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當知乎用那本《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發起著名的互聯網出版實驗,用三年集萃濃縮500萬知友的人生精華時,有多少創業者從中獲益也許不為人知,但著實讓那些擔憂知乎命運的人松了一口氣,后者在意的并不是知乎賺了多少錢,只是為知識型慢公司在商業大潮中尋獲生機而慶幸,這也許比創業者的收獲更有示范意義。
迄今為止,知乎只拿過數量不明的天使輪投資以及2012年同樣秘而不宣的A輪,2014年B輪的2200萬美元在熱錢洶涌的創業時代似乎也不怎么亮眼,當然知乎并不是無錢可拿,它的謹慎無非是恐懼過度商業化侵蝕了所守護的文化理想,而這種堅守的唯一基礎就是充滿張力的產品,但在用戶習慣瞬息萬變的移動時代,以Quora為藍本的知乎守得住嗎?
好事者不免為知乎的未來和錢途操心,而在所有并購傳聞中,人們最關心的還是知乎與BAT的拉郎配,騰訊5000萬美元注資C輪,推動知乎與搜狗合作的傳聞早已不脛而走,但熱情的紅娘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是,騰訊究竟看上了知乎什么?
簡單來說,知乎的核心競爭力不外三點:
1、高質量內容的集散樞紐
知乎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中文互聯網高質量內容社區,所謂高質量并不單指知識本身的傳遞,否則知道或百科已經滿足需要,知乎更多匯聚的是人生閱歷和經驗教訓,甚至是思想與觀點的碰撞,并無標準答案可尋,平臺的價值已經由高質量UGC決定。
2、知識型客群的強關系鏈
從最初的種子用戶如李開復、徐小平、雷軍等開始,知乎已經著力于避免內容的平庸化,也特別注意內容生產的過濾和降噪,這是汲取了天涯社區的教訓,當年天涯紅透半邊天的時候也有大量高質量原創用戶,但國觀、雜談等版塊充斥的無謂口水戰拉低了社區的平均IQ,知乎通過深植科技領域在用戶之間所架起知識關系鏈,不僅遠勝天涯也正好與當年開心網依托偷菜和搶車位的無效關系鏈形成對比。
數據顯示,知乎會員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87%,職業人群占75%以上,月收入4000元以上用戶占到60%,各項數據大大超過了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6.49億網民的平均標準。
3、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與百科和知道等低成本解決問題的平臺不同,知乎提供一種復合型的知識圖譜,在得到那些大V背景經驗的加持后,實操性更強,特別適合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具像化問題。
但知乎的優勢之于騰訊意味著什么?騰訊未見得已經想清楚。
用精英社交為微信降噪?
今天的騰訊無疑把持著中國社交平臺的流量入口,但QQ的精神特質和商業模式都與精英文化無關,微信打倒微博的同時,并沒有建立起替代當年新浪的娛樂名人粉絲效應,相反恨不得吃喝拉撒都曬出來的名人們在微信上相當謹慎,既不輕易加群,更不輕易加人,按徐志斌在《社交紅利》中的提法,超重度互聯網精英人群在微信上的影響和傳播反而弱化了,微信的人均好友約為80人左右,過百人的并不多見,而如果所參與群的數量過多,對管理、閱讀和消費都會帶來困難,這導致了精英人士小群中活躍,大群中潛水的反常行為。
因此知乎的引入以及它與微信未來可期的整合,被騰訊寄予了社交流量降噪和變現有重大意義,這會使騰訊不再丟掉諸如脈脈或領英那樣的機會。
知乎在騰訊內容產業鏈上的位置
知乎目前所開發出的一些商業產品,也許是自身救亡圖存的需要,但對騰訊不過九牛一毛。知乎對紙質圖書的互聯網化改造在創新圈里會有一些共鳴,對整個線下出版行業的顛覆性不大,何況那本來就是個夕陽產業。
知乎在三四月份嘗試用“這里是廣告”的形式推送商業信息,用戶似乎也沒有過多的抗拒,但如果知乎的商業化僅此而已,不僅太LOW,而且變相走上了與微信大號的同質化競爭道路。騰訊在內容產業鏈上的整合還沒完成,悄然上線的天天快報與今日頭條的競爭也沒有結果,微信公眾號的信噪比一直不理想,知乎的未示則充滿變數。
最糟糕的情況是,騰訊的加入可能給走過5年風雨的知乎帶來更多副作用而非正能量,雖然這并非騰訊的本意。
高質量UGC和垃圾信息同比增長
毫無疑問,騰訊的流量優勢會為知乎帶來更多會員,但知乎在內容產出上的倒金字塔結構決定了0.01%的大V產出了99%的重要內容,后者才是知乎的核心競爭力,而現實并不樂觀,2014年初有人專門作過統計,離開知乎超過3個月大V日益增多:如@keso、@和菜頭、@佐藤謙一、@徐小平、@李開復等等,當然流失中的知乎也有收獲,那就是用戶數量的絕對增長催生了一批草根大V,代價是知識型分享的弱化,借機上位的炫技、賣萌甚至段子手得到了發揮空間。
騰訊的加入可能會讓這種趨勢提速,微信在移動入口上的強勢已經導致了大量冗余信息,而微信也沒有提供有效的鑒別和過濾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引入知乎的凈化作用并不明顯,反而是知乎自己可能會在擴張提速的快感中迷失自我,知乎需要流量,但更需要高質量流量,知識型社區必須警惕垃圾信息與高質量UGC同步增長的破壞性。
價值觀搏奕的逆精英化
在大V淡出、草根崛起的知乎,可稱為知識的分享正讓位于觀點的輸出,這往往引發激烈交鋒,戾氣的聚集有可能動搖知乎賴以成功的傳統模式,知乎創始人周源之前透露即將上線一個新的積分系統,給每個用戶計算“友善度”,旨在降低語言暴力,但這是知乎用戶基數擴大、知識鏈不斷延展之后必然的副產品,永遠只能適度管控,不可能根絕。
品牌基因的突變
用戶屬性的變化是根源,假如有一天知乎散發出強國論壇的光芒、鐵血社區的風采、天涯式的恩怨糾葛、甚至是知音式的恨海情天,這一方面說明知乎終于接地氣了,一方面也意味著那個我們熟悉的知乎的消亡。
另一種是商業化的壓力,知乎有一個幫助用戶完成個人品牌塑造、職業交流、創業等各種新機會的計劃,但內容很模糊,似乎是升級版的脈脈或領英,但又不完全一樣,在知乎不能靠廣告生存的共識之下,這是機會還是災難很難說。
知乎可以慶幸的是,在這個資本的寒冬,它提前用C輪融資做好了過冬的準備,但知乎能否在為別人釋疑的同時解開自己的命運方程式?暫時還沒有答案。