個邀請請求。在兩周時間內,這個數字就增至15000。因為Slack的聯合創始人Betterfield之前曾成功聯合創辦過Flickr,因此Slack在剛發布的時候就得到了眾多知名科技媒體的報道,包括Techcrunch、Readwrite和VentureBeat等等,其中有兩家媒體甚至將Slack描述成“郵件殺手”,要知道這時Slack的預覽版剛發布沒幾天時間。對于媒體的報道,很多人都開始轉發和分享。根據Butterfield的估計,有80%的人都是通過身邊朋友的分享才知道并開始體驗Slack的。

這一輪大規模的媒體曝光和用戶間的分享傳播是Slack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多的邀請請求的重要原因。Slack的預覽版只持續了6個月的時間,即從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Slack開始對最初的一批用戶使用Slack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改善Slack的使用體驗。

- 5 -

充分利用用戶反饋

用心聆聽用戶反饋、從用戶反饋中學習、回復用戶反饋,這對于Slack團隊來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么做不僅可以提供用戶滿意度,同時還有助于為產品開發提供借鑒。Slack 每個月都會在處理Zendesk上的約 8000個用戶求助信息,同時還要回復10000用戶的推文反饋。這其實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作量,從這可以看出,Slack團隊對用戶反饋是極其重視的。

如果團隊成員從用戶反饋中獲得一些非常新鮮的好主意,大家就會在Slack上創建一個頻道對用戶反饋的功能想法進行討論。基本上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Slack發展初期,Slack是將用戶視為測試者的,對于那些重度使用Slack的用戶,他們會尤其的重視。一旦這些用戶反饋產品出現問題時,Slack便會優先立即處理解決這些問題。

在剛發布的時候,Slack有三位員工是專門負責用戶體驗的,他們既要負責產品質量控制,也要負責客服工作,對于用戶反饋的任何問題bug,他們都要負責將問題反饋給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及時修復。目前,Slack 的客戶支持團隊的人數已經有18 人了,其中有 6 個人專門負責全天不間斷地盯著和處理用戶在Twitter上的反饋。

- 6 -

自下而上的口碑傳播

2014年10月,Butterfield將Slack早期增長的用戶中的很大一部分歸功于用戶的口口相傳。“Slack的早期增長情況令人難以置信,幾乎所有的增長都來源于用戶間的口口相傳。當時Slack 團隊只有一位負責營銷推廣人員。”

使用Slack的公司,他們的使用情況通常是這樣的:一開始公司里的一個團隊開始使用Slack,覺得非常不錯,就慢慢推薦和擴散至公司里的其他部門和團隊,就這樣從一個團隊擴散至另一個團隊, 最后公司所有人員都開始使用Slack交流工作。

很多時候,你根本不可能讓一個大公司從使用一款軟件轉換到使用另一款軟件,例如從SAP轉為WordDay,即使這樣做能為他們節省一點資金也非常難,因為這個決策涉及到數十萬美元的資金開銷,而這個預算決策是需要從上而下制定的,非常麻煩。

相比之下,普通用戶使用Slack平均每天花費只有22美分,這是很小的一筆錢,如果你使用信用卡自動扣款的話,你甚至覺察不到這筆花費的存在。所以公司里的某些員工一開始會自己掏錢購買這項服務,然后通過口口相傳,最后全公司都用上Slack了。

- 7 -

免費增值服務模式(Freemium)

和Evernote和Dropbox等其它SaaS公司一樣,Slack采用的也是免費增值的服務模式。到了在2014 年的11月,那些一開始免費使用Slack的用戶中,超過73,000的用戶選擇使用Slack的付費增值服務,其中一個付費服務是完整的信息檔案。

這么做的益處其實不難看出:當人們在Slack交流溝通的工作內容越多,你就越需要在所有交流內容中進行搜索,找到你需要的內容。而每天只需花22 美分就能為你提供這個功能,你想拒絕都難。

在2014 年的11月份,Slack 的商業首席主管Josh Pritchard曾表示:在不計入新的銷售的情況下,Slack的月付費訂購營收增長率為高達8%。這對于一個發布只有 7 個月的 SaaS產品而言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績。

到了2015 年的2月,Slack 的付費用戶數量已增至135000,平均每隔11天,公司營收就增加100 萬。公司2014年的營收額為1200萬美元。在 2014 年的11月,Slack的付費用戶轉化率高達30%,這在目前的企業級市場中應該算是最高的。

- 8 -

產品容易上手

Slack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中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它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容易上手 。相比之下,其它很多群組聊天和協作類的工具服務要么存在過度設計的問題,要么是設計非常得非常差勁,而Slack 則在這兩者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Slack的用戶界面非常簡潔,它是重點圍繞頻道和一對一通訊展開的。聊天可以實時同步聊天發生,也可以不同步。

Slack 的注冊流程也非常直接簡單:一名新用戶在輸入自己 的郵箱地址后,就能收到一條連接,點擊鏈接后會進入簡單的注冊表單頁面。在這個頁面,Slack便會鼓動用戶添加團隊成員,這其實是最關鍵的一步,同時鼓勵用戶將其它應用集合到Slack里。

在 Slack上創建了大約50萬個團隊中,有6萬多個團隊都在非常活躍地使用Slack,平均每個團隊有 8 到 9 名成員,這也意味著每天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 50萬人。Slack的日活用戶數要多于在Slack上創建的團隊數量,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很多用戶,不過那些使用Slack的用戶的粘性都非常強。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使用了Slack的用戶粘性如此之強呢?

