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開始內測其企業級IM產品——TIM,支持QQ賬號登陸,同時可以實現在線文件編輯、輕聊、多端同步等功能,這是騰訊在企業級市場的新一次嘗試,但同時也是企業級IM市場數不清的第N次嘗試。
守得云開,國內企業級IM市場迎風口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Technavio的報告,全球企業即時通訊市場規模至2019年預計將達到120億美元,除了估值38億美元的企業協作軟件Slack之外,微軟、Facebook等巨頭也正在推出自己的企業級移動協作工具,以爭奪這一市場。
企業內部的協作和聯系需求自從數字化時代到來后就一直存在,信息化帶來了企業內信息溝通和傳遞的需求,早在PC時代,SAP、Oracle、微軟就已經關注到這一市場,并推出了一系列產品試圖滿足這一需求,微軟一度主推的云端辦公軟件office 360和Google旗下的GoogleDoc瞄準的也是企業和小團隊協作市場。
但在PC時代,中國本土的創業公司雖然也有像EC、263EM等產品試圖在國內的企業級IM市場尋求突破,但結果并不如意,大多都以轉型和關閉的結局收場。
時至今日我們再來看當時那段國內企業級IM市場的萌芽期,中小企業并不接受這種線上協作的工作方式,而大企業市場又被SAP、Oracle這樣的巨頭以項目制、本地化處理的方式所壟斷,或者由企業內部自己搭建,這使得當初國內公司在PC端的企業級IM市場上并無太多收獲。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多終端協作辦公成為大勢所趨,而微信、QQ這類產品由于涉及個人生活使用和工作使用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似乎并不太適用于企業內的辦公協作。
多終端化、云端辦公協作的大趨勢,加之Slack等產品在美國的成功激發了VC們的投資熱情,促使一批像Teambition、網易云協作、imo等可多終端使用的企業級IM或辦公協作工具取得不錯的成長,反倒是像Slack這樣的國外產品,受限于云端服務器在國外、設計邏輯不符合國內用戶習慣等問題,沒有形成規模。
隨著市場的松動,越來越多的巨頭也開始涌入企業級IM這個市場,阿里旗下的釘釘,網易的易信,以及騰訊的企業微信和正在內測的TIM,都瞄準了這一市場,并且已經小有成就。
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下,我們似乎可以從產品矩陣布局和功能設計上看出騰訊對這一市場的重視,畢竟百度的核心是連接人與信息,阿里的內核是連接人與商品,而騰訊做的則是連接人與人,無論是更豐富的生活場景,還是更專注的企業場景,騰訊都不愿意失去。
關于這一點,我們也能夠從騰訊對TIM的重視中感受一二,盡管還只是2.0版本的內測,但這一產品所能實現的功能已經讓很多同行感到驚訝和擔憂,因為這一次騰訊似乎是真的下決心要占據企業級IM市場,在日漸興起的企業辦公場景下復制一個QQ和微信。
對比釘釘:TIM更接地氣,釘釘更有先發優勢
與目前市場份額較高的阿里釘釘相比,定位“最輕聊的QQ”的TIM本身就擁有著QQ的社交關系鏈,可以更直接地導入用戶已有的工作關系,快速解決冷啟動問題,從而具有和已有較高用戶量的釘釘競爭的前提條件。
而從產品核心功能來看,釘釘與TIM核心都是IM,區別于微信的、專注于辦公場景的高效溝通是這兩款產品的核心功能,這一點從兩者的主頁面的設計上也可以看出,IM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
在辦公功能上,在線文檔協作這樣的功能使得TIM同時滿足了溝通與協作,這兩個企業內辦公場景最大的需求,而釘釘還是更偏重于溝通,在協作方面雖然有客戶關系管理表格、統計報表生成等功能,還沒有實現TIM這樣可實現多人在線編輯Word文檔和Excel表格的功能。
相對于很多純線上協作的產品而言,引入可多人在線編輯Word和Excel這一功能,可以讓用戶打通線下和線上,而不必像Google Doc等產品一樣,一旦離線就無法工作,這其實并不符合中國中小企業,畢竟它們的信息化程度顯然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在這一點上,直接對標Slack喊出的口號則是由“過去Excel記錄客戶信息,到今天客戶關系智能管理”,希望的是直接取代Excel們,這似乎有些理想化。
但相比釘釘,TIM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如何追趕已經擁有較大用戶量的釘釘,截至2016年底,釘釘已經擁有超過250萬企業用戶,在其推出的2年時間里,產品頁得以不斷迭代,這樣的先發優勢依然明顯。
對比企業微信:并非兄弟鬩墻,各有偏向
TIM和企業微信雖然師出同門,但騰訊內部本身就有著自由競爭的氛圍,以及對好產品的戰略幫扶。當初微信早期的用戶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QQ導入的,由于微信可以幫用戶收取離線QQ信息,從而吸引了大批用戶在移動端使用微信。
而對于TIM和企業微信而言,兩者所側重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企業微信更像是微信的企業版,幫助企業員工既建立與個人微信可以區隔的移動端辦公溝通工具,同時也能夠將個人微信中的聯系人、聊天記錄同步到企業微信中,讓工作與生活有限的分開,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也很難完全一刀切地區隔開。
相比之下,TIM的多終端協作屬性則更強,是QQ在辦公場景的延伸。在QQ的用戶群正朝著年輕化、娛樂化發展的同時,QQ上面本身還有上億級的辦公用戶,這些用戶需要一個功能更豐富的辦公協作平臺,TIM承載的是這樣一個需求。
對比有道云協作:社交化基因更強
有道云協作是一款口碑很好的協作工具,但本身并沒有很好的引流方式,沒有現成的關系鏈可導入,因此很長時間內都是叫好不叫座。
而相比于TIM,有道云協作雖然很好地實現了協作功能,但不能收發郵件,不能在線編輯Word和Excel,這一系列的功能缺失讓它也僅僅局限于了協作,而不能實現辦公協作。用戶更多只會利用有道云協作作為線上的文件存儲傳輸工具,而真正的辦公流程則還是要回到本地來完成。
TIM擁有更好的社交基因,因此不必擔心初期冷啟動的問題,而在功能點上也要比有道云協作+有道云筆記的組合更豐富。
當然TIM依然有著它的問題,在這樣一個近乎紅海的競爭中,后入局的TIM似乎有點慢,如果不能在2.0版本上一炮打響,很有可能會被目前已有的競爭對手淹沒。畢竟,如果錯過了勢能,沒有站在風口上,僅僅做一款小而美的辦公協作溝通工具,這顯然不是騰訊所希望看到的。
正因為出自騰訊,TIM也更有社交基因,這讓它在以企業級IM切入后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比如無數人前赴后繼的中國職業社交領域。盡管連領英似乎都沒有找到中國職場社交平臺的鑰匙在哪里,但對于熟諳社交套路的騰訊而言,如果借助IM工具切入,并不是沒有可能做成一個職場社交平臺,畢竟微信和QQ最初也不過只是IM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