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返華
2010年,谷歌中國因為內容審查與黑客攻擊事件,遭到Google兩名創始人——拉里·佩奇以及出身于前蘇聯的謝爾蓋·布林反感,認為違反公司品牌信仰,隨后Google退出中國。不過在當時的Google CEO現在的Alphabet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運作之下,并沒有將路堵死——向中國政府承諾允許中國企業免費使用Android。
在之后幾年,埃里克·施密特經過長期的公司內外間的平衡,最后以規范優化全球開發者開發環境為重心,使得管理層達成一致,從2014年開始透出回歸中國的動態。
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有接近7年的時間,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市場經過迅猛成長,不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靠著龐大的人口紅利還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引擎。在輕工、化工、鋼鐵、機械等等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在軟件電子等高科技領域影響著整個世界市場的格局,占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IDC2014年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軟件開發者數量占全球的10%達到185萬,排在美國19%之后,位列第二。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數據內包含了大量的編程愛好者,這一部分占比甚至超過40%(IDC對業余程序猿的定義是每月編寫PC和移動設備的代碼超過10小時)。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由于語言不通,所以自學的編程愛好者很少。同年,蘋果在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中國區的蘋果開發者已超過50萬。到了2015年第三財季,這一數據迅速翻倍成長到100萬。
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國家政府連續為互聯網站臺,鼓勵全民創業,制定一個個“去IOE”政策(替換Oracle、EMC的產品設備),同期國外市場容量已經穩定沒有任何刺激爆發事件。由此,雖然現在還沒有權威機構進行統計,但可以估算中國開發者數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
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軟件開發者,再加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嚴重影響整個科技行業的現有格局,無論正面還是反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并且已經開始主導軟硬件生態的走向。
網絡安全
在下一代的物聯網、電信技術設備上,中國逐漸掌握了更多優勢,就如當初電子時代的日本一樣。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達到全球科技行業的頂尖行列。
但由于中國用GFW防火長城,建立起一個碩大又有自身特色的局域網,局域網內許多國際通用的標準規則在這里失效,由此催生了大量為所欲為的互聯網產品乃至病毒。在中國科技行業崛起并進軍全球市場的同時,也為全世界帶去了一個又一個被病毒污染的大禮包,在國際范圍內引起了極大的反感。
在Google返華的同時,中國政府經過一系列的行政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而Google有能力解決這一問題,提高中國開發者、中國公司在國際上的形象。
其實Google返華的整個過程就是,Google幫中國政府捉虱子,中國政府表示我有能力解決,然后再捉再表態……
中國市場已經威脅到全球的互聯網安全近些年,雖說Google本身已經遠離中國市場,但其開發開源的技術——例如Android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相關技術合作聯盟、產業鏈技術支持等等,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快速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當然,這一切都是通過“翻墻”達成。
由此造成一個問題
——中國企業享受了Google的技術福利,但同時又不用遵守他的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等其他合約,于是國內的軟硬件技術變得越加混亂,網絡安全問題頻出。
2011年,移動安全領域的網秦發布數據報告顯示,受到病毒以及惡意程序的地區方面:
中國占據 64.1%,美國 7.6%,俄羅斯 6.1%,印度 3.4、印度尼西亞 3.2%,英國 2.1%。
網絡安全隱患
這一數據雖說不一定非常權威,但中國市場受到病毒侵擾最為嚴重,甚至是其他市場幾十倍的安全威脅量級,可以說是業界公認的。甚至這些病毒由內銷開始轉向出口,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病毒產出地。
2013年開始,國家政府從行政入手,來規范手機廠商、軟件開發廠商的行為,來解決國內網絡的安全問題。有一定效果,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2016年9月,國外安全專家爆出來自中國北京微贏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HummingBad惡意件,感染了全球超過1000萬部安卓手機。這一病毒通過后臺攻破手機ROOT權限,竊取用戶敏感信息資料并推出惡意彈窗消息,賣給相關廣告公司獲利,嚴重影響用戶正常使用。有研究人員表示該公司同時還開發了Yinspector iOS平臺惡意件。
安卓病毒