- 9 -

Slack的魔法數字

First Round曾發文表示,盡管對于活躍和流程都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指標,不過最后只有你自己能夠確定你公司的魔法數據指標是什么。這個魔法數據能夠反應出誰在真正使用你的產品,以及你是如何讓他們一直使用自己的產品的。

例如,Twitter的魔法數字是 30,意思是說只要一個用戶在Twitter上關注了 30 個人,那么這個用戶今后將會一直使用Twitter。Facebook的魔法數字是10,意思是說如果一個用戶在一個星期里在Facebook上添加10位好友,那么他以后基本上就會在Facebook上一直活躍了。

魔法數字對于Slack而言也非常重要。你需要弄清楚,對于你的產品而言,留存率、活躍度都意味著什么。對于不同的產品是不一樣的,產品屬性不一樣,用戶人群也不一樣。最后事實證明,Slack的魔法數字是2000,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用戶在Slack上發的信息數量達到2000條,那么他很有可能會一直使用這款產品,最終會選擇使用付費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團隊的人數是 50 人左右,那么意味著用戶持續使用 Slack 10 個小時,那么他就能成為Slack的忠實用戶了;而如果這個團隊人數是 10 人,那么意味著他必須使用Slack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有可能成為忠實用戶。只要人們在Slack上發送的信息數量超過2000 條,這些中的的93%今后便會一直使用Slack。

既然Slack的這個2000的魔法數字已經確定了,那么Slack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去想方設法地誘導用戶,盡快讓他們在Slack上發送的信息量達到這個魔法數字。

彩蛋:從心理學層面分析Slack是如何讓用戶上癮的

Slack之所以有這么快的增長速度和如此強的用戶粘性,這背后都是都是用戶心理學在起作用。Slack 能快速讓用戶形成一種習慣的出眾能力正是 Slack 這款產品擁有如此高的用戶忠誠度和活躍度的關鍵所在。Slack 能讓用戶循環往復使用自己的產品,這個循環就是 “癮”。

要想用戶對產品上癮,需要四個步驟:觸發器、行動、獎勵、投入。這四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等用戶走完這四個步驟后,也就意味著一個新的習慣的形成。

Slack 團隊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讓用戶從無到有形成一個全新的習慣要比用一個新習慣替代一個已經存在的習慣要難得多。Slack 也不打算徹底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它要做的是要讓用戶現有的行為習慣變得更加簡單、更加高效。

Slack 也滿足了要形成一個新習慣所必須具備的注重要的先決條件:關鍵行為頻繁發生。Slack 發現,用戶平均每天發送的信息條數達 40 條,而一個重度用戶每天發送的信息條數會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之多。

1. 觸發器讓用戶采取行動

用戶全天都會在自己的各種設備上將開著Slack,這樣一旦收到通知,用戶就會打開應用。Slack 已經成為一種讓大家告訴自己的同事 ‘我現在正在工作狀態,我現在有空’ 的一種方式。Slack 團隊一直專注于讓用戶在產品移動端的使用體驗更好。一位名為 James Gill 的 Slack 用戶這樣說道:“有了 Slack,我才發現自己現在在手機上能做的工作和了解的工作動態原來這么多,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就像上面說過的,為了讓用戶能更頻繁得打開 Slack,Slack 會給用戶推送很多通知。但推送這么多通知會不會讓用戶受不了呢?這不會和 Slack 自己的 slogan “Be less Busy” 相悖嗎?

Slack 團隊實際工作情況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一個團隊在工作中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所有這些工具都是通過郵件的方式推送通知的。然而這么多的通知和提醒郵件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在仔細研究了這些往返發送的通知郵件的內在關系后,Slack 找到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法:Slack 為團隊溝通交流提供了一個中心化平臺,所有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所發出的通知都整合在自己的平臺。

這樣一來,你就免受了 Slack 之外的應用通知的干擾,Slack 推送的每一條提醒通知都是和工作具體相關的,這樣一來,Slack 去除了所有沒有價值的通知提醒,將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通知都放在一個地方,讓用戶工作中不被無關的通知干擾。

2. 行動與獎勵

通過只關注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觸發器,讓用戶更方便地在不同設備上進行回復,Slack 借此增加了用戶進行這一關鍵操作的可能性:打開應用。

讓用戶使用上癮的下一步就是 “獎勵”。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其他人排除在外,也不像錯過與工作相關的重要信息。和很多其他社交媒體的應用和網站類似,Slack 會給用戶提供不同形式的獎勵,這種獎勵可能是來自同事的肯定、也可能是一些有趣的信息獎勵,這些獎勵是不定時、間歇性給出的。而這種間歇性的獎勵正在各種能讓用戶形成新習慣的應用和產品的共同之處,這會不斷刺激用戶一直使用一款產品。

