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云計算收入增長至2470億美元,增長率為18%,預計物聯網設備的數量也會大幅增長。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預測,到2017年底,全球的物聯網使用設備將達到約84億臺。
主流的大型云服務提供商將提供更多的計算能力,網絡和存儲,這將是超大規模服務器的趨勢,旨在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需求和工作負載。以Twitter為例,其每天要處理的推文超過5億條,同時,支付網絡提供商Visa公司能夠每秒處理超過24,000筆交易。
成本更低的計算能力和傳感器推動了數字技術在新興市場的應用,人們也將看到超大規模需求會應用到新的領域。諸如制造業等行業中,機器對機器的物聯網(IOT)正在創造新的超大規模細分,如工程巨頭通用電氣(GE)公司,再如波音787客機,其兩臺噴氣發動機每天將產生1T字節的信息。
創造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邊緣計算和微數據中心也在快速發展。當應用程序和數據從集中點移動到傳統互聯網集線器的外層時,用戶與數據之間的距離就會接近。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給用戶或設備提供正確的信息,從而使數據傳輸變得更快更有效率。
機器對機器的應用程序和其他基于物聯網設備之間的互連性的增加直接相關。如今,虛擬現實(VR),連接家庭和無人駕駛汽車成為主流產品和服務,但是,更貼近用戶的卻是以延遲為中心的產品。如今幾乎每個公司和用戶都需要即時訪問數據,以獲得更好地體驗。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邊緣計算是下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市場,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實時提供服務,內容和數據來改善客戶體驗。
進入混合戰略時代
越來越多的數字化采用,帶來了新形式的競爭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但同時也面臨著重大資源和數據處理的挑戰。
首先,選擇一個將超大規模和邊緣計算結合為一體的數據中心戰略。想想數百萬臺連接的人工智能設備,醫療設備,制造機器人和VR耳機,要讓每個連接的設備或應用程序與智能手機用相同的方式使用云計算 ,這不太現實。這些設備可能對網絡帶寬和速度造成壓力,簡而言之,如果沒有解決擁塞和延遲,那么,采用這種設備的用戶體驗將會迅速降低。
這就是為什么需要一個混合策略的原因,有一個完全超大規模(集中)和邊緣(分散))計算的戰略非常重要。如果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類型不是延遲或帶寬驅動(例如,在Amazon上進行交易之后的計費過程),那么在遠離用戶的服務器中托管這些產品和服務是有必要的。
然而,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和連接冰箱等技術對延遲敏感,需要更多的“邊緣”位置,才能更快地分發信息,并縮小設備與數據之間的距離,從而改善用戶體驗,這些產品產生的數據太多,無法在遠處的位置進行處理。
總結
隨著“萬物互聯”世界的不斷發展,邊緣計算在未來十年將繼續增長,這些數據中心在解決可用性、延遲和帶寬等問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這些邊緣節點將不再像大型集中式服務器那樣重要,它們允許企業不斷擴展IT負載以滿足用戶需求。
未來的企業無疑是向混合型方向發展,這使企業具有兩全其美的優勢:邊緣計算和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分離,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客戶體驗,還可以共享和分發工作負載和內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