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用了兩周時間,25歲的小伙Alexey Moiseenkov和他的團隊就完成了一件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沒能做到的事:占領俄羅斯。
Moiseenkov是科技公司Prismatic的創始人,這家總部位于莫斯科的小公司開發了一款圖片美化應用Prisma,能在十幾秒之內把一張普通的照片變成不同風格的現代藝術作品。從波普風格的小貓到水彩畫效果的莫斯科紅場,效果十分驚艷。
自6月11日上線之后,憑借著它顛覆性的濾鏡,Prisma很快在莫斯科追年輕人群中流行起來。一周之后,它成了俄羅斯AppStore“圖形與攝像”類別的第一。“如果你在莫斯科但是你不知道Prisma,那你就太out了。”它成為了當地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話題。
“中毒”的不僅僅是普通人,超模、演員和其它名人也陸續開始在自己擁有眾多粉絲的Instagram賬號上曬出這些另類又抓人眼球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張照片來自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
6月24日,梅德韋杰夫在自己擁有230萬粉絲的Instagram上傳了一張莫斯科風景照,解說文字是“濾鏡里的莫斯科”。這張照片使用了Prisma的其中一款濾鏡,讓整張照片呈現出濃郁的鉛筆畫效果,獲得了超過7.8萬個點贊。
梅德韋杰夫分享的用Prisma處理后的照片
“我想我們已經占領了俄羅斯。”在看到總理也成為自己的用戶之后,Moiseenkov在自己的Facebook主頁更新了這樣一條狀態。顯然,這款僅有4個人花了幾個月做出的產品,受歡迎程度要大大超出了Moiseenkov的預期。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人們不斷把用Prisma創建的照片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網絡中,“Prisma狂熱”也從俄羅斯蔓延到了全球,成為了Pokémon Go之后又一款讓用戶驚喜不已的新產品。
來自App Annie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它在全球最大的兩大應用市場--美國和中國的App Store“圖像與攝影”類別中的排名,分別沖到了第5和第6。在instagram上,以“Prisma”和“Prismacolor”為標簽的圖片分別達到了92萬張和124萬張,并為Prisma官方賬號吸引到了27萬粉絲。
7月14日,上線33天后,Prisma迎來了自己的第100萬個用戶。換句話說,它徹底火了。
藝術+算法,Prisma重新定義了濾鏡
就像IMAX和3D組合在一起改變了人們欣賞電影的方式,Prisma通過把藝術風格與計算機算法結合,更新了人們對于“濾鏡”的理解。
與以往的濾鏡軟件不同,Prisma擯棄了通過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給圖片披上一層光鮮外衣的做法,而是通過對圖片的大膽地重構,讓圖片由內到外展現出一種“自我風格”。粗暴點說,以往的濾鏡像在給圖片畫妝,而Prisma可以給你的圖片“整容”。
勞爾·杜飛、蒙德里安、愛德華·蒙克,野獸派、印象派、波普,這些原本應該出現在藝術史教科書里的名詞,作為濾鏡效果的名稱出現在了Prisma中。
把普通照片變成藝術作品的點子,并不是Moiseenkov自己的創意。一年前,Moiseenkov在學術期刊上接觸到了一種開源算法,能夠把普通照片變成畢加索或者莫奈風格的藝術作品。但由于一次處理就要耗費幾個小時,所以這種技術沒有被商業化。
接下來的時間里,Moiseenkov和他的小伙們就在努力把處理時間縮短。“這里面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我們經常會陷入絕望,然后重新振作起來繼續解決問題。”Moiseenkov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最終,他們成功把單張圖片的處理時間縮短到了二十秒以內,達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
當然,要讓日常的圖片呈現出某一種藝術家風格的作品才是最難的部分。根據此前發表的論文,這種算法借助了“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的結合,通過對原始照片(比如一片麥田)和你想要實現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進行分層,然后在各層照片上把兩者進行不斷的疊加,最終產生一張擁有對應藝術風格的作品(《向日葵》風格的麥田)。
由于每一張照片的處理都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工作,所以整個處理過程都需要把照片傳到Prisma的服務器上,而用戶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上十幾秒鐘。目前Prisma向用戶提供36種濾鏡,新的濾鏡還在持續的研發中。