3. 在 Slack 上進行投入

讓用戶對產品上癮的最后一步就是對 Slack 的投入。為了讓 Slack 的實用性更強,用戶在 Slack 上已經投入了很多,也已經將自己的很多工作都都搬了上來,這也增加了未來繼續使用這款產品的可能性。

用戶投入到 Slack 中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邀請同事也加入進來

發送信息(這些信息都將成為可搜索的信息檔案)

將外部其它工具整合進來

付費使用服務

Slack 很清楚用戶將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產品中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實際上,現在大部分的企業級工具往往是在免費試用階段提供非常有限的功能,給付費用戶提供更為全面的功能。

Slack 的做法不同,它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用戶能使用的功能上進行限制,盡可能地讓 Slack 這款產品能發揮最大的價值,讓所有用戶都能使用 Slack 的完整功能,不管是付費用戶還是免費用戶都是如此。 Slack 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用戶更加依賴 Slack,讓用戶使用 Slack 成為一種習慣,讓 Slack 成為工作中的必備工具。

Slack 的免費版和付費版的唯一區別就是能搜索的信息數量以及可供使用的外部工具的數量不同。等公司有大量搜索信息的需求,或是公司想在 Slack 使用很多外部工具后,這時公司的團隊使用 Slack 已經上癮了,這時想不付費都不行。

要想讓產品成為用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用戶使用自己的產品成為一種習慣,這些產品都會盡可能讓用戶更方便地在產品上進行投入。對于很多提供免費增值服務的工作而言,想要最初的免費用戶轉化成為付費用戶并不容易。

不過 Slack 找到并克服了能讓用戶不愿付費的障礙。Slack 的方法是,在找付費用戶時,要找那些重度活躍用戶,忽視不活躍的賬戶,不要在他們身上花太多時間,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活躍用戶上。

Slack 盡自己最大努力將用戶從新用戶變為 “上癮” 的重度用戶的過程盡可能迅速、流暢。它通過觸發器促使用戶不斷打開查看應用,并間歇性得給用戶即時的社會化信息作為獎勵,如同事對自己的認可和有趣的信息,讓用戶不斷將自己的時間、工作內容、人脈、精力和金錢等都投入到自己的產品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WPS企業服務研究院”(ID:WPS-SaaS)。WPS企業服務研究院是金山WPS旗下的的一個專注研究企業服務行業的平臺

關鍵字:Slack魔法數字網頁游戲

本文摘自:創業邦

x 原來Slack是這樣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的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原來Slack是這樣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的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22 17:20:31 本文摘自:創業邦

如果你是企業服務領域的從業者,那么你肯定聽過堪稱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Slack。Slack是如何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的呢?本文將為你深度揭秘。

Slack的前世今生

前世:從網頁游戲Tiny Speck 到協作工具Slack

Slack最初建立在Tiny Speck的基礎上,Glitch則是Flickr的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執掌的公司Tiny Speck所開發的一款網頁游戲,不過Tiny Speck在2014年就倒閉了。在開發Glitch游戲這幾年,公司的員工其實遍布于各個城市,舊金山、紐約、溫哥華的都有,因此他們必須使用IRC工具進行團隊溝通協作。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發Glitch的興趣越來越弱,對IRC的興趣反而越來越高。IRC是那個時候比較常用的溝通協作工具,非常適合那些公司員工長期異地辦公的公司使用。Glitch的團隊發現,IRC能夠讓他們更加專注地在一個項目上專心工作,讓他們免受通過郵件溝通所帶來的各種干擾。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團隊就將業務方向轉到了協作溝通領域。

今生:Slack的迅猛增長

企業溝通協作工具Slack的開發實際上開始于2012年年底。到2013年8月,Slack進入內測階段,一經推出便取得了驚人的增長速度。在2014年2月剛推出的時候,Slack的日活用戶就有15000人。到2014年8月,Slack的日活用戶增至171000人;到了2014年11月,日活用戶就增至285000人;到2015年2月,Slack的日活用戶達到50萬;到2016年3月份,Slack的日活用戶就已增至230萬。增長速度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Slack用戶現在每個月發送的信息數多達3億條,用戶每天花在Slack上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Slack的增長速度和用戶粘性引起了投資者的極大興趣。去年4月份,Slack曾獲得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38億美元。到目前為止,Slack的融資總額已達5.4億美元。

相比上面介紹的內容,大家可能更感興趣的是Slack是如何實現如此驚人的增長速度的?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Slack早期做的那些為后期成功奠定基礎的工作。

? ?

