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布之初的熱烈追捧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微信小程序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足以表明小程序并沒有達到張小龍團隊的預期。對此,有媒體甚至喊出“小程序已死!”
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各界的反應來看,小程序的確出現了問題。那小程序的問題出在哪?
無需下載安裝,用完即走,不多占用手機內存……小程序的這些特點無疑擊中了當前APP的要害,也給用戶帶來了新的體驗。
但問題在于,這些體驗只是淺層次的。實際上,當前業界已經形成了共識:小程序尚不能完全取代APP。
在某種程度上,小程序可以替代一部分應用頻次不高的輕量級APP。但小程序當期的體驗還遠遠不及一些應用頻次高的原生APP。
除此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幾乎所有的APP擁有者都可以通過APP獲得大量的用戶底層數據,這是APP的獨特價值所在,也是APP開發者極為看重的東西,顯然輕應用的小程序并不能提供這樣的價值。
在我看來,當前小程序最大的詬病則恰恰是微信當初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極為克制的功能設計。比如,沒有入口、不能推送消息、不能分享朋友圈……
這些設計繼承了張小龍團隊一貫的產品理念:總是極力隱藏功能,并進行各種灰度測試,依靠口碑傳播從而贏得外界關注并被廣泛稱道。
但張小龍團隊這次在小程序的應用層面卻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到處尋找小程序入口而不得著實煩惱,而失去社交鏈的小程序用戶體驗也并不友好。而讓開發者自己去散播入口的做法,開發者不僅沒有獲得流量,同時還得將自己的流量主動導入小程序。
微信平臺制定游戲規則的特點再次顯露出來:在微信平臺,微信不會讓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和機構成為流量中心。類似的例子還有:在微信訂閱號火爆之后,微信流量逐步集中在頭部公號,隨后微信就設計了折疊訂閱號的功能。
可以說,小程序產品設計看似克制,實則任性,某種程度上還顯得矯情,就像張小龍有時一再倡導“盡量減少用戶的微信使用時長”一樣,盡管微信已是巨無霸級的超級APP。
失去流量和社交關系鏈支撐,小程序最終被用戶和開發者“冷眼相待”,而這兩點恰恰是微信能夠快速崛起的不二法寶。
在小程序失去的同時,一些人敏銳地發現,微信的主要競爭對手——支付寶反而獲得了新的機會。小程序問世之后,很多人發現,支付寶很早就在APP中嵌入了注入各種便利應用服務,大家驚呼:這不就是微信小程序嗎?
而據媒體的報道,目前支付寶內部對小程序的重視程度,并不亞于微信對小程序的重視程度。
綜合來看,小程序問題不少,但小程序真的死了嗎?恐怕這個結論還為時尚早。
小程序現在存在的流量和社交關系的劣勢恰恰是微信最強大之處,只要微信團隊愿意給小程序注入這些優勢資源,小程序還是能夠搶占市場和用戶。
另外,當前外界還有一個共識:小程序的最大商業價值在線下,特別是在線下消費場景的移動支付上。借助小程序,微信支付就可以進一步擠壓支付寶在線下的份額,而這對于支付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小程序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但就此就說“小程序已死”并不客觀。畢竟背靠月活用戶超過8億的微信——這個當前移動互聯網的超級應用,小程序的商業探索還有很大的空間。
在投放市場一個月之后,小程序不但沒有濺起預期的水花,甚至還有歸于沉寂的跡象,甚至馬化騰這兩天關于微信公眾號付費訂閱的消息引發內容價值的極大關注,似乎已經讓外界忘記了小程序的存在。
有行業評論認為,小程序一役讓微信逐漸褪下光環,也讓張小龍開始走下神壇。
在這種壓力之下,此前各種光環加身的張小龍的內心不會起一些變化嗎?這個可能性會很大,而一些改變對于小程序而言并不難。
如何在產品、技術與商業化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這些一直是張小龍成為“微信之父”之前所孜孜以求的,而現在小程序則讓他面臨新的考驗和抉擇。
作者:王飛,科技媒體人、互聯網分析師,微信公號“IT烽火臺”(微信id:itfenghuotai),獨立思考,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