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消息,中國移動在其官網上發布了《關于短信轉飛信業務下線的公告》,公告中稱由于業務調整,短信轉飛信業務將于2016年6月30日下線,屆時將終止提供服務。這條新聞被很多人誤讀成“飛信將停止服務”,中國移動隨即辟謠稱僅僅是下線“短信轉飛信業務”。
飛信曾經紅極一時,2011年注冊用戶達到2.7億,在2013年MAU(月活躍用戶)達到1億,但是近幾年隨著微信的出現,用戶越來越少。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飛信是一款運營商產品,這就限定了一些應用場景,中國移動的產品主要用戶面對的是移動用戶,而移動網絡的3G時代,聯通用戶成為主流,移動的TD-SCDMA制式在當時并不能滿足用戶對于網速的需求,用戶紛紛轉向聯通,導致移動用戶流失,直到4G時代,移動才重新收復失地。
其次,飛信并沒有推出一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附加服務。眾所周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款app的功能不再單純,僅僅擁有短信聊天功能的飛信自然不能占據主流,人們在微信中獲取朋友的社交信息,并且使用短信的用戶也越來越少,飛信自然不再火熱。
最后,競品層出不窮。2010年底小米推出米聊,2011年1月騰訊推出微信,2013年8月電信聯合網易推出易信??赡茏铋_始的米聊與微信還不能與飛信抗衡,但是隨著微信的不斷發展,易信在功能上可以完全替代飛信,飛信真的沒有什么競爭力了。
運營商產品為什么總是不行?
在中國移動發出停止短信轉飛信業務的同時,還停止了一項名為“手機電視”的服務。這項服務可能很多用戶沒有用過,但是如今的下線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為什么運營商的產品總是不行?
第一點,運營商產品并不符合用戶需求。其實不止是運營商的產品會出現這個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產品都擁有這個問題。產品經理在做一款產品時,總能將自己的產品對應上用戶的需求,但是用戶真的有這種需求嗎?還是僅僅是一種理論需求,并不是實際需求。正是由于理論與實際的偏差,導致了一些產品并不能被用戶所接受,從而消亡。
第二點,收費形式與時代特征不相符。手機電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收費形式與時代特征大相徑庭。手機電視的收費形式,是按頻道包月流量收費,CCTV價格最便宜。但是當時用戶的痛點在于流量費,并不是頻道,用戶不會一個月只看一個頻道。如果當時的收費模式改為定向流量包,用戶會增多一些。
結語
短信轉飛信業務的停止,讓飛信再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然而面對用戶的流失,中國移動也是無可奈何。手機電視業務的停止,也間接說明中國移動將開始拓展新業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