- 1 -

定義自己的市場

Slack并不是第一個面向企業用戶的通訊應用,在Slack之前,已經出現了HipChat和Skype等一些提供企業內部溝通服務的工具,而且他們已經發展好多年了,在發展早期,他們的增長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

在競爭對手林立的市場環境中,Slack要想取得成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Butterfield表示,Slack的20%至30%的早期用戶都是從HipChat、Compfire或IRC這種中心化通訊工具平臺過來的。

“當我們問其他70%至80%的用戶都在用什么工具作為內部溝通工具時,他們會說:‘我們不使用任何工具。’ 不過很顯然,他們肯定會使用一些工具的,他們只是沒有將使用的工具歸到一種軟件類別中去而已。” Butterfield這樣說道。

后來我們發現,那些聲稱自己不使用任何工具的公司其實都在使用不同工具的組合。他們使用的工具非常繁雜多樣。他們團隊中的有些人在用郵件溝通、有些人用 Hangouts、有些人用SMS。我們還看到一個小組中的有些人在用 Skype 聊天,有些甚至在一些私密的 Facebook 群組以及 Google +頁面聊天交流。

基于這樣的情況,Slack初期在兜售自己的產品時都會和用戶強調,不管他們使用目前市場上的哪款工具,其實都會存在問題的,只是他們還沒意識到。

作為對比,如果你正在搭建一支銷售團隊,對于選擇哪一款CRM工具這個問題,你知道你必須要在這個工具品類中選擇一款,這毋容置疑。如果你是一支軟件開發團隊,你也知道必須要選擇一個版本控制系統。不管是CRM工具,還是版本控制系統,這些都是已知的產品分類。

對于絕大部分用戶而言,Slack這種中心化通訊平臺是一款全新的產品,導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這款產品。因此從第一天開始,產品培訓和市場教育工作便成為Slack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產品正式發布的兩周前,Butterfield給團隊所有成員發了一個很長的備忘錄,在這個備忘錄里面,他寫得非常清楚:他們不僅僅是要打造一款實用的工具,還要幫助人們去了解這款產品的功能與用途。

“我們的工作是開發一款真正有用的工具,一款能夠讓人們的工作更簡單、更愉快、更高效的工具。此外,我們還要去了解人們認為自己都需要什么東西,然后再告訴用戶Slack能提供的價值是如何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的。” Butterfield這樣說道。

上面說的這些從某些程度上說更像是傳統的營銷方式,但Slack要做的遠不止如此。Butterfield繼續說道:“我們的定位和其它很多初創公司是不一樣的。很多初創公司都想在一個已經被清楚定位的龐大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的市場上一般都會有眾多競爭者,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并生存下來。而我們和其它初創公司是不一樣的,雖然在企業內部溝通領域我們也會面臨一些競爭,但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定義和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調整產品,我們還會改變整個市場。”

因此對于Slack 而言,它早期實現增長的方式是通過創造一個之前不存在的市場,而不是進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市場,并將自己提供的解決方案兜售給那些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的用戶。可以這么說,Slack之所以能實現如此快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它銷售的是一個創意解決方案,而不是一款產品。”

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為一款群聊系統工具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用戶為我們的產品買單,畢竟他們用現有的工具也是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的。因此我們將產品定位成一款能夠帶來組織變革的工具。

Butterfield表示,找到產品與市場想契合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定義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全新市場。其實銷售創意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值得一提的典型案例包括哈雷·戴維森(Harley Davidson),它兜售的并不是摩托車,而是自由和獨立。還有露露檸檬(Lululemon),它兜售的不是瑜伽服裝,而是瑜伽本身。

在探討Slack早期增長戰略時,它的這種兜售創新的想法在中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銷售的不僅僅是一款軟件產品,而是很多新的理念,包括“能夠幫你降低溝通成本”、“零成本知識管理方案”、“快速決策方案”、“所有的團隊溝通信息都可以即時搜索、隨時隨地調取”、以及“讓你減少75%的郵件使用量”等創意理念。

我們銷售的是解決人們遇到的信息過載問題的解決方案,讓大家從繁重的工作壓力中解放出來,同時從那些原來看來毫無用處的公司內部資料中提煉出很多有價值的內容。我們銷售的是一個更好的組織、更好的團隊。這是人們愿意花錢購買的東西。只要我們的產品有助于幫助打造一支更好的團隊,我們就是成功的。

如Butterfield之前說的那樣,人們購買一款軟件是為了解決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需求或是完成一項任務。不過正如上面說到的那樣,只有不到一半的目標用戶群認為他們需要一款內部溝通軟件。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銷售能提高生產力的軟件,幫助人們從壓力中解放出來,并助力打造一個更優秀的組織和團隊,這個理念讓Slack能夠獲得很多本來不會為溝通軟件買單的潛在用戶,從而贏得自己的市場。

- 2 -

關注產品細節

「 生命太短暫,因此不能在短暫的生命里去做平庸的工作,更不能在短暫的生命力開發蹩腳的產品。」

除了上面所說的“銷售創意解決方案”外,Slack實現高速增長的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于他們對產 品細節的關注,竭盡全力開發真正有用的高質量產品。