“我們用全新的方式處理照片”,Moiseenkov說,“就像藝術家在進行真正的創作。”
有了算法,還要抓住用戶心理
正如Moiseenkov所說,當你使用Prisma處理照片時,或許真的會產生一種自己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錯覺。
這種錯覺部分要歸功于Prisma在濾鏡名稱選擇上動的小心思。Prisma拋開“日光”、“柔和”這些常規的濾鏡名稱,而是啟用藝術史上名人或者其代表作,借用這些藝術家的光環來為自己背書,同時給普通用戶造成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早期的十幾款濾鏡幾乎囊括了藝術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藝術家和作品。比如Mosaic(馬賽克)是鑲嵌藝術的代名詞,Wave(浮世繪)起源于江戶時代的日本風俗畫,Roy效果則取自波普藝術的鼻祖Roy Lichtenstein,還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代表的抽象藝術風濾鏡Transverse Line和Mondrian。
你或許對某一種特定的藝術風格并不感冒,但在這些最為經典,彼此之間風格迥異的風格來回穿梭之后,你總能找到一款或者幾款愛不釋手的。這也是Prisma想要達到的效果:用不同藝術風格吸引到不同的人群。
由于各體之間攝影技術的差距,人們總是希望通過濾鏡讓自己的照片呈現在社交網絡上時,顯得更加好看一些。但是以往的濾鏡往往只能把60分的東西變成70 80分,底子不好濾鏡也無法力挽狂瀾,攝影技術仍然起著關鍵作用。
Prisma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這一規則,因為那些經過藝術效果處理的照片往往會變得面目全非,但整體上來看又有一種整體的風格,所以大部分照片看起來都很不錯。于是,大部分以往自己的攝影技術并不自信的人群,轉身變成了Prisma最狂熱的使用和分享者。
過去幾年里,有兩款圖片處理工具也利用類似的用戶心理火過一陣。一款是幫助大家創建自己Q版卡通頭像的“臉萌”,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用那些可愛的小人作為自己的微信頭像;另一款可以對照片進行裁剪并添加字幕,“一秒變大片”的足跡,也在上線一個月之后達到了100萬用戶。
這些圖片應用共同的特點,都是滿足的用戶DIY和自我創造的樂趣,同時又可以讓他們在分享這些“作品”時看上去非常有范兒。
Prisma只是曇花一現,還能是能一直紅下去?
無論是臉萌、足跡,還是正當紅的Prisma,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注后把它變成一門可以持續的生意,是這類圖片處理工具共同面臨的難題。
目前Prisma采取的是完全免費的策略,從下載App到使用任何一款濾鏡,用戶都不用交一分錢。盡管Moiseenkov表示沒有把它變成付費的想法,不過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種妥協遲早會到來。
最直接的模式是推出付費濾鏡,花錢之后可以解鎖一些新的好玩的效果。但這仍然只是停留在體驗式的消費上,你很難通過增加濾鏡對用戶產生持續的粘性。當用戶了解了你的套路,往往會以你想不到的速度疲倦和離開。
Instagram通過提供一種簡單處理和分享圖片的方式,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巨頭。但這反過來也意味著用戶不需要第二個Instagram,同類的應用很難在重走這條路,建立一個類似的“社區”--盡管大部分圖片工具在融資時都會拿它講故事。
被巨頭收購,然后進行功能的整合,看上去是一個更加務實的選擇。比如Snapchat先后以1.5億美元和1億美元收購了自拍應用Looksery和自定義頭像生成應用Bitmoji,而Facebook也在最近收購了能夠更好識別臉部進行自拍的MSQRD。Prisma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
根據Techcrunch的報道,Prismatic正在與投資者討論融資的事宜,很有可能會被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或Snapchat收購。
這些科技巨頭于對Prismatic的興趣,很可能是因為看到這項濾鏡技術在未來與視頻結合的可能性。
昵稱為@JoshYTsui的Twitter用戶在前幾天上傳了一條用“Dreams”濾鏡制作的GIF視頻,Prisma官方賬號隨后轉發了這個視頻。Moiseenkov也表示,他們正在研究視頻濾鏡這件事。這周他去了Facebook總部參加了Facebook Live 的直播,直播的畫面似乎經過了Prisma濾鏡的處理。
許多人對這項技術充滿了期待。或許, 蒙娜麗莎很快就會真的微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