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在 2017 年 12 月發布了兒童版本的 Messenger Kids,希望將版圖擴張到更低年齡層。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社交網站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讓小孩這么早接觸社交網站,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2017 年 3 月一名 14 歲的美國少女 Naika Venant 一邊在 Facebook 直播,一邊上吊自盡。Facebook 對此僅表示保證會認真看待這項問題,未來會利用人工智能檢查自殺傾向,但否認有任何過失。這并非唯一一起在 Facebook 直播自殺的案例,還有許多其他試圖或成功自殺的人。
這項悲劇只是社交網站黑暗面的其中之一,但或許未來連國小沒畢業的小孩都會走入這種黑暗。2017 年 12 月 Messenger Kids 正式登場,是提供給 13 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簡易版 Messenger。表面上這個應用程序十分單純,就是傳送訊息、照片和影片給其他兒童,或是貼貼圖之類的功能。
原先 Facebook 禁止 13 歲以下兒童使用并非良心發現,而是根據美國兒童線上保護法(COPPA)規定,任何會收集用戶資訊的網站都禁止 13 歲以下兒童使用。雖然美國法律這樣寫,但還是有很多父母讓小孩使用社交網絡。2011 年的調查顯示,有高達 76% 的家長允許小孩子在 13 歲以前擁有社交網絡帳號,甚至其中有 53% 的人明明知道法律有最低年齡限制。
Facebook 的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直以來都反對這項規定,但回頭看看現在 Facebook 有的東西,大部分人大概都不會覺得把小孩交給扎克伯格幫忙帶是什么好選擇。雖然 Facebook 現在如日中天,但如果沒有青少年愿意使用,總有一天會像百視達(Blockbuster)和諾基亞(Nokia)這類曾經輝煌的大公司一樣垮掉。因此 Facebook 才會推出 Messenger Kids,試圖染指原本難以接觸的孩子。
雖然美國法律禁止對孩童廣告危險產品,但社交網站還沒受到這種限制。眾所皆知 Facebook 擁有龐大的使用者資訊,而這些資訊會被廣告商等不認識的閑雜人等利用。此外,Facebook 充斥著假新聞,而且可以設定投放給特定容易受影響的用戶。Facebook 還有不受阻擋的歧視性廣告,過去官方雖說要禁止卻被調查性媒體 Propublica 踢爆只是講干話。
最糟的應該還是 2014 年爆發的情緒操縱丑聞,Facebook 在完全未取得用戶同意的狀況下,就控制某些用戶的頁面以測試社交網絡的情緒如何傳染。這種把用戶玩弄在股掌之間,毫不尊重使用者意愿的公司,絕非交付下一代的優良人選。
研究顯示 Facebook 有減少面對面的人際關系、增加久坐時間、降低自尊、增加忌妒感和具成癮風險等缺點,也對學生的睡眠和成績有不良影響。哈佛大學的研究則顯示現實生活的社交網絡和整體幸福感呈正相關,但 Facebook 的使用則與幸福感呈負相關,尤其影響心理健康。或許 Facebook 不是一開始就打算殘害用戶,但還是對許多使用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不過這顯然并非 Facebook 會考慮的。
Facebook 的目標是讓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社交網絡,借此加深對用戶的了解,進而投放更精準的廣告來獲利。Facebook 所有頁面和功能都是設計過的,用來建立一個可以留住眼球的生態系,用戶不過只是 Facebook 和廣告客戶談價的一顆棋子。用戶覺得自己有意識的使用 Facebook,以為自己能控制看手機的頻率,但其實早已成癮了而不自覺。
雖然 Messenger Kids 的功能非常簡單,但絕不能忽視社交網絡對孩童的影響。過去 Facebook 的前科讓人很難相信,這家網絡巨獸會有多關心兒童的心理健康。然而沒有人知道如果一整代小孩的心理健康受到傷害,將會帶給人類什么樣的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