Slack團隊花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確保Slack做到安裝簡單,用起來愉快,能夠與其它各種各樣的產品服務相兼容,同時能夠做到像電子郵件那樣安全可靠。有一些其它功能是只有App和Mac客戶端才有。在 2014 年的11月,有將近一半的Slack用戶使用的都是Mac客戶端,其中55%的用戶在一天中既會通過桌面客戶端登陸Slack,也會登陸移動App。

一款產品剛推出的時候肯定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而人們都很容易忽視這些小問題,這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不過Butterfield一直提醒自己的團隊,推出的產品必須要足夠出色、需要接近完美才行。他說道:“對于我們而言,開發一款美觀、優雅和用戶友好型的軟件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的產品在優雅、精致和細節方面提升一點點,這都會為我們加很多分。如果用戶在使用我們產品中出現一點點問題,他們就會放棄使用,因為這會給他們留下這款產品不值得使用的印象。”

Butterfield督促自己的團隊以用戶的視角去找出產品上可能出現的所有細小問題,再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將你自己想象成是第一次使用Slack的真實用戶,而且你是被老板逼著下載和使用這款軟件的。以用戶的視角看待Slack這款軟件,將Slack看作是你自己沒在上面花過任何精力、自己也并不太感興趣的市場上的任意一款軟件。仔細找Slack上都有哪些問題,將這些問題都找出來,吹毛求疵,以追求完美。”

以這種態度做產品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的一個用戶曾這樣描述Slack:“Slack的高質量是很多其它軟件所無法比擬的,不管是大公司的軟件還是創業公司的軟件都是如此。舉個例子,當你把一條超鏈接復制黏貼到 Slack對話框中的時候,它會自動將鏈接網頁內容的標題和內容片斷展現在對話框中,甚至還能顯示一張圖片。如果鏈接的內容是一段YouTube 視頻,你可以直接在聊天框中點擊播放這段視頻;如果鏈接的是一條tweet文,它會自動展現tweet文的全部內容。此外,在Slack上溝通分享的所有內容,你都能進行全文檢索。這些體貼的功能讓很多公司愿意在上面投入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的。”

Slack另一位狂熱用戶Ashita Achuthan這樣說道:“讓我們直面現實吧,郵件實在是太笨重了。如果你用郵件和與團隊成員間發布內容更新、發布聲明或隨時簽到等,這種體驗簡直難以忍受。工作過程中,你需要在Wiki、 JIRA、Asana、Trello、Dropbox 等各個平臺間來回轉換,著實讓人抓狂。有了Slack,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在Slack上創建一個頻道,將相關信息推送給不同小組里的人。產品設計有新的線框圖?沒關系,直接將它發布在相關的頻道上即可。此外,Slack還可以與Jira和Dropbox等服務進行了集成,直接在Slack上就能處理來自其它平臺上的信息。Slack在這些核心功能上表現得堪稱完美。”

- 3 -

聚焦產品核心功能,并力爭將這些功能做到完美

Gmail之父Paul Buchheit曾這樣說過:“如果你的產品是偉大的,那么它就不需要是一款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產品。” Buchheit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你需要將少數幾件事情做到最好,而不要想著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完美。Butterfield在開發Slack的過程中堅持的就是這個理念。

Butterfield 說道:“對于產品質量,我們公司的幾個創始人為自己都定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我們是不會甘心、也不會輕易放棄,我們也不會想著去走捷徑,我們只專注于對實現我們的產品遠景最為重要的幾個關鍵功能。”

這并不是說Slack的創始人就不關心產品的其它小功能了。他們只是將自己的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完善那幾個關鍵功能上,因為他們認為,如果Slack這幾大關鍵功能做得足夠出色,用戶是不會太注意到其它欠缺的細小功能的。

關于哪些功能才是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團隊就此進行了大量的討論。最后他們將產品的幾大核心功能鎖定在“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這三大功能上 。

“對于我們究竟需要在哪幾個功能上要力爭做到完美,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討論。后來我們發現,在開發Slack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在圍繞‘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這三個功能展開的。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想縮小產品的核心關鍵功能范圍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然而當你一旦做到了這一點,你的公司管理起來就會容易得多。突然之間,你會發現你已經遙遙領先其它競爭獨守了,因為你在那幾個能夠真正影響用戶的核心功能方面是做得最好的。” 聚焦產品幾個核心功能的做法深深影響了Slack的產品開發。

對于搜索功能,當大家閱讀過一個文檔或是看過一段對話時,他們就不用再擔心是否要對其進行備份或是打標簽了,因為他們相信,在Slack上,只要他們需要,他們便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搜索來調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對于同步功能,Butterfield表示,他發現其它大部分內部溝通平臺的一個最讓人頭疼的地方無法實現多平臺、多設備兼容。因此Slack便專注于打造一個能在多平臺、多設備上兼容并能夠同步使用的產品。這樣一來,用戶在一款設備上沒有完成的工作,可以在另一款設備上繼續做,所有內容都是實時同步的。