這都是國內軟硬件市場不遵守相關協議規則,為快速實現技術功能、達到盈利目的,肆意破壞網絡安全協議,所造成的惡果。
所以,近年來Google為改善旗下Android系統平臺安全環境,開始預備返回中國市場,
Google返華記2014年除夕,Google獻上一份大禮——與聯想一道宣布——將旗下的摩托羅拉29億美金賤賣給聯想。接著陸續曝出Google將要回歸中國。
從爆出Google預備返華以來,Google的返華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2015年,Android6.0預覽版發布之后,有開發者在其Google Play中發現有關中國的代碼標記,當時普遍認為Google預備以在中國發布定制版的Google Play應用商店的形式重返中國,并以此來精華中國的網絡安全生態,保證整個互聯網的安全。
2015年隨后的Techcruch中國活動中,谷歌執行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
“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我們也繼續跟政府保持這樣的溝通。”
以此向中國政府喊話表態,但并沒什么卵用。跟著又傳出Google已經開始與中國廠商洽談Google Play預裝問題,據說每部手機預裝開價1美元。
2015年10月,出門問問宣布獲得Google的C輪融資,出門問問創始人出身于Google Android團隊,從公司誕生,就獲得與Google的合作,這被認為是Google在中國的替代策略。甚至有媒體曝出,谷歌已在上海自貿區注冊了一家外國法人獨資公司——澎集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作為谷歌重返中國的“殼公司”。
Google Play
接著2016年春節,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斯科特·博蒙特(Scott Beaumont 中文名:石博盟)以視頻的形式向用戶拜年,并談及返華問題表示:
“我們一直都在。”
2016年6 月 1 日,谷歌 CEO 桑達爾·皮查伊繼續喊話:
“如果我們能妥善處理相關事宜,谷歌非常希望能重返中國。”
同時表示:
“這需要看情況,我們持開放態度。我一直認為谷歌是為每個人服務的,包括中國大陸。”
而關于谷歌搜索等服務回歸中國市場一事,皮查伊表示這需要與政府方面進行談判。
直到前兩日,12月8日,2016 Google開發者大會上,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斯科特·博蒙特直接回應:
“沒有計劃,也沒有更多信息可以分享。”
Google直接放棄了喊話。
想返華?還是坐等Google什么時候撕破臉Google返華返了三年,到底還返不返?Google以及業內人士已經被這些事情搞煩了。
中國政府對此卻不急不慢,從來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正面表態。從2013年開始關注網絡病毒問題,到2014年加重網絡安全管理,以及貫穿始終的“Android閉源收費了,怎么打造國產自主操作系統”來看,國內政府一直在拖,中國政府甚至根本就沒有著眼這一問題。
從2014年開始,隨著中國公司進軍國際市場,中美的貿易摩擦逐步升溫。美國以完善的版權與貿易法規制度將中國公司拒之門外,面對聯想、中興、三一重工等中國公司的337調查讓諸多中國品牌難以出門,華為產品一直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黑客
由此,國內市場也開始了相關的法規建設:
首當其沖的就是高通因為壟斷被中國政府判罰80億,隨后高通、Intel等國際公司立馬推出了中國本地化方案。目前,智能手機的發明者——蘋果也接連遇到水土不服,iTunes、Apple News等核心服務被關停……
當然中國政府也給過糖,在2015年將GFW防火長城的黑名單模式改為白名單。隨后中國網民們發現,諸多以前打不開的一些維基百科頁面突然能直接訪問了,一些Twitter界面也能訪問了,國外的諸多新聞界面也是活的了!甚至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直接在烏鎮會場內部撤銷GFW!
真真讓廣大網民激動了一把。呵呵。
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國家間的談判制衡還在進行中。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預備上臺,更為激烈的貿易對抗即將到來,手里的籌碼得趕快攥緊,所以Google直接放棄喊話,因為沒意義。
但世界需要開放,中國需要Google這樣的技術公司而Google不怎么需要中國,中國政府也很清楚這些。但是什么時候需要、需要什么?這是各自心里的嫌隙。
Google返華
Google已經將自家公司“不作惡”的口號改為了“做正確的事”,但Google也在著力開發了可以適配全平臺的藍燈lantern免費翻墻應用,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自由的信息交流。
Google一邊扶植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一邊扶植中國芯片廠商,幫助他們研發體驗優秀的產品,用自己的行動展示自己非常在乎中國的合作伙伴。但Google確實以自己一步步的行動向市場展示自己將要收回Android控制權的決心,Android 7.0 AOSP協議的諸多限制讓業界看到了Google的決心,處于法外之地的中國市場不能不在乎其帶來的國內公司國際化的問題。
如果Google下決心撕破臉,拒絕提供中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的合作機會,并轉身追打中國公司的原罪,或者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全新顛覆性、革命性的技術產品,同時中國無法Copy的話,說不定短期內部分業務有望返華。
Google還回不回中國,還能不能回中國?這個問題好比Google什么時候會死。
奢望Google真的回歸中國的,早點洗洗睡了,攢錢弄一把紅杏,眾人推一把墻聽聽聲就好了。畢竟
不過還好,在2016 Google中國開發者大會上,中國政府沒有去砸場子。畢竟人家是來“送溫暖”“送技術”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