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16年度Recode’s Code會議上,談到了重返中國大陸市場的問題。皮查伊稱,他想以隆重的方式重返中國大陸,但會“深思熟慮”。皮查伊表示:“這需要看情況,我們持開放態度。我一直認為谷歌是為每個人服務的,包括中國大陸。”
事實上,谷歌重返中國的消息已經有過多次風聲。
2015年就有消息稱谷歌 Play應用商店將作為谷歌回歸中國市場的第一款產品。
之后又有媒體曝出,谷歌已在上海自貿區注冊了一家外國法人獨資公司——澎集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作為谷歌重返中國的“殼公司”。
如今,皮查伊公開表態,谷歌是否真的會回來呢?
中國市場不容忽視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2005年谷歌進入中國市場,2010年因政策等原因深感“水土不服”,谷歌宣布搜索服務業務退出中國市場,包括谷歌搜索和谷歌郵箱在內的多項服務目前均無法正常使用。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突然激流勇退宣布離職創辦個人項目“創新工場”,實際上就已經是對谷歌在中國地區的前途感到失望的選擇,Google已經無法容忍谷歌借著“本土化”的理由而不斷妥協原則。
但是,谷歌大中華區仍保留了大約500名雇員,分布于內地、香港和臺灣的辦事處,谷歌香港的服務器也一直在運行。我們在內地也仍然可以使用谷歌翻譯和谷歌地圖,而且國內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用的都是谷歌的安卓系統。由此可見,谷歌并沒有完全離開中國。
雖然,在谷歌撤出中國市場之前,它的份額就比不過本土的百度。2009年,谷歌中國市場份額為18.9%,百度為76%。與2008年相比,谷歌中國市場份額下滑 1.8%,百度市場份額則提高了2.8%。但是,整個中國的搜索市場是不斷擴大的。 谷歌離開的五年時間里,恰恰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2010年中國搜索市場的規模大約是100億人民幣,而到了2015年,其規模上升到800億人民幣左右。
如果谷歌重返中國市場,還能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而且,谷歌的業務并不僅僅限于搜索。由于谷歌撤出中國,在智能手機的發展浪潮中,谷歌白白給中國廠商提供了操作系統,而它自己的服務卻進不了中國,賺不了國人的錢。谷歌移動業務依靠應用商店Google Play來賺錢,而在中國這個市場被百度,360和手機廠商自己預裝的應用商店給分享了。類似的業務還有很多,谷歌因為搜索的水土不服,白白放棄了10多億人口的消費大市場,這個代價有些太大。
而且,谷歌正在大力發展的人工智能同樣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如果進入不了中國市場,谷歌未來也許就會輸給蘋果、Facebook了。和谷歌關系密切的摩托羅拉,其進入中國的手機產品的主打功能,并不是 指紋識別,而是語音識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摩托羅拉移動是一家受谷歌影響很深的公司。那么不難推測,一旦進入中國 市場,谷歌必然會收緊針對智能語音和其他應用的協同作業。畢竟,智能語音會是一個繼按鍵操作,觸控操作之后,最有想象力的操作入口。
谷歌重返中國的影響
如果谷歌與政府能達成協議,順利回歸的話,對中國多個互聯網企業都會造成劇烈的沖擊。
360和搜狗可能首當其中被消滅。很多人會有疑問,最害怕的不應該是百度嗎?百度在中國一家獨大,且在谷歌退出中國之際,瘋狂的搶占了谷歌退出市場留出的份額。真相,可能不是這樣的。如果谷歌重返中國市場,極有可能和百度陷入雙寡頭競爭的格局。中國市場例來是這樣,第一第二之爭你死我活的時候,第三名就會被忽略甚至消亡。這也是為什么,滴滴快的合并,易到第一個跳出來控訴他們反壟斷。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目前搜索領域的競爭格局,百度以超過50%的份額處于第一陣營。360搜索接近30%是第二。但是這里有一個區別,就是大量的百度搜索是來自于網民的直接點擊錄入,而360、搜狗搜索則有很大的量是來自于瀏覽器的帶入。谷歌進入中國,360和搜狗等公司的份額有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單純從數字上來看,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幾乎變化不大,區別就是用戶的黏性更高了。另外對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 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在內的國內應用商店來說,一旦谷歌返華,原本靠APP應用市場賺大錢的生意也變得難做了。
總之,只要是谷歌涉足的領域,國內互聯網廠商都會有麻煩。因為谷歌的實力太強了,沒有貿易壁壘自由競爭的話,能與谷歌匹敵的只有寥寥幾家而已。
谷歌返華之路不易
我們知道,谷歌離開中國并非情愿,而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件。而其背后涉及到谷歌與政府關系的問題。對于中國政府來說,谷歌一直是不太受歡迎的角色,早在谷歌進入中國之前,谷歌網站就多次被屏蔽。而當谷歌進入中國之后,政府對谷歌也一直不太放心。
特別在棱鏡門之后,因為谷歌,IBM,蘋果等企業都涉及其中,政府在核心部門開始去IBM,去甲骨文,去EMC。蘋果手機在一定級別的領導中也不再受到歡迎。(棱鏡門: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于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絡巨頭皆參與其中。EMC(易安信)為一家美國信息存儲資訊科技公司, 主要業務為信息存儲及管理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現在的中國市場對谷歌來說已經相當陌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體系,谷歌首先要做的就是平等對待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谷歌必須通過充分開放自主權利,迎合中國市場業務拓展的模式和需求。如今BAT商業條款和合作模式儼然成為主流,若谷歌和Facebook一樣依然不懂變通,執意采用全球模板,將無法在這個國家繼續它的商業模式。最后,技術研發的力量,不單單依靠商業合作,還要依靠技術力量。通過本地化的技術研發團隊,迅速調整技術平臺來適應中國。而除了自身能力方面,若要重獲中國市場,在商業原則和話語權方面做出必要的犧牲是不可避免的:嚴格遵守中國對于信息安全的原則,將數據服務器放在國內,對敏感詞的屏蔽,這些,是谷歌必須做出的妥協。
所以,谷歌想要回歸中國市場真沒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