對于文件分享功能,Slack選擇專注于開發一個能夠快速黏貼圖片,或是能夠通過簡單的拖拽就能分享文件的非常簡單直觀的用戶界面。

上面這三個功能便構成了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也憑借這些功能迅速獲得了大量早期用戶,這些用戶中的很多人基本上全天都在使用Slack。

- 4 -

重視早期用戶

到了2013年3月的時候,Slack的產品基本上已經成型了,Slack團隊內部也開始使用它了。不過他們知道,他們還需要了解其它不同用戶使用Slack都會是什么反應,所以在2013年5月,他們便開始想辦法讓身邊朋友的一些公司來測試和體驗Slack,包括Cozy和Rdio等公司。

就這樣,Slack獲取了最初的幾個公司用戶,這讓Slack團隊可以更好地觀察Slack在有不同需求和不同規模的公司使用中表現如何。通過這種方式,Slack解決了產品初期存在的幾個問題。

“Rdio這家公司的規模比我們公司要大很多。最開始,Rdio的一個前端開發工程師團隊在使用Slack,后來整個工程師團隊都開始使用Slack了,再后來,Rdio公司的全體120個員工都在使用Slack。通過觀察其他公司使用Slack的方式,我們可以從不同視角來了解Slack在不同使用情況下的表現。”

2013年前期,Slack主要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他們將Slack分享給那些規模更大的公司,觀察了解Slack在這些公司的使用情況和表現,并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對產品進行持續不斷地改進。很快,他們已經準備好將Slack分享給更廣泛的用戶群了。于是在2013年的8月,Slack 的預覽版正式發布了,盡管預覽版從本質上來說和beta版差不多,不過Butterfield 不喜歡beta版這個說法,因為在他看來,beta版產品會給人一種不可靠的感覺。

在發布預覽版后僅一天時間,Slack就收到了8000個邀請請求。在兩周時間內,這個數字就增至15000。因為Slack的聯合創始人Betterfield之前曾成功聯合創辦過Flickr,因此Slack在剛發布的時候就得到了眾多知名科技媒體的報道,包括Techcrunch、Readwrite和VentureBeat等等,其中有兩家媒體甚至將Slack描述成“郵件殺手”,要知道這時Slack的預覽版剛發布沒幾天時間。對于媒體的報道,很多人都開始轉發和分享。根據Butterfield的估計,有80%的人都是通過身邊朋友的分享才知道并開始體驗Slack的。

這一輪大規模的媒體曝光和用戶間的分享傳播是Slack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多的邀請請求的重要原因。Slack的預覽版只持續了6個月的時間,即從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Slack開始對最初的一批用戶使用Slack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改善Slack的使用體驗。

- 5 -

充分利用用戶反饋

用心聆聽用戶反饋、從用戶反饋中學習、回復用戶反饋,這對于Slack團隊來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么做不僅可以提供用戶滿意度,同時還有助于為產品開發提供借鑒。Slack 每個月都會在處理Zendesk上的約 8000個用戶求助信息,同時還要回復10000用戶的推文反饋。這其實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作量,從這可以看出,Slack團隊對用戶反饋是極其重視的。

如果團隊成員從用戶反饋中獲得一些非常新鮮的好主意,大家就會在Slack上創建一個頻道對用戶反饋的功能想法進行討論。基本上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Slack發展初期,Slack是將用戶視為測試者的,對于那些重度使用Slack的用戶,他們會尤其的重視。一旦這些用戶反饋產品出現問題時,Slack便會優先立即處理解決這些問題。

在剛發布的時候,Slack有三位員工是專門負責用戶體驗的,他們既要負責產品質量控制,也要負責客服工作,對于用戶反饋的任何問題bug,他們都要負責將問題反饋給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及時修復。目前,Slack 的客戶支持團隊的人數已經有18 人了,其中有 6 個人專門負責全天不間斷地盯著和處理用戶在Twitter上的反饋。

- 6 -

自下而上的口碑傳播

2014年10月,Butterfield將Slack早期增長的用戶中的很大一部分歸功于用戶的口口相傳。“Slack的早期增長情況令人難以置信,幾乎所有的增長都來源于用戶間的口口相傳。當時Slack 團隊只有一位負責營銷推廣人員。”

使用Slack的公司,他們的使用情況通常是這樣的:一開始公司里的一個團隊開始使用Slack,覺得非常不錯,就慢慢推薦和擴散至公司里的其他部門和團隊,就這樣從一個團隊擴散至另一個團隊, 最后公司所有人員都開始使用Slack交流工作。

很多時候,你根本不可能讓一個大公司從使用一款軟件轉換到使用另一款軟件,例如從SAP轉為WordDay,即使這樣做能為他們節省一點資金也非常難,因為這個決策涉及到數十萬美元的資金開銷,而這個預算決策是需要從上而下制定的,非常麻煩。

相比之下,普通用戶使用Slack平均每天花費只有22美分,這是很小的一筆錢,如果你使用信用卡自動扣款的話,你甚至覺察不到這筆花費的存在。所以公司里的某些員工一開始會自己掏錢購買這項服務,然后通過口口相傳,最后全公司都用上Slack了。

