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Twitter標簽因為一條非常簡單的推文而誕生了。
一位名叫克里斯-梅辛納(ChrisMessina)的用戶在2007年8月23日發出了這樣一條推文:“用#來分組對話,你覺得如何?比如#barcamp。”
Twitter在2006年3月首次推出時,圍繞特定主題來發布推文幾乎是不可能的。推文只是一種思想上的靈光一閃和隨機的沉思所得。實際上,提出用#符號來進行分組對話這個創意的梅辛納只是硅谷的一名產品和設計人員,他先是在一家初創公司工作,后來在谷歌(微博)和Uber也工作過一段時間。
雖然這個標簽以前就被使用過,比如用在IRC聊天室的名稱中,但是將它應用于推文中卻是梅辛納的首創,這個標簽最終讓那些想要討論同樣事物的人能夠聚在一起,彼此交流。
更有趣地是,梅辛納只是Twitter的一名普通用戶,并不是該公司的員工。
Twitter采納了梅辛納的建議,正式推出了標簽功能。這說明Twitter這個平臺具備廣納良策的胸襟,而且樂意接受社區提出的想法。
十年過去了,現在Twitter平臺上每天被分享的標簽數量高達1.25億個。同時,標簽也被最大的社交網絡Facebook及其Instagram所采納,并已經扎根于美國流行文化之中。
雖然Twitter今天正通過推動流行的、非政治性標簽比如#FollowFriday、#NowPlaying和#ThrowbackThursday等來慶祝標簽功能的十歲生日,但是Twitter標簽對于美國乃至國際社會最有意義的貢獻卻是它能夠讓互聯網圍繞著更嚴肅的話題和問題團結在一起。
#BlackLivesMatter運動正是在Twitter平臺上發起、發展和組織的。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和埃里克-加納(Eric Garner)槍擊事件發生后,#HandsupDontShoot和#ICantBreathe標簽廣為傳播,這可能會讓更多的媒體持續關注槍擊事件,而不是只在槍擊事件剛剛發生時短暫地關注。
實際上,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發生的時候,Twitter的標簽就開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事件現場的用戶在他們的推文中加入相關的標簽,及時將各種相關的寶貴信息和聯系方式送到了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和關注該事件的人們的面前。
美國總統特朗普使用Twitter標簽的頻率可能比他之前的任何一位政治家都要多,他使用過各種標簽,比如#MAGA、#FakeNews,甚至用過#FraudNewsCNN這樣的標簽來團結他的支持者和攻擊媒體。
標簽激進主義似乎正在崛起。雖然某些運動可能會在Twitter上發起,最終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但是用戶們也可以通過在Twitter上與處于相同境遇下的其他人交流或者幫助品牌商推廣一次籌款活動而對現實世界里發生的事情作出回應。#YesAllWomen、#JeSuisCharlie、#BringBackOurGirls和#IceBucketChallenge都是非常流行的社會活動標簽。
也就是說,任何發明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不管你在推文中添加什么樣的標簽,你都是某一場Twitter運動的一份子。
生日快樂,Twitter標簽,沒有你,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