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跟風和看熱鬧圍觀的兩大習性從古至今一直相生相伴,只不過在這個已經到來的直播時代,無意間將這些正常現象放大化了。
跟風:作為直播內容供給端的直播平臺一窩蜂似的涌入;而群眾圍觀恰恰是表現在了需求端:無聊的人常在這里出沒,交換著彼此的寂寞。
雖然商業的表現形式一直在變,但是萬變不離商業本質。對于在線直播,筆者堪稱是后知后覺的典型,總自以為這是下里巴人的玩意兒,上不了臺面,最終火熱的局面讓我感覺有點跟不上時代發展。
了解直播行業的人對其都有這樣的印象:主播濃妝艷抹、自玩自嗨、標準錐子臉;看客的YY、言語的粗俗,這些很容易被打上三俗標簽。所謂美女在哪里,機會就在哪里。這些網紅們的聚集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直播火爆最好的注腳。
但過分注重外在產業布局,挖網紅、請明星、甚至是邀女優讓直播行業看起來有種“貴圈真亂”的感覺,對最重要的直播內容上缺乏足夠的重視,簡單的將從外部引入資源來當做采買內容,使得整個行業開始從輕資產重模式走向了輕模式重資產奇怪格局。
這和當年的視頻網站大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高價哄搶版權只能維持一時,最終仍舊走向內容自制和UGC為主。
流量來自“網紅”,粘性來自內容
直播行業雖然是互聯網的熱門領域之一,但仍舊沒有脫離用戶的培育期,前段時間斗魚引入明星直播、龍珠劍走偏鋒邀請日本女優都算是以直播之名,行圈用戶之實,這種名人自帶流量分發的特性成了直播平臺培育用戶,獲取流量的最佳手段。
但回到根本,名人引流,最終是需要平臺節流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即便是直播平臺這樣的草根平臺也同樣需要優秀的內容持續的吸引用戶的關注,所謂粘性正是這樣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情感依賴。
縱觀現今的直播行業,網紅們的直播除了傳統的秀場模式、游戲直播之外,更多的是以滿足“屌絲群體”的窺私欲為主,出現了直播吃飯、購物、逛街、求婚等等,并且流量相當可觀。
這種生活類直播有一個特點,用戶喜新厭舊的特性十分明顯,比如直播吃飯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當“簡單”的生活直播效果降低,那么各種大打擦邊球的情色直播就不可避免。
所以直播平臺不僅需要進行直播內容的監管,引導同樣重要。
在線直播是用戶釋放“真我”,用戶的需求不再標準化,抓住長尾需求,對傳統的直播形式加以突破,比如直播平臺可以將傳統的問答社區形式搬到直播當中來,可以是情感問答、專業技術領域問答等等,當內容進行橫向擴張時,用戶也會形成橫向覆蓋。
多年的經驗告訴筆者,當平臺聚合內容愈加多元、專業,粉絲質量和粘性愈高。相比起開源,節流才是在線直播平臺最大的短板。
當然,現如今的在線直播內容低俗娛樂化傾向明顯也是迎合大眾口味,但是這種low level缺少護城河,可以無限復制,平臺之間的“無縫式”對接幾乎消除了用戶粘性的產生條件,畢竟從一個直播平臺跳到另一個直播平臺學習適應成本幾乎為零,也就無所謂什么情感依賴了。
粘性內容才是留住用戶的根本,否則再火的直播都可能曇花一現,畢竟論流量,誰能與BAT爭鋒?
盈利模式僵化,流量變現渠道需拓展
對于在線直播行業來說,以傳統秀場模式為代表的9158、YY等平臺早就探索出了一條不錯的盈利模式,即以用戶充值——購買虛擬禮物打賞主播——平臺從中抽成形成了盈利閉環,但是在直播平臺泛濫,各大平臺下重注引入高人氣主播的現在,打賞模式略顯單薄、僵化。
互聯網行業盈利模式追根溯源還是一個流量變現生意,而從流量變現的角度來看,其模式有很多種,比如社交、電商、廣告等等,而直播和電商環節是最容易打通的一個脈絡。
早期的微商證明了,這些網紅在電商渠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相比起以第一、第二人稱為主的廣告投放,網紅是以第三人稱的形式,運用口碑營銷,強化了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從而能夠很快的俘獲粉絲的信賴。
此外類似斗魚、虎牙這樣的游戲直播平臺,完全可以利用游戲粉絲聚集化的優勢,進行新游戲的開發推廣。
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是,隨著Papi醬的爆紅,已經讓各大直播平臺開始意識到UGC也是一種全新的造星模式,從花椒聯合芒果直播超女海選就能夠看出,直播平臺開始打破傳統的造星鏈條,例如火貓TV旗下甚至有一家經濟公司,打通了造星的最后一環。
筆者認為依靠從打賞主播中抽成的方式盈利必然會越走越窄,因為總有后來者會以更加慘烈的方式吸引主播們,直到在線直播出現了當年類似“360殺毒”免費模式,會徹底摧毀這個行業所固守多年的傳統盈利模式。
未來,比如建立自家的垂直化電商平臺,或者是與電商平臺合作,進行流量買賣等都是非常好的變現方式。隨著直播平臺競爭日趨激烈,平臺抽成的比例越來越小,直播行業的盈利渠道會逐漸呈現多元化特征。
二八定律明顯,如何兼顧長尾需求
“一將成功萬骨枯”,現如今許多致力于成為網紅的90后女生們可謂是異常瘋狂,但是網紅除了具備實力,同樣需要具備運氣,目前絕大多數的粉絲流量都集中在頭部的主播手上,這就很容易造成大主播“擁兵自重”一旦出現大主播集體跳槽,很容易對直播平臺造成巨大打擊。
目前的直播平臺的對于主播的推薦方式仍舊停留在最基礎的層面,相對固定不變的推薦頁面是造就直播平臺二八定律明顯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戶對于主播的選擇權基本集中在了網站頁面的頭部主播間當中。
正如上文所闡述的,目前用戶需求開始向著碎片化擴散,對于中長尾直播內容的需求日益強烈,打破信息呈現方式,滿足用戶個性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將會逐漸超越以高人氣主播為標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最近大熱的某移動直播平臺已經開始進行探類似的索,其設置了二級界面對新人展現,但是筆者認為直播平臺更應該結合大數據進行分析,類似今日頭條式的記錄并且分析用戶愛好和需求,給用戶貼上標簽(當然,這個標簽可能不止一個),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例如,筆者比較喜歡數碼,對于其他直播內容并不是很感感冒,那么按興趣標簽推薦,將會大大降低用戶的找尋成本,增加平臺粘性。
對于直播這一新生行業,大量資本和流量的涌入已經讓風口提前萎縮,形成了資本和人才富集地,未來的直播行業將會更多的從商業模式、新內容形態探索、用戶體驗等基礎層面進行激烈的競爭,這一幕宛如當年的團購O2O行業,燒錢帶來的短期紅利終究抵不過時間帶來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