- 7 -

免費增值服務模式(Freemium)

和Evernote和Dropbox等其它SaaS公司一樣,Slack采用的也是免費增值的服務模式。到了在2014 年的11月,那些一開始免費使用Slack的用戶中,超過73,000的用戶選擇使用Slack的付費增值服務,其中一個付費服務是完整的信息檔案。

這么做的益處其實不難看出:當人們在Slack交流溝通的工作內容越多,你就越需要在所有交流內容中進行搜索,找到你需要的內容。而每天只需花22 美分就能為你提供這個功能,你想拒絕都難。

在2014 年的11月份,Slack 的商業首席主管Josh Pritchard曾表示:在不計入新的銷售的情況下,Slack的月付費訂購營收增長率為高達8%。這對于一個發布只有 7 個月的 SaaS產品而言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績。

到了2015 年的2月,Slack 的付費用戶數量已增至135000,平均每隔11天,公司營收就增加100 萬。公司2014年的營收額為1200萬美元。在 2014 年的11月,Slack的付費用戶轉化率高達30%,這在目前的企業級市場中應該算是最高的。

- 8 -

產品容易上手

Slack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中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它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容易上手 。相比之下,其它很多群組聊天和協作類的工具服務要么存在過度設計的問題,要么是設計非常得非常差勁,而Slack 則在這兩者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Slack的用戶界面非常簡潔,它是重點圍繞頻道和一對一通訊展開的。聊天可以實時同步聊天發生,也可以不同步。

Slack 的注冊流程也非常直接簡單:一名新用戶在輸入自己 的郵箱地址后,就能收到一條連接,點擊鏈接后會進入簡單的注冊表單頁面。在這個頁面,Slack便會鼓動用戶添加團隊成員,這其實是最關鍵的一步,同時鼓勵用戶將其它應用集合到Slack里。

在 Slack上創建了大約50萬個團隊中,有6萬多個團隊都在非常活躍地使用Slack,平均每個團隊有 8 到 9 名成員,這也意味著每天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 50萬人。Slack的日活用戶數要多于在Slack上創建的團隊數量,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很多用戶,不過那些使用Slack的用戶的粘性都非常強。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使用了Slack的用戶粘性如此之強呢?

- 9 -

Slack的魔法數字

First Round曾發文表示,盡管對于活躍和流程都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指標,不過最后只有你自己能夠確定你公司的魔法數據指標是什么。這個魔法數據能夠反應出誰在真正使用你的產品,以及你是如何讓他們一直使用自己的產品的。

例如,Twitter的魔法數字是 30,意思是說只要一個用戶在Twitter上關注了 30 個人,那么這個用戶今后將會一直使用Twitter。Facebook的魔法數字是10,意思是說如果一個用戶在一個星期里在Facebook上添加10位好友,那么他以后基本上就會在Facebook上一直活躍了。

魔法數字對于Slack而言也非常重要。你需要弄清楚,對于你的產品而言,留存率、活躍度都意味著什么。對于不同的產品是不一樣的,產品屬性不一樣,用戶人群也不一樣。最后事實證明,Slack的魔法數字是2000,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用戶在Slack上發的信息數量達到2000條,那么他很有可能會一直使用這款產品,最終會選擇使用付費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團隊的人數是 50 人左右,那么意味著用戶持續使用 Slack 10 個小時,那么他就能成為Slack的忠實用戶了;而如果這個團隊人數是 10 人,那么意味著他必須使用Slack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有可能成為忠實用戶。只要人們在Slack上發送的信息數量超過2000 條,這些中的的93%今后便會一直使用Slack。

既然Slack的這個2000的魔法數字已經確定了,那么Slack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去想方設法地誘導用戶,盡快讓他們在Slack上發送的信息量達到這個魔法數字。

彩蛋:從心理學層面分析Slack是如何讓用戶上癮的

Slack之所以有這么快的增長速度和如此強的用戶粘性,這背后都是都是用戶心理學在起作用。Slack 能快速讓用戶形成一種習慣的出眾能力正是 Slack 這款產品擁有如此高的用戶忠誠度和活躍度的關鍵所在。Slack 能讓用戶循環往復使用自己的產品,這個循環就是 “癮”。

要想用戶對產品上癮,需要四個步驟:觸發器、行動、獎勵、投入。這四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等用戶走完這四個步驟后,也就意味著一個新的習慣的形成。

Slack 團隊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讓用戶從無到有形成一個全新的習慣要比用一個新習慣替代一個已經存在的習慣要難得多。Slack 也不打算徹底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它要做的是要讓用戶現有的行為習慣變得更加簡單、更加高效。

Slack 也滿足了要形成一個新習慣所必須具備的注重要的先決條件:關鍵行為頻繁發生。Slack 發現,用戶平均每天發送的信息條數達 40 條,而一個重度用戶每天發送的信息條數會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之多。

1. 觸發器讓用戶采取行動

用戶全天都會在自己的各種設備上將開著Slack,這樣一旦收到通知,用戶就會打開應用。Slack 已經成為一種讓大家告訴自己的同事 ‘我現在正在工作狀態,我現在有空’ 的一種方式。Slack 團隊一直專注于讓用戶在產品移動端的使用體驗更好。一位名為 James Gill 的 Slack 用戶這樣說道:“有了 Slack,我才發現自己現在在手機上能做的工作和了解的工作動態原來這么多,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就像上面說過的,為了讓用戶能更頻繁得打開 Slack,Slack 會給用戶推送很多通知。但推送這么多通知會不會讓用戶受不了呢?這不會和 Slack 自己的 slogan “Be less Busy” 相悖嗎?

Slack 團隊實際工作情況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一個團隊在工作中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所有這些工具都是通過郵件的方式推送通知的。然而這么多的通知和提醒郵件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在仔細研究了這些往返發送的通知郵件的內在關系后,Slack 找到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法:Slack 為團隊溝通交流提供了一個中心化平臺,所有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所發出的通知都整合在自己的平臺。

這樣一來,你就免受了 Slack 之外的應用通知的干擾,Slack 推送的每一條提醒通知都是和工作具體相關的,這樣一來,Slack 去除了所有沒有價值的通知提醒,將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通知都放在一個地方,讓用戶工作中不被無關的通知干擾。

2. 行動與獎勵

通過只關注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觸發器,讓用戶更方便地在不同設備上進行回復,Slack 借此增加了用戶進行這一關鍵操作的可能性:打開應用。

讓用戶使用上癮的下一步就是 “獎勵”。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其他人排除在外,也不像錯過與工作相關的重要信息。和很多其他社交媒體的應用和網站類似,Slack 會給用戶提供不同形式的獎勵,這種獎勵可能是來自同事的肯定、也可能是一些有趣的信息獎勵,這些獎勵是不定時、間歇性給出的。而這種間歇性的獎勵正在各種能讓用戶形成新習慣的應用和產品的共同之處,這會不斷刺激用戶一直使用一款產品。

3. 在 Slack 上進行投入

讓用戶對產品上癮的最后一步就是對 Slack 的投入。為了讓 Slack 的實用性更強,用戶在 Slack 上已經投入了很多,也已經將自己的很多工作都都搬了上來,這也增加了未來繼續使用這款產品的可能性。

用戶投入到 Slack 中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邀請同事也加入進來

發送信息(這些信息都將成為可搜索的信息檔案)

將外部其它工具整合進來

付費使用服務

Slack 很清楚用戶將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產品中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實際上,現在大部分的企業級工具往往是在免費試用階段提供非常有限的功能,給付費用戶提供更為全面的功能。

Slack 的做法不同,它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用戶能使用的功能上進行限制,盡可能地讓 Slack 這款產品能發揮最大的價值,讓所有用戶都能使用 Slack 的完整功能,不管是付費用戶還是免費用戶都是如此。 Slack 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用戶更加依賴 Slack,讓用戶使用 Slack 成為一種習慣,讓 Slack 成為工作中的必備工具。

Slack 的免費版和付費版的唯一區別就是能搜索的信息數量以及可供使用的外部工具的數量不同。等公司有大量搜索信息的需求,或是公司想在 Slack 使用很多外部工具后,這時公司的團隊使用 Slack 已經上癮了,這時想不付費都不行。

要想讓產品成為用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用戶使用自己的產品成為一種習慣,這些產品都會盡可能讓用戶更方便地在產品上進行投入。對于很多提供免費增值服務的工作而言,想要最初的免費用戶轉化成為付費用戶并不容易。

不過 Slack 找到并克服了能讓用戶不愿付費的障礙。Slack 的方法是,在找付費用戶時,要找那些重度活躍用戶,忽視不活躍的賬戶,不要在他們身上花太多時間,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活躍用戶上。

Slack 盡自己最大努力將用戶從新用戶變為 “上癮” 的重度用戶的過程盡可能迅速、流暢。它通過觸發器促使用戶不斷打開查看應用,并間歇性得給用戶即時的社會化信息作為獎勵,如同事對自己的認可和有趣的信息,讓用戶不斷將自己的時間、工作內容、人脈、精力和金錢等都投入到自己的產品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WPS企業服務研究院”(ID:WPS-SaaS)。WPS企業服務研究院是金山WPS旗下的的一個專注研究企業服務行業的平臺

關鍵字:Slack魔法數字網頁游戲

本文摘自:創業邦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博野县| 绥江县| 麻阳| 江山市| 柘荣县| 晴隆县| 祥云县| 开远市| 东乡族自治县| 余干县| 进贤县| 尉氏县| 木兰县| 抚顺县| 长子县| 泸西县| 万盛区| 唐河县| 方山县| 西畴县| 弋阳县| 黄龙县| 泰宁县| 应城市| 临夏市| 喀喇沁旗| 苗栗市| 潼关县| 罗平县| 库车县| 庄浪县| 筠连县| 安丘市| 新巴尔虎左旗| 鄂托克旗| 密云县| 新巴尔虎右旗| 海兴县| 